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3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河南医疗系统窝案:从检验科主任卧室搜出一捆捆现金

2016-08-31

  自今年3月以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检察院在医疗器械采购领域连续查办了3件5人腐败升级系列案,涉及市内3家国家医疗机构。近日,卧龙区检察院检察长闫兴中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现行的医疗器械采购并没有相关管理细则,行贿手段多样,系统窝案串案增多,加之受专业性强、行业潜规则、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导致系统升级式腐败,令人叹惜。”   蓝色日记本...

陈润生院士:中国精准医疗的现实与未来

2016-08-31

      自2015年奥巴马首次在国情咨文里提出“精准医学”概念以来,精准医疗建设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全世界蔓延开来,各国纷纷开始追逐相关概念和产业。   中国也不列外。在2016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介绍,目前我国精准医学重大专项已经立项,并已通过两次评审,落实到60多个项目。 &ems...

孩子发烧,到底要不要使用抗生素?基因检测比验血更靠谱

2016-08-31

  小孩子一发烧,家长往往都十分紧张,因为发烧可能只是表面,内在的感染才是治疗中需要歼灭的“大boss”。在医生学者们的科普中,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感染要分清是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才能对症下药。说起对症下药,就不得不提到抗生素的使用,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却束手无策。   过去因为知识的不普及等等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尤为严重,虽然现在大家都更为注意这个问题,但是长久以来养成的用药...

JAMA新成果:指尖采血!几分钟诊断脑膜炎

2016-08-30

什么是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系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常见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食欲减退、精神差等。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肿瘤与白血病等各种生物性致病因子侵犯软脑膜和脊髓膜均可引起脑膜炎,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需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然而,目前明确诊...

2016第二届中国干细胞行业高峰论坛火热报名中!

2016-08-30

2016第二届中国干细胞行业高峰论坛火热报名中 干细胞产学研沟通交流平台 时间:9月19日-20日 地点:江苏 | 南京 报名截止时间:2016/09/07 主办方:易贸医疗 首席学术支持方: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术支持方:上海市细胞生物学学会 全面战略合作方: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东方医院  全面合作方: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

白血病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

2016-08-30

白血病不是不可治愈的 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的排名前十位,我国的发病率为3/10万左右,即每年每10万人口中有3人患白血病。“但是,白血病不是不可治愈的。”原现华主任告诉记者,人们在提到白血病时往往有一种恐惧感,其实白血病是可以治愈的。 2000年,时年54岁的张女士频繁出现乏力、心慌的症状,经过骨髓穿刺,确诊为急性白血病m6,患者家属一时难以接...

恶性“食脑”寄生虫或可治疗癌症

2016-08-30

恶性“食脑”寄生虫或可治疗癌症(供图/华盖)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一种参与脑癌发病的“食脑”寄生虫(a brain-eating parasite)或许可以被重编程来治疗卵巢癌。 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初开始有些感染性疾病就成为引发特殊癌症的主要风险因素,但让研究者更为担忧的是,全世界大约六分之一的癌症都可归因于感染性制剂,全球有超过2...

基因编辑治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016-08-30

不久前,川大华西医院卢铀团队将进行世界首个人类CRISPR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消息让基因编辑技术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因编辑是什么?基因编辑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处于怎样的地位?记者近日采访了业内专家,试图揭开基因编辑的神秘面纱。 神奇“剪刀”将改写生命剧本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把人类剪切基因的‘剪刀’。”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松阳洲介绍说...

2030年癌症真会成为可治愈疾病吗

2016-08-30

  最新一期《福布斯》展望了未来15年影响世界的五大技术——新型计算机架构、基因组学、纳米技术、储能技术以及机器人技术。文章说,随着这些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人类将开始掌控物理世界。其中关于“基因组学”的解释为:2003年人类基因组首次被解码,其相关开支超过30亿美元。到2030年,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将日趋完善,成本也将低于100美元。目前,人类已经将基因...

上帝的两扇门,揭开基因组天书的奥秘

2016-08-30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从多个方面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世界和我们的生活。2015年《科学》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中,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位列榜首。2016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用CRISPR编辑人体的免疫细胞、进而治疗相关疾病的研究。这意味着人类已经可以改造自己的基因组,而这也再一次将人类置于伦理、法律、安全的多重选择路口。“我”究竟是谁?基因会决定我们的性格吗?基...

