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6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重磅!商微/汤富酬团队完成第一次安全性研究——具有来自三个人的DNA胚胎发育正常

2022-09-07

9月6日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关于的线粒体替代疗法的细节。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792-8 主轴传输 商微团队和汤富酬团队研究了三种主要类型的线粒体替代疗法之一的安全性,即纺锤体转移,用于第一个创造的具有三个人遗传物质的婴儿,其于2016年在墨西哥出生...

【Cell子刊】上海交大房静远教授团队关于结直肠癌防治靶点的最新综述研究

2022-09-0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房静远教授团队在《Trends in Microbiology》发表最新综述,总结了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CRC)中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机制,并将具核梭杆菌作为CRC早期预警和预后预测标志物。 https://www.cell.com/trends/microbiology/fulltext/S0966-842X(22...

韩国年轻人肠癌发病率全球第一 我国紧随其后

2022-09-07

根据韩国结肠直肠病学会周日的数据,韩国是世界上20多岁至40多岁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年轻结肠癌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主要是由于饮食习惯(其西化速度比其他国家更快)和肥胖。 我国排第二 01 在科罗拉多大学最近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韩国在接受调查的42个国家中名列前茅,在20-49岁的人群中,结肠癌发病率为每10万人12.9例。韩国也是这个年龄组年均增幅最高的,...

“左辅右弼”双向VISTA免疫检查点:免疫疗法向左,自身免疫病疗法向右

2022-09-07

摘要  免疫检查点疗法耐药性问题的出现,突显了肿瘤的复杂多变性和单靶点治疗的不足,多靶点协同治疗成为更好的策略。VISTA是唯一组成型表达于初始T细胞的免疫抑制分子,作用机制和作用阶段皆不同于PD-1/PD-L1、CTLA-4,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靶向抑制VISTA和PD-1协同治疗结果令人惊喜,而VISTA激动剂在自体免疫病模型中亦表现出诱人前景,这些表明围绕着VISTA靶点或调控...

【BMJ】超加工食品两大研究:既与高风险的结肠癌相关,又与更高风险的心脏病死亡相关

2022-09-06

虽然人们早就知道这些食物对身体没有好处,但总管不住那颗贪吃的心。本周发表在《BMJ》杂志上的两项研究提供了更多关于超加工食品对健康有害的细节。 https://www.bmj.com/content/378/bmj-2022-070688 https://www.bmj.com/content/378/bmj-2021-068921 ...

活动邀约 |【伯采众长 序自安】创新生物标志物研究系列网络公开课第三期

2022-09-06

近年来,空间组学(spatial omics)以强大的原位、高通量和精准的空间遗传表达信息表征能力逐渐“引爆”生命科学界。 肿瘤的异质性、演化和微环境是肿瘤研究的核心问题,时空组学为我们了解肿瘤细胞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分子演进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以呈现特定组织区域的分子结构图,揭示空间环境中的精细细胞异质性以及组织结构的功能和结构基础,推动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

张伯礼院士:原创中药新药淫羊藿素开启肝癌精准治疗序幕

2022-09-06

肝癌——癌症之王  01   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世界一半。肝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居第二位。而且肝癌患者发病隐匿,多数人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2020年我国肝癌新发病例41万,死亡病例39.1万。对这些中晚期患者,在很长的时间内可选的系统治疗方案和疗效非常有限,肝癌5年生存率仅有12.1%,比其他癌症低很多。因此,国内很多药企都在积极开发治疗肝癌的药品和寻...

求臻医学肿瘤学知识挖掘平台获国际权威生信期刊认证

2022-09-05

近日,求臻医学信息团队研发的一站式肿瘤精准诊疗知识挖掘平台OncoPubMiner,在国际权威生物信息学期刊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SCI影响因子:13.994,中科院JCR数学与计算生物学1区Top期刊)上在线发表[1]。该平台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一种人工智能技术),对PubMed收录的2,343万篇摘要和PMC收录的437万篇全文进行了深入挖掘,...

【Science子刊】换了一个器官后,肠道微生物组生态失调后果有多严重?

2022-09-05

8月31日,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after solid organ transplan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如下三个方面做了探索:第一,通过使用宏...

