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5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再遭安全质疑!辉瑞Xeljanz治疗结肠炎被限制,并要求加黑框警告
尽管辉瑞的JAK抑制剂Xeljanz此前获得了一线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批准,然后近日该药却迎来了沉重打击——美国FDA强制要求该药在包装上增加黑框警告,警告相关患者服用10毫克剂量、每日两次的JAK抑制剂会增加血栓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同时,Xeljanz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方面的批准也遭到了限制,该药物目前仅被批准用于那些对其他药物没有反应或不适合接受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 ...
肠路漫漫?不!肠道微生物竟可逆转肥胖,胖子们有救了!
作者:Paris 提及科研圈最近的大热,小编觉得,非肠道微生物莫属了。从参与帕金森发病,到延缓“渐冻症”的进展,肠道微生物都肩负重任,而昨日,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其“功劳簿”上再次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肠道中的特定菌群--梭菌,可阻止免疫系统受损的小鼠发胖!不仅推动了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肥胖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据不完全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中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仍为全球最多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6日在北京召开了“2019年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在会上表示,虽然中国在肝炎防治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肝炎流行形势依然严峻,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人数仍为全球最多。 据...
Nature两连发:从头设计开关蛋白,为细胞治疗带来新思路!
作者:Blake 近日,华盛顿大学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工程师开发了一种从头设计的开关蛋白,可以在细胞中通过明确的细胞信号打开和关闭,而不是模糊的匹配信号。这种开关可以用于对活细胞进行编程,为合成生物学和细胞重编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1 2 该开关蛋白呈现笼状结构,工作方...
恢复肌肉力量!CRISPR基因编辑在治疗遗传性肌营养不良中接连取得重要突破
无需基因突变,治疗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 先天性肌营养不良1A型(MDC1A),是肌营养不良症的一种,属于遗传性消耗疾病,因编码层黏连蛋白α2的 LAMA2 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之前的研究表明,增加编码层黏连蛋白α1(LAMA1)的表达,可以帮助缓解该疾病小鼠模型的症状,但由于LAMA1基因较大,递送LAMA1基因的常规基因治疗方法难以实现。 2019年7...
第二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超强阵容,值得你来!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肿瘤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多因子诱导的复杂过程,探索其机理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所在,也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革新,癌症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进一步推动癌症诊治技术、方法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和产业转化,延续首届会议“传承,创新,卓越,引领”的主题,第二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将于...
【世卫组织最新报告】你会和乙肝携带者恋爱结婚吗?
编辑:Jacky 据世卫组织7月的最新报告,肝炎波及全球3.25亿人(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2.57亿),每年造成140万人死亡。是仅次于结核病的第二大传染病。 你会和乙肝携带者恋爱吗?你会和乙肝携带者结婚吗?你的室友患乙肝你有什么想法?医院对乙肝患者抱何态度?乙肝携带者是怎么看待自己的?(附:肝炎是由于人体免疫对肝细胞进行攻击产生的。若患...
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膀胱癌患者尿液分离出并成功培养可稳定扩增传代的膀胱肿瘤细胞
膀胱癌是中国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同时膀胱癌复发率高,浅表性膀胱癌的五年复发率高达60-70%,一旦发生进展,预后差,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五年死亡率高达65%。 针对膀胱癌患者的常规治疗如化疗等疗效有限,副反应较大,耐受性差,特别是晚期膀胱癌患者身体情况差,对药物的耐受性差,生存期短,对各大指南中推荐的标准治疗反应率低,...
科创板咨询委委员、肿瘤专家李进:谁能成为中国的“华为制药”?
“2017年全球肿瘤新发1200万,死亡500万,中国肿瘤新发420万,死亡200万,比战争还要更可怕!” “过去十年当中,在胃癌领域中国只做成功了一个,阿帕替尼,我牵头做的。(全场鼓掌)” “我到目前为止,没有失败记录。什么叫Follow Me?将来凡是我做的,你们就投。(全场鼓掌)” ...
【快讯】10X Genomics被判侵权伯乐,相关产品被永久禁售
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批准Bio-Rad针对10X Genomics的永久禁令动议:禁止10X Genomics公司向新客户销售任何侵权产品,并批准Bio-Rad提出的追加损害赔偿和判决前后的利益要求。 Bio-Rad Laboratories,Inc.(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BIO和BIOb)宣布,2019年7月24日,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批准...
