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17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重磅】16种高价肿瘤药入围2017版医保谈判目录!

2017-04-17

日前,人社部发布《关于确定2017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谈判范围的通告》,44个品种被纳入了谈判目录。 今年2月底,人社部公布了2017年版国家药品目录,同时提出了部分拟谈判的药品。最终确定的44个品种中,进口品种26个,国产品种18个。从进入谈判目录的产品来看,国产品种所占的比例已远超预期。国产品种入围数量的攀升,显示出来的是国家对于国产创新药的大力支持...

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新进展 *ST天仪调整43亿重组方案

2017-04-17

贝瑞和康借壳天兴仪表,曾被业界喻为2016年基因产业并购“第一案”,而在经历了披露重组草案,连续不断地涨停,被深交所问询等风波之后,这份价值43亿元的重组计划的进展也渐渐有了眉目。 4月16日晚间,*ST天仪发布最新公告称,因重组交易方中,部分有限合伙企业追溯至法人、自然人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合计数量较多,因此转让了贝瑞和康股权,不再参与交易,公司也相应调整了重组方案。 ...

春雨医生空降新CEO,系前华润医疗高管

2017-04-17

今日(4月17日),张琨发布了《感谢!感动!心怀敬畏,使命必达!》一文,据此我们得知张琨成为了春雨的新任CEO,而不是此前春雨的另外两位联席CEO柏毅或者李光辉。春雨方面也证实了该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随后将会官方对此次事件发声。 据了解,自春雨创始人张锐于2016年10月5日去世之后,春雨的事务由联席CEO柏毅和李光辉共同处理,李光辉对内,柏毅主要对外。 ...

CRISPR“挑战”抗生素!或解决全球耐药问题!

2017-04-17

近几年来,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全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寻找新的方法以对付诸如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等致命细菌带来的感染问题。在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可以说是基于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有害菌自毁CRISPR药丸”。 除了精确编辑人类基因以治愈疾病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越加广泛被用...

“疫苗+化疗”组合拳:脑癌治疗效果翻一番,展现新希望!

2017-04-17

同时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在医学领域尤为如此。然而,找到一条正确有效的组合疗法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非易事。近日,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实现了胶质细胞瘤(GBM)的多疗法综合管控。这项涉及11例GBM患者研究的对应文章发表在最新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研究人员应用抗原pp65疫苗对GBM患...

第三届生物标志物研讨会将于本周五在上海召开

2017-04-17

会议简介 会议时间:2017年04月21日~22日 地点:上海好望角大饭店 主办单位:生物谷 签到安排 4月20日 10:00-20:00 全天签到,地点:好望角大饭店一楼大堂 4月21日 07:30-09:00 签到,地点:好望角大饭店五楼承嘏厅 会议特色 促进生物标记物检测发...

强森医疗完成1亿元B轮融资 加速新型社区医疗生态市场布局

2017-04-17

近日,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个家庭责任医疗组织的强森社区医疗集团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知名风险投资机构启明创投和君联资本共同领投。此前,强森医疗分别于2015年4月和2016年6月完成Pre-A轮(德辉资本)和A轮(君联资本领投、德辉资本跟投)融资。 强森医疗创始人兼CEO何海洋表示,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加快全国化拓展布局、深耕社区连锁诊所、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推广、医疗服务产品化设计...

速递 | 7名中国青年当选亚洲医疗科学领域30岁以下俊杰

2017-04-16

近日,《福布斯》杂志评选出了亚洲地区的“30位30岁以下俊杰”(30 Under 30)榜单,来自医疗及科学、金融风投、艺术等10大领域的300名年轻人入选。《福布斯》杂志认为,他们代表了亚洲最为杰出的年轻企业家、创新者与变革人。 在“医疗及科学”(Healthcare & Science)领域的30名俊杰中,我们看到了7张来自中国的面庞。今日,我们为大家介绍这7名入选榜...

97亿!国内药企海外并购最大金额被刷新

2017-04-14

国内药企海外并购将重新被刷新! 据路透社最新消息,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同意接受上海莱士母公司科瑞集团提出的包括债务在内价值14亿美元(约96.6亿元)的收购案。这一收购价格较Biotest过去三个月的平均股票价格溢价55%。根据二者签订的五年协议,Biotest总部将继续保留在德国,公司名称不变,并按照管理层规划增加员工数量。如若这笔交易最终落槌,将刷新此前复星以12...

BIOMEDevice China 2017 中国生物材料医疗器械论坛(7.21-22)--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

2017-04-14

生物医用材料及植介入器械产业是学科交叉最多、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需要上、下游知识、技术和相关环境的支撑,进口依赖程度仍较高,核心材料发展亟待强化是国产生物材料医疗器械发展的主要瓶颈。加速提高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医药器械研发的产、学、研、医联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国家科技政策和计划资助下,我国生物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在十三五生物产业...