【9.14直播】“纳米见微,孔明知著”, Oxford Nanopore癌症研究用户分享会

2022-09-05

测序技术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快速发展为人类基因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洞见。研究人员现在可以使用高通量测序对人类基因组样本进行常规分析以发现一系列与疾病相关的致病变异。 然而癌症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多因素疾病,并且大部分癌症无法通过使用传统短读长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简单点突变来解释。因此,现在的癌症研究越来越重视分析结构变异 (SV)、DNA 甲基化和转录本的作用--它们与多种...

震惊!Nature连发两文揭示65%博士曾遭博导PUA!

2022-09-05

8月10日,《Nature》连发两文,揭露了在国外工作的在国外工作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受到辱骂、威胁、工作时间过长以及经济上的剥削等黑幕, 并告诉这些人应该如何进行反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2142-8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

【Nature子刊】转录共激活因子TAZ:改善细胞衰老引起的功能下降

2022-09-05

研究人员在连接PU.1和Hippo途径共激活剂TAZ的oHSCs中发现了一条途径。了解其在HSCs衰老中的失调可能有助于开发干预治疗策略,从而改善老年人群的免疫功能。该研究发布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2970-1 造血干细胞功能逐渐丧失 ...

【快讯】鼎晶医学检验所顺利通过全国实体肿瘤高通量测序(大Panel) 肿瘤突变负荷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

2022-09-05

9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NCCL)公布了全国实体肿瘤高通量测序(大Panel)肿瘤突变负荷检测室间质量评价预研活动结果,浙江鼎晶医学检验有限公司顺利通过此次室间质评,充分体现了鼎晶医学检验实验室在实体肿瘤高通量测序(大Panel)肿瘤突变负荷方面的实验质量和生物信息分析能力以及报告结果的准确性,标志着鼎晶医学检验实验室基于NGS的实体肿瘤大panel肿瘤突变负荷检测的生信分析能...

【Nature】最新研究:由重编程酵母酿造的抗癌药物 ——长春花碱

2022-09-03

由DTU研究人员领导的跨学科国际科学家团队对酵母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以产生长春藤碱和凯瑟琳嘌呤。他们还设法纯化并结合两种前体以形成长春花碱。因此,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合成方法来制造这些药物,研究结果于8月31日发表在国际知名杂志《Nature》上。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157-3 ...

【Circulation】陆军医大曾春雨团队等:产前暴露促发高血压跨代遗传,活性氧清除剂成为治疗策略

2022-09-02

2022年8月25日,来自中科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等机构的研究者,在国际权威心血管疾病研究期刊Circulation(IF=40)在线发了表题为“Prenatal Lipopolysaccharides Exposure Induces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Hyperten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母亲孕期受脂多糖(LPS)暴露感染,...

【Science子刊】科学家确定了三种蛋白质:可在心脏病发作后维持心脏功能

2022-09-02

该研究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它的阳性临床前数据概述了这三种蛋白质的机制,这些蛋白质已被证明可以在小鼠心脏病发作后恢复其心脏功能。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o0699 “搜索引擎”Funsel  01  ...

施蕴渝院士:求索生命系统的奥秘

2022-09-02

结构生物学  01  结构生物学也叫分子生物物理学,是用物理、化学,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中国科大在建校初期是为‘两弹一星’培养人才的,因此每个系都与之相关。施蕴渝是中国科大生物物理系建系初期的学生。生物物理是世界前沿的交叉学科,旨在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 1970年起,施蕴...

【Cell子刊】蛋白质RAF1的结构揭示:开发抗肺癌新药的关键步骤

2022-09-02

9月1日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的一项新研究的结果为设计RAF1降解剂打开了一扇机会之窗,这些降解剂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KRAS抑制剂联合使用,都可以在KRAS癌基因诱导的肺腺癌患者中产生重要的治疗效果。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97276522007973?v...

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基于单细胞算法scCODE构建精准肾透明细胞癌免疫治疗预测模型(AUC=93%)

2022-09-02

2022年8月25日,复旦大学邹欣/郝洁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胡晓勇团队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F=8.8) 在线发表了题为:“An immunotherapy response prediction model derived from proliferative CD4+ T cells and antigen-presenting monocytes in c...

【快讯】2022第二届新型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沙龙于8月31日在广州成功举办

2022-09-02

8月31日,第二届新型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沙龙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和转化医学网主办,丹纳赫生命科学承办。目前,体外诊断已经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疾病与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新型诊断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流式细胞术、NGS及电镜技术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