新希望!微型机器人或将奋战抗肿瘤前线
近来,合成微纳米材料已经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现有的微纳米平台在深部组织成像和体内运动控制方面仍然不够优秀。近日,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光声计算机断层扫描(photoacoustic computed tomography,PACT)引导的体内肠道微型机器人的研究,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尽管已有研究证明,各种基于微/纳米颗粒的药物递...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癌细胞脱颖而出的秘密,全因这个“健康指纹”!
癌细胞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中探索癌变机理及肿瘤生成规律的一个活跃领域。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本是同根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和功能差异。癌细胞源自正常细胞,多种变异给予了癌细胞超强的竞争力,致使癌细胞团体日益壮大,导致癌症发生发展转移,最终引发患者死亡。但这份超强的竞争力如何形成至今仍众说纷纭。 近日,葡萄牙Champalimaud未知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细胞可挟裹组织...
2019肿瘤免疫治疗领袖峰会8月上海召开,议程抢先看
8月17-18日,“2019肿瘤免疫治疗领袖峰会”将在上海建滔诺富特大酒店盛大召开。届时,来自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医院生物治疗中心、药企、生物技术和服务企业、科学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免疫细胞提取和细胞存储、细胞技术研发、冷链运输、临床治疗、投资机构等高层代表汇聚一堂,共议肿瘤免疫治疗发展前沿。 峰会概况 时间:2019年8月17-18日 ...
“审时度势、精准发力、直击热点、深度剖析”——第六届中国IVD产业与投资论坛圆满举行!
国内IVD行业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的速度高速发展,现有产业规模突破700亿人民币,庞大的市场需求吸引国内外IVD企业铆足劲头发力其中。 在行业发展势头持续强劲的当下,面对国际形式、国内政策的风云变幻,活跃在中国市场的IVD企业应该如何自处?国内IVD企业如何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缩小与国际巨头间的现实差距?资本如何着眼IVD行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7月17-...
脑胶质瘤精准治疗——相关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及信号通路盘点
脑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 10/10万,大多生长在脑中央沟区、丘脑或脑干等重要区域,生长呈侵袭性、无限制性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因此,手术治疗一方面切除范围受限,另一方面难以彻底切除肿瘤,造成手术切除后复发率高。 目前,化疗仍是治疗神经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日益突出,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寻找...
《Nature》子刊:从基因层面找到“渐冻症”发病机理
还记得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它将“渐冻症”带进了公众的视野,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一罕见病,同时也让我们更多得了解到神经退行性疾病,譬如阿尔茨海默病,但同时,我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类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束手无策,据专家分析,在不久的将来,神经退行性疾病极有可能超越癌症成为人类一大致死率极高的疾病。 近日,科学家们终于拨开云雾,来自东京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从基...
髓系特异性lncRNA调节乳腺癌细胞的有氧糖酵解
有氧糖酵解,也称为Warburg效应,是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一个普遍特征,因为葡萄糖主要被加工成乳酸。尽管有氧糖酵解在ATP生成中的效率较低,但有氧糖酵解能增加生物合成,抑制细胞凋亡,产生信号代谢物,从而提高癌细胞的存活率。有趣的是,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固体肿瘤不同区域葡萄糖代谢的异质性已经被报道。在肿瘤中心,缺氧可使肿瘤细胞发生糖酵解,而有氧糖酵解也可在...
【盘点】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常入选CNS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转录区高达76%,但转录产物中只有不到2%是编码蛋白质的mRNA,其他均为非编码RNA,其中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调控性非编码RNA。因其重要的调控功能而受到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简要介绍长链非编码R...
“打造研究协作平台,推进学术互通交流” ——“临床肿瘤研学联盟”暨“肺”畅学堂青岛站顺利举办
2019年7月18日,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于壮教授等邀请,“临床肿瘤研学联盟”——“肺”畅学堂(青岛站)在青岛威斯汀酒店顺利召开。来自青岛地区多位临床肿瘤领域的专家受邀成为联盟的顾问,同时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Wiley出版社等单位的资深学者也受邀成为联盟特邀讲师,他们将共同致力于推进临床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并在行业信息建立、科研协作等方面达成互助互通机制,以提升中青年医师的科研学术能力,...
Science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高度!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北京时间7月20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Whitehead研究所、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基因表达中性别偏见的广泛研究,揭示了男性与女性中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从而将性别差异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在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