浪费时间?“不务正业”?院士该不该做科普

2017-04-14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优秀的科普作品同样能创造社会价值、赢得社会认同   增材制造、量子通信、深度学习……近年来,科技新名词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可当我们想理解它们的含义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时,却不容易找到权威而又通俗的阐述,专业色彩很浓的概念和公式总让人感觉云山雾罩。   术业有专攻,在学科日...

从表观遗传学入手,逆转“衰老时钟”!

2017-04-14

人类(和动物)的老化是一种必然过程,每种物种的寿命或多或少地被预先确定。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可以显示与老化相关的变化。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其可以改变DNA的表达方式而不改变DNA的基本序列。 这些修饰是非常准确的,依照这些修饰可以从身体中的任何组织或液体预测+/- 3.6年人类老化程度(Horvath S. 2013)。 这是迄今为止预测老化的...

7位中国人当选亚洲医疗科学领域30岁以下俊杰

2017-04-14

近日,《福布斯》杂志评选出了亚洲地区的“30位30岁以下俊杰”(30 Under 30)榜单,来自医疗及科学、金融风投、艺术等10大领域的300名年轻人入选。《福布斯》杂志认为,他们代表了亚洲最为杰出的年轻企业家、创新者与变革人。 在“医疗及科学”(Healthcare &Science)领域的30名俊杰中,我们看到了7张来自中国的面庞。今日,我们为大家介绍这7名...

Science:张锋团队今日带来CRISPR重磅新应用,核酸检测灵敏度可达单分子

2017-04-14

今日,知名华人科学家张锋教授与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CRISPR应用工具,用以检测核酸。这一工具能快速检测RNA或DNA分子,灵敏度甚至有望检测出单个核酸。这一重磅研究对于科研与全球公共卫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早在2010年,科学家们就意识到,CRISPR平台也许能被用来检测病毒的核酸。但在当时,它的基因编辑潜力过于出众,光芒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他领域应用...

基因研究为智力障碍精准治疗提供可能

2017-04-14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智力障碍患者仍然缺乏有效的分子诊断手段,这对他们的生命健康而言是严重不利的。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近日成瘾与心理健康中心(CAMH)和皇后大学的科学家们已经最新确定了26个与智力障碍有关的新基因。 这项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的研究或许为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丰富了大脑发育和功能表达的相关知识,并且最终为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研...

“久坐成病”新证据:竟成心血管疾病的帮凶!

2017-04-14

近日,加拿大Michael Smith健康研究基金会学者科学家Sanjoy Ghosh和他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同事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大量时间处于坐姿,运动量较少的人们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消耗远远多于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同时,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现象在女性之中尤为凸显。 研究对应文章的主要作者Sanjoy Ghosh表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向...

科学家发现PM2.5“杀手”:多吃维生素B

2017-04-13

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B族维生素可以缓解颗粒污染对心血管疾病造成的影响。研究证明服用B族维生素的非吸烟者几乎抵消了颗粒污染对心血管和免疫系统造成的任何负面影响。 这是评估B族维生素是否改变对空气污染暴露的生物和生理反应的第一个临床试验。 该研究启动了一项研究课程,用于开发B族维生素药物以控制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

有个mRNA,觉得自己很孤单。

2017-04-13

有个mRNA,觉得自己很孤单,就拉个核糖体过来翻译个蛋白给自己作伴,翻译好之后对蛋白说:“你好,我是你的模板。”蛋白说:“你好,我是 RNase。”  mRNA沉默了一下,说:“没关系,反正我本来也活不了多久。你就陪陪我吧。”  蛋白说:“好”。  于是两个人(?)就手拉手默默地站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蛋白忽然说:“其实我现在还不是R...

基因缺失为药物研发开路

2017-04-13

基因缺失可以为基因如何产生作用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也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在巴基斯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10503名成年人开展了关于心脏方面试验,其中1843名参与者至少有一种基因,两份拷贝都存在缺失,近日研究者将报告结果在线发表在Nature上。 在此期间,研究者通过抽取参与者的血液实时记录200多种参数数据,其中包括血压、心率、血糖水平、胆固醇、激素含量等。通过研究突变...

衰老死亡躲不过?肠道菌或许有办法!

2017-04-13

随着年龄的增长,炎症发生的几率也会增加,这也是老年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造成炎症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与老鼠年龄相关炎症和过早死亡相关。老年鼠肠道菌群组成不平衡导致肠渗漏,从而释放引发炎症并损害免疫功能的细菌产物。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教授兼该研究高级作者Dawn Bowdish说:“到目前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