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5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PNAS】“给你阳光,你就灿烂”并非毫无依据,光照竟会影响情绪?
虽然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图像形成途径检测到照明的微小变化,但目前尚不清楚光强度信号如何到达并处理参与基本情绪及其功能障碍的大脑结构,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人脑中的前额叶区域具有勒索信号。这些信号具有类似于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性质,它们可能是光强度对复杂行为的影响的基础。这一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
【即将开播】打造基因测序整体方案,助力肿瘤分子分型研究,7月19日晚上七点,欢迎参加!
会议背景 肿瘤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等原因,导致了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随着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讨癌症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为从传统的形态学分型转向精准的分子分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利于实现从...
【日程公布】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大咖云集,邀您相聚北京!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单细胞测序从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相比于群体细胞测序,更适用...
【MOL BIOL EVOL】从大象身上学习抗癌——基因组守护者p53“握手互动”的新发现
佩托悖论 每当细胞分裂一次,DNA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引发癌症。如果所有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大体一致,那么在那些体型庞大、相对长寿的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次数更多,突变及引发癌症的几率也越高——而那些体型较小、寿命较短的动物,细胞分裂次数、患癌几率则应该相对较低。 然而,1977年,理查德·佩托爵士(Sir Richard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学郭宏骞团队找到肺转移癌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转移涉及90%的癌症相关死亡率,阻断转移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挑战。LAPTM5通过阻断肺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功能来维持肾癌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癌干细胞干性,并最终促进肺特异性转移,可能是多种癌症类型肺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癌症转移过程中的有机营养发生频繁,但其潜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近日,来自南京大学郭宏骞团队研究表明溶酶体蛋白跨膜5(LAPTM5)促进肾癌的肺特异性转移。通...
【日程发布】沙磁分子诊断高峰论坛将于7月24日在重庆召开,大咖云集,欢迎参加!
论坛议程 14:30-15:00 签到 重庆融汇丽笙酒店酒店一楼天空厅 14:30-15:00 签约仪式 罗氏诊断-鼎晶生物卓越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 15:00-15:10 茶歇 天空厅茶歇处 15:10-15:30 MRD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临床进展...
【Nature 子刊】聚焦精准 医疗,中国在行动
一篇在2022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增刊“自然聚焦——中国精准医疗”上的文章,对于精准医疗在从孤独症到遗传性耳聋等一系列疾病,甚至是未来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742-8 精准医疗 科学家在研究癌症时发现,不是每个患者都对同一种...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影响白血病前期风险的基因!
14种遗传性基因突变的发现显著地增加了一个人患上与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心脏病发作相关的无症状血液疾病的风险,这一研究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这一发现是通过对421,738人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的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之一,这一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早期发现包括白血病在内的癌症的潜在新方法铺平道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
【Science】为什么男性的寿命没有女性长?——Y染色体来告诉你答案!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细胞中Y染色体的镶嵌缺失(mosaic loss)也更为频繁地出现,这将引发诸多身体状况的变化——例如,近日一项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表明,Y染色体功能受损的男性,更容易患上心肌疤痕、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此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男性的平均寿命通常会比女性的短几年——在美国,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短5年;据研究者估计,此研究的发现或可解释这5年差距中的4年。 ...
【Science】肠道白细胞是盟友还是帮凶?定论来了!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是:结直肠肿瘤中充斥着大量的白细胞,但这些细胞到底是有助于还是阻碍了癌症的发展。先前有一些研究表明,白细胞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并对抗结直肠癌,但同样又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白细胞是恶性肿瘤的同谋——增强肿瘤并帮助其扩散。 现在,新的研究确定了这些肠道白细胞,即γδ T细胞,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证明,γδ T细胞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抑制早期肿瘤,...
【Nature 子刊】急性髓系白血病,新的代谢谱出现了!
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描述了一个特定的代谢适应在一些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的影响串联突变的 FLT 3 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这可能会在未来应用于特定类型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该项研究是由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IBUB)和肝脏和消化系统疾病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CIBEREHD)的Marta Cascante教授领导的团队与Jan...
【柳叶刀子刊】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现运动衍生的肽可防止病理性心脏重塑!
据报道,多种机制涉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运动提供的心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运动机制,可以防止高血压心脏重塑。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345-0/...
【CA】美国的健康保险——如何影响癌症筛查与护理
美国医保体制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政府主导的Medicare、Medicaid、VA覆盖了38%的美国人口;另一个是商业保险,覆盖了53%的美国人口。研究发现,未投保的患者在诊断时出现晚期癌症的风险要高得多,特别是对于可筛查的癌症和具有早期体征和症状的癌症,对于这些癌症,获得护理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在美国,没有保险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晚期疾病,在癌症诊断后短期生存率更差。近日,知...
【即将开播】空间转录组学技术及算法在线研讨会,7月16日下午两点,大咖云集,欢迎收看!
会议背景 空间转录组学是2020年Nature methods评选的年度方法,是当前单细胞组学研究领域的新方向,在肿瘤学、病理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等诸多临床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者开发了多种空间转录组技术,可以在保留组织空间位置的同时获得基因表达特征、表观调控等组学信息,在传统测序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信息维度,使得研究者可以从更精细的...
开幕在即 亮点前瞻|第六届基因大数据年会(BDCG6)即将盛大开启!
这是一场集结数百位大咖、为期六天、共计11场的行业盛会,这亦是一场基因科技探索的“揭秘战”,多项成果、产品、技术将首次披露,无一不指向临床、科研探索的前沿阵地。 本届大会将多维探讨肿瘤、病理、病原、新药研发、健康管理、NGS全应用方案;聚焦免疫、靶向、MRD、HRD、伴随诊断、遗传性肿瘤等多项热点议题。如何将精彩尽收眼底?带你看看本届基因大数据年会精...
喜讯!代谢组学专精特新企业百趣生物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启明创投领投!
代谢组学专精特新企业上海百趣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趣生物”)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独家领投。 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百趣生物代谢组学科研服务仪器平台的扩建、检测试剂的研发及生产,在继续扩大百趣生物代谢组学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促进代谢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多组学的技术融合,加快代谢组学产品的临床转化进程,推进质谱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
注册启动丨第四届金斯瑞细胞基因治疗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邀您共探细胞/基因治疗商业化破局之路
伴随着“生物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首部生物经济顶层设计《“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应势出炉,它不仅将开创性“生物经济”这个新名词带给了大众,也正式开启了生物科技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的时代。生物科技企业守正初心、夯实前行,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时代到来了。 旨于促进细胞/基因治疗产业进一步融合,打造业内优质交流平台,金斯瑞一直在行动。从大洋彼岸的旧金山到繁华蓬勃的大上海,再到“...
【Science子刊】预测铂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学改变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卵巢癌(OvCa)中很常见,然而,改变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性 BRCA 因此,研究者研究了BRCA缺失或基因改变的TNBC和OvCa患者与BRCA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对铂治研究发布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ELL DEATH DIFFER】北大郑晓峰课题组:好心干了“坏”事——去泛素化酶OTUD6A增强乳腺癌细胞对DNA损伤疗法的耐药性
6月29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及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峰教授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Deubiquitinase OTUD6A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creasing TopBP1 stability and rende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