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5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快讯】拜耳,GSK,诺华和罗氏共同推进全球生物标志物检测,以提升癌症患者治疗效果
这个新成立的组织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该组织将从两个方面推动生物标志物检测:提高公众对基因组检测价值的认知,以及提升临床试验中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 虽然该组织的新闻稿中特别提到,他们“既不宣传也不推销任何一种诊断、治疗的产品或服务”,但无论产品,还是免疫肿瘤疗法,所有创始成员们都比较关注他们自己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 由于时间、成本以及公众对其有效性的认识度较低...
【Nature子刊】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终成癌细胞“战友”?
根据最新的国际评估,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间点患上癌症。血癌和其他以前罕见的癌症类型在人群中也越来越常见。对罕见癌症的研究不仅对改善遭受癌症患者的治疗很重要,而且因为它可以教会我们是什么使其他癌症变得脆弱。 大颗粒淋巴细胞(LGL)白血病是一种罕见的血癌,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T细胞形成癌细胞。LGL白血病很少致命,但它会引起几种慢性症状,包括感染风险增加、贫血和关节痛。...
RWD知识星球-肿瘤精准医学系列分享会丨MRD在实体瘤临床实验中的应用
RWD知识星球 领星生物主办的“RWD知识星球-肿瘤精准医学系列分享会”旨在从学术,行业,临床研究等多角度深入解读,剖析并定期分享RWD,RWS相关知识,通过高质量的交流,集思广益,共同探讨真实世界研究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及发展。 MRD是指癌症患者根治性治疗后体内残留的微小病灶,这也是导致患者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网络研讨会】 “探索基因、慧眼战疫“——病原分子检测新技术
会议背景 全国多地正在全力抵抗着新冠病毒的又一次反扑,各地的核酸检测规模与速度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面对新冠病毒以及未来人类可能遇到的病原流行灾害,积极科学的应对措施与新兴的检测防治手段为我们带来了曙光。 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的发展与动态清零的常态化,病原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不但成为了感染性疾病研究诊疗的主要工具,也同时渐渐为大众熟知。在病...
【Nature子刊】大规模研究确定两种炎症性肠病相关的新细菌,深入了解以更好地防治疾病
来自澳大利亚Wellcome Sanger研究所、哈德森医学研究所、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在引起炎症性肠病(IBD)症状的小鼠微生物组中发现并命名了两株新的细菌。 这个月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Identification of gut microbial species linked with disease variability in...
【快讯】单细胞测序新选择,墨卓生物MobiNova®-100 成功上市
机体由数十万亿细胞组成,即使这些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但不同细胞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转录组都会有些许差异。单细胞测序技术可探测细胞间的差异,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视角。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收看发布会视频回放。 MobiNova®-100 成功上市,免费试用通道正式开放 2022年4月15日,墨卓生物单细胞测序系统MobiNova®-100 成功上市。墨卓生物由微...
【Nature子刊】开发“病毒”以卸下癌细胞防御,从而进行攻击!
位于渥太华大学和渥太华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病毒以感染并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同时也发出信号准备对附近未感染的癌细胞进行病毒攻击。他们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研究“Virally programm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sensitize cancer cells to oncolytic virus and smal...
【Nature子刊】阿尔兹海默症新靶点!抑制免疫细胞中的关键信号通路可缓解神经退行性疾病
大脑炎症,特别是通过激活大脑中的一种免疫细胞(小神经胶质细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特征。而一种名为tau的神经元蛋白发生异常的线状聚集(缠结),并扩散的现象,是这些疾病的另一个常见特征。 这项研究4月12日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题为“Microglial NF-κB drives tau spreading and toxi...
【Cell子刊】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的新方法,检测高异质性的循环肿瘤细胞
休斯顿大学(UH)核受体和细胞信号中心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以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非常罕见和高度异质性的循环肿瘤细胞。UniPro设备在《Molecular Therapy》杂志上被报道,题为“A chimeric virus-based probe unambiguously detects l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with high specificity ...