干细胞移植有望“拯救”耳聋患者

2016-08-30

耳聋患者的福音很可能要来了。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金福带领研究团队,经过4年研究,试着通过干细胞移植实现内耳毛细胞再生和功能重塑,从而达到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目的。前不久,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和《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nbs...

60万的医学毕业生只有10万找到了工作,剩下的去了哪???

2016-08-30

近日有媒体称,我国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但是只有约10万人可以穿上“白大褂”。医学人才流失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吗? 医学生毕业即转行者并不多 一些医学院校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大部分医学生完成本专科阶段学习后都去了与医学工作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硕士去往医疗卫生单位的比例更高。而且,即使部分医学毕业生流向企业,他们也可能从事医疗工作。 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本专...

临床研究和医疗工作,孰轻孰重?

2016-08-30

医学的巨大进步源于临床试验。但是,经常会听到临床医生对医学科研有这样的抱怨——每天门诊和手术都忙不过来,还要去做科研,我们哪来的精力和时间?仿佛临床和科研顾此就会失彼。事实上,这主要是因为对于医学科研认识有较大的误区。 医学进步离不开科研,基础科研设计再合理,结果再完美,归根结底都必须落实到人身上。临床研究综合运用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

医务人员带熟人加塞被罚款五百元,跟你有关吗?

2016-08-30

各种职业都有自己的优惠便利:火车站的员工优先买票、老师家的孩子优先上学、警察亲戚的案件优先处理,老板家的侄子优先晋升……因此,在医院工作,受人之托帮忙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近日安徽省立医院出台工作人员行业作风三十条不准,严禁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带人加塞,违者一经查实扣发当月奖金500元。 安徽医务人员带人加塞将被罚款 为了杜绝医院工作人员带熟人插队加塞、挂人情号等问题,优化门诊服务,以有...

初探“基因编辑技术”

2016-08-29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把人类剪切基因的‘剪刀’。”中组部首批“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松阳洲介绍说。而在不久前,川大华西医院卢铀团队将进行首个人类CRISRP基因编辑临床试验的消息让基因编辑技术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基因编辑到底是什么呢?所谓基因编辑,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的一种技术。 CRIS...

【快讯】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将成为精准医疗首家上市公司

2016-08-29

贝瑞和康是中国高通量基因测序领域的领军者之一。公司以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为核心,针对遗传疾病和肿瘤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研发了系列解决方案,为中国临床机构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机构提供创新的临床产品、研究工具和科研服务。贝瑞和康拥有illumina自主测序仪,在基因测序领域仅次于华大基因。日前,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准备在深圳上市。 日前,在精准医疗处于领先地位的贝瑞和康准备...

美国住院医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数调查

2016-08-29

      今年5月-6月,美国医学网站Medscape(医景)对美国的住院医师发起了一次题为“住院医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指数调查”的网络问卷调研,共收集25个专科的1800份回执。参与者都处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 住培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       美国的大多数住院医师每周工作8...

NEJM:来自精准医学时代的不确定性

2016-08-29

精准医学现广泛推广并应用指导临床,然而,其仍存在不少不确定性,哈佛大学的David J. Hunter教授就这一问题做了一评论发表在最新一期新英格兰杂志上。 精准医学在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定义为“个体化的靶向治疗”;而在该文中,作者将会着重于“精准一词,同时精准又意味着疗效的确定性”,那么在当前诊断及预后确定性的时代里,精准医学疗效是否真的如此确定?事实上...

CFDA对临床造假的八大处理措施,药企、CRO和临床机构请对号入座

2016-08-29

      如今造假有了界定标准,责任方也明确了,黑名单制度也出来了,临床数据核查风暴要进入收尾阶段了吗?   8月24号,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发了《关于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公告》(下称“公告”)的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认为,有了这份补充性文件,CFDA对涉嫌数据造假的部分药品注册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

唐驳虎:白银案告破背后,是基因科学又一次飞跃

2016-08-29

  “白银案破了”。周六下午,一个朋友给笔者发来信息。   “真的假的啊?”这是笔者惊讶之后的第一反应。   “真的,公安部刑侦局都发消息了。”   读完他发来的公告链接,望着北方初秋湛蓝高远的晴空,突然百感交集。   可以说,获悉这起重大新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