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PLOS One去年发表1200多篇更错说明

2015-01-06

  第一位:Physical Review B,十年间发表论文更错说明1261篇。   第二位:Plos One,一年间发表论文更错说明1240篇。(之前该刊没有更错说明)   第三位: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

Science惊人发现为脂肪“正名”

2015-01-05

  就皮肤感染而言,健康和强大的免疫应答很大程度上可能取决于存在于皮肤下的是什么。在发表于2015年1月2日《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皮肤下的脂肪细胞帮助保护了我们免受细菌侵犯。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皮肤病学教授及主任Richard Gallo博士,以及同事们揭示出了皮...

NEJM:哪些女性乳腺癌风险更高?

2015-01-05

  在美国,每年乳腺活组织检查结果显示良性的100万人当中,有十分之一的人被发现有乳腺非典型增生。   在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异型性(Atypia)包括开始生长失控(增生)和群集成异常模式(非典型)的乳腺细胞。异型性病变被认为是良性的,但是通过其风险和外观及遗传变化,它们表现出癌症的一些早期特征。  ...

Nature:中国科研经费不端行为现状

2015-01-05

  今年,NSFC收到了206条科研不端行为指控,66个可疑案例是被NSFC于2012年开始使用的剽窃监测软件所发现。经监督委员会调查证实了其中33例涉及捏造、篡改和剽窃数据,购买资助申请书以及使用虚假个人信息。   根据NSFC前主任、基金委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Chen Yiyu)院士所说,其中有一些待定的申请被宣告无效...

NIPT临床试点公布:无医院入围?

2015-01-04

  室间质评结果刚刚公布,卫计委又传来临床试点新消息-首批高通量测序临床试点名单历经十月怀胎,终于呱呱落地。通知中明确规定了高通量测序所应用的领域: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即备受瞩目的NIPT)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试点名单出炉是众望所归,这预示着停滞了近一年的NIPT项目重磅回归。NIPT在新年伊始迎来了春天。   然...

PNAS:文章被拒,一定是坏事?

2015-01-04

  文章被拒,听上去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呢。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谁又能说这一定是坏事呢?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的三名研究人员本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称许多被拒绝的文章后来引用率都很高。   同行评审(peer review)是目前负责评价和孕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机制。尽管人们普遍认为同行评审对科学评价很...

GEN:2015年生物医药十大趋势

2015-01-04

  1. 大数据   如今,大家都在谈论大数据的挑战。生物统计学家和生物信息学专家正在解决难题,并开发复杂的解决方案来处理海量的信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大数据将在2015年变得更大。   2. 生物仿制药   Frost & Sullivan公司预计,生物仿制药的市场规模将从2013年的12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30亿美元。截至11...

NATURE:如何测试埃博拉疫苗的安全及有效性

2014-12-31

  埃博拉疫苗是怎么研发的?   两种疫苗都会在明年优先在西非投放。最早的一种疫苗是由总部位于伦敦的医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和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共同研发的。这种疫苗是由冷冻灭活的黑猩猩腺病毒(ChAd3)制成的,该病毒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后可产生一种埃博拉病毒的蛋白。   第二个领先的候选疫...

Nat Med:特殊转录因子FoxO1的缺失或可诱发肺动脉高血压

2014-12-30

  肺动脉高血压的特点是血管壁中的细胞分裂失控,从而使得血管增厚,近日,发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转录因子FoxO1可以调节细胞的分裂,而且在肺动脉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表示,或许可以通过激活FoxO1来治疗肺动脉高血压,这为开发治...

PLoS ONE:可模拟肿瘤状态的计算机模型有助癌症治疗

2014-12-30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同癌症作斗争,战斗有时候会胜利、会失败、也会处于僵持状态;在胰腺癌中,这种所谓的僵持状态就被称为肿瘤休眠,在其转变成恶性状态之前会维持长达25年,但至今尚无研究人员清楚这种机制。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模型,其可以帮助阐明休...