【重磅首发】OLINK超微量精准蛋白组学技术与应用手册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功能执行体,其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Olink技术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技术,在精准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为多组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选择,高效准确且可同时检测多种重要生物标志物,帮助科研人员更快、更自信地做出研究决策。其核心专利技术—PEA(邻位延伸技术)是通过一双“抗体对”特异性识别靶蛋白,再将靶蛋白的定量检测转化成寡聚核苷酸(分别标记在“抗体对”重链...
中美四院院士Weitz最新单细胞解决方案发布,多个领域合作火热报名中
David Weitz院士在2015年发表了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Drop-seq和inDrop,为高通量单细胞技术的应用推广打开了道路。2018年,Weitz教授领衔创立墨卓生物,对液滴微流控单细胞技术进行新一轮升级,技术解决方案即将面世。4月15号(本周五)下午2点,墨卓生物即将推出MobiNova®-100高通量单细胞转录组解决方案。 科研合作与相关产品试用申请正在火...
【Nature】第一份人类造血干细胞发育的综合“路线图”!
这项研究“Mapping human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rom haemogenic endothelium to birth”发表在《Nature》杂志上,可以帮助扩大像白血病和镰状细胞病等遗传性血液疾病的血液癌症的治疗选择,Hanna Mikkola博士说。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
《转》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光明教授:单细胞组学的未来发展,需从不完美中寻找机会!
近日,黄光明教授应邀出席首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分享了题为“基于原位质谱技术的单细胞代谢组学平台及应用”的报告,整场报告干货满满,观众反应热烈。为此,转化医学网邀请黄光明教授进行了专访,黄光明教授就单细胞组学技术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想知道他分享了哪些精彩观点吗?点击下方即可观看完整版视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拉罗替尼中国获批,中国首家NTRK门诊重磅上线,开启泛癌种精准治疗的生命之“钥”
2022年4月13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公示,拜耳公司提交的larotrectinib(硫酸拉罗替尼胶囊)的上市申请已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携带NTRK融合基因的实体瘤成人和儿童患者。此次larotrectinib在中国获批,将为更多中国癌症患者带来精准的治疗选择。 伴随着larotrectinib在中国获批,至本NTRK门诊正式上线,汇集国内外顶级医生资源,从疾病科...
【Nature子刊】癌细胞转移后是否会形成新的肿瘤?研究展开背后机制的新见解!
当癌症在新的组织中扩散并形成肿瘤时,它是最致命的。这一过程被称为转移,是导致绝大多数癌症死亡的原因,然而仍然有很多研究人员不知道它是如何以及何时发生的。Whitehead研究所创始成员Robert Weinberg,研究了转移背后的机制。其中一个机制是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过程,它导致上皮细胞(通常紧密粘附在一起)失去凝聚力,使其能够四处移动,甚至侵入附近的组织。这种EMT程序也在胚胎...
【Nature子刊】单细胞测序研究表明,吸烟加剧肺癌风险,吸烟者肺部细胞突变增量在23个吸烟指数后趋于平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吸烟会增加肺部细胞的突变数量,从而加剧肺癌的患病风险。爱因斯坦医学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一个研究团队通过对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肺部细胞进行测序,发现吸烟者肺部细胞的突变频率的确更高。周一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题为“Single-cell analysis of somatic mutations...
【直播倒计时1天】基于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的靶向肿瘤治疗方案
2000年,著名癌症学家Weinberg和Hanahan在Cell期刊发表综述《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1],总结了癌细胞六大特征,这一里程碑使我们对肿瘤细胞生物学的理解有了巨大的进步。至此,不断演变的肿瘤生物学研究帮助我们阐明多种癌症的行为,并提供新的药理学靶点和治疗策略。2022年初,Hanahan博士再次对癌...
AACR 2022 | 求臻医学10项科研成果入选国际学术盛会
2022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将于4月8日-13日举行。求臻医学与国内知名肿瘤研究中心及医疗机构合作的10项科研成果,以100%被接收率入选本届AACR年会,研究内容覆盖结直肠癌、肺癌、生殖细胞瘤等多癌种。今天,跟随求小臻一起先睹为快吧! 01 AACR 2022 The prognostic model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