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515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Science子刊两篇文章:第五周无创产前诊断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无创产前诊断新技术,能在怀孕一个多月时间里就能检测出遗传疾病来。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无创产前诊断的方法就是 Trophoblast Retrieval and Isolation from the Cervix ( TRIC ),即从子宫颈分离滋养层细...
Cell:微生物组的确影响免疫
麻省总医院MGH、Broad研究所与荷兰的两家医学研究中心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三项研究揭示了基因、微生物组和环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但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 研究...
华大首届GCTA风云挑战赛,人和未来成最大黑马
2016年11月4日,基因组云计算技术开发者大会(GCTA)在第11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上正式公布了历时6个月的全球公开竞赛结果。 在众多BT和IT行业精英中,人和未来脱颖而出,成为本届大赛最大的黑马。人和未来CTO宋卓博士代表GTX团队领取了奖杯和证书。人和未来在数据压缩和计算加速两个项目上的成绩均刷新了世界纪录,同时保持了最低的计算成本,将全基因组的...
Cell:微生物组的确影响免疫
麻省总医院MGH、Broad研究所与荷兰的两家医学研究中心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人类功能基因组计划(HFGP)的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三项研究揭示了基因、微生物组和环境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人类消化道中居住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被统称为肠道微生物组。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代谢食物、抵御感染和应答药物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许多人类疾病都与微生物组失衡有关,但揭示其中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 研究...
已被证明适用于NSCLC诊断监控,液体活检或开创癌症诊治新模式
一项最新发表于Clinical Cancer Research研究表明,液体活检是一种有效的组织活检补充技术,可以用于临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突变的实时检测与监控。 研究人员从先前参与研究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那里收集了112例血浆样品,对这些样品基因组中的最多70个基因进行了极限深度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对应组织活检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在这项研究中,组织活检只能在一半数量的病人身上成...
6亿美金砸向生命领域,扎克伯格的细胞Face Book将怎样改变世界
斯坦福大学斯蒂芬·奎克的实验室就像托马斯·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那个大名鼎鼎的工作间的生物版本。窗帘留下的阴影投射到走廊上各种奇怪的,发出嗡鸣声的仪器上。你有一半的可能性可以找到拥有者135项专利的奎克教授,却不大可能碰上穿着褪了色的polo衫、在其中的一个长椅上睡觉的爱迪生。 教科书里说,在人体中大概要30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包括血液中可以传输氧气的血细胞,大脑中长期存在的神经元以及在眼...
真格投资的Synthego公司推出CRISPRevolution产品,用于提高基因编辑实验效率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自2012年被发明出来以后,就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许多科学家认为,该技术最有希望问鼎下一届诺贝尔化学奖。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研人员能够敲除掉任意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其应用前景广阔,比如,通过基因改造使作物产生抗病基因来提高产量、构建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构建微生物用于工业发酵生产、以及直接使用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疾病治疗等。目前,CRI...
业界重量级前瞻性综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以后能查什么?
基因组异常是出生缺陷和妊娠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子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和流产的风险。传统的侵入性方法检测这种基因组异常对母亲和胎儿都有风险。非侵入性产前检测(NIPT)是一种通过分析母体血浆或血清循环DNA获得子宫内胎儿的基因组状态的方法。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院可能使用NIPT,该技术推广到其他诊断的应用潜力也是巨大的。在这个时候Cell旗下的Trends in Molecul...
PNAS:在小鼠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高效进行基因组编辑
为了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切割基因,人们必需设计一种与靶基因的DNA相匹配的RNA序列。大多数基因具有上百个这样的在基因组中的活性和独特性上存在差异的序列。因此,寻找最