PLoS ONE:莱姆病或可增加巴贝西虫病的传播

2014-12-30

  来自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人员近日在PLoS ONE上刊登文章表示,他们利用数学模型,通过实地调查及实验室研究发现,感染伯氏疏螺旋体引发的莱姆病的小鼠或许也会增加传播田鼠巴贝虫的风险,田鼠巴贝虫是一种引发巴贝西虫病的病原体,而这两种疾病都可以通过黑腿蜱叮咬的方式传播给人类。   本研究同时也证明了为何人类巴贝西虫病仅仅发生在莱姆病发生的区域,研究者Diuk...

PNAS:多食红肉增加人类患癌风险的分子机制

2014-12-30

  一般认为大量食用红肉的人们患特定癌症的风险较高,然而对于其它食肉动物却并非如此。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调查了一种名为Neu5Gc的糖分子在促肿瘤发生上所发挥的作用,Neu5Gc分子在除人类外的大部分哺乳动物机体中都存在。   研究者表示,利用Neu5Gc糖分子喂养该分子...

H5N6:专家称暂无再现暴发证据,但仍需高度警惕

2014-12-29

12月27日,针对近日广州报告全球第二例H5N6人感染病例的消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迄今为止发生的两例H5N6感染病例均属偶发病例,目前没有证据表明H5N6会出现与H7N9类似的暴发。“但仍需要高度警惕,个人尽量远离活禽,基层医院也要开展密切观察。”陈凌同时强调。 12月23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从1例...

2014转化医学领域CNS精华集(国内)

2014-12-29

2014年已经进入尾声,我们马上就要迎来崭新的2015年了,那么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在国际著名杂志CNS上的战果如何呢?在此,小编整理了2014年里中国科学家们在Cell Nature和Science及其子刊杂志上发表的亮点研究论文。 Cell [1] Cell Reports Loss of Abhd5 Promote...

The scientist:盘点2014年度顶级科学家

2014-12-28

每到年终,The scientist 会对本年度的创新产品、年度科学人物和学术界丑闻等进行一系列的盘点。发表于12月23日的“Top Scientists of 2014”文章就对今年获得诺贝尔奖等重大奖项的生命科学家以及在今年逝去的一些著名研究人员进行了总结。   诺贝尔奖(The Nobels)   由于鉴别出哺乳动物大脑内部GPS背后的细胞元件和网络,John ...

Nat Commun:阻断HIV扩散的新策略

2014-12-27

  最近,当埃博拉疫情吸引全世界眼球之际,一种严重的艾滋病疫情也在全世界不断肆虐,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目前全世界有超过3400万人感染HIV,而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每年就有300万的新发感染者。   为了阻断HIV的扩散,HIV流行地区的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向那些高风险HIV人群提供抗逆转录病毒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提供一种暴露前的...

Nat Commun:揭示罕见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

2014-12-26

  近日,来自西蒙弗雷泽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引发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遗传突变,ICC是一种影响亚洲国家人群的高致死性肝癌,相关研究发表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人员在文章中鉴别出了影响驱动ICC发生的基因及信号通路的遗传突变,该研究或为开发准确的诊断技术及疗法、提...

EBioMedicine:2014年转化医学重要突破

2014-12-26

2014年是科学成果显著的一年,从我们对人类疾病分子途径的认识取得的进展,到应对这些疾病的新介入性工具的发展。最近,国际期刊《EBioMedicine》回顾了过去一年当中具有明确转化相关性的一些创新性成果和成功案例。这份列表不算详尽,但是希望它能为一部分研究成果提供一个前景,这些研究成果是EBioMedicine旨在促进的研究类型的很好例子。 CRISPR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

NEJM:免疫疗法治疗癌症取得重大突破

2014-12-26

  在最新一期的世界最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哈佛医学院附属 DanaFarber  癌症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表了一项里程碑式的临床试验结果:23名对其它药物均已耐受或复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利用免疫药物、抗体nivolumab进行免疫治疗后,四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16名患者肿瘤至少缩小至原来的一半。在治疗结束6个月后,有效率仍高达8...

Sci Signal: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精细路径

2014-12-25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Signaling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杜克癌症研究所(Duke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促进特定癌细胞对致死性疗法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文章中,通过绘制黑色素瘤、乳腺癌及骨髓纤维化癌细胞对特定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揭示了许多阻断癌细胞产生耐药性的关键靶点,对于后期开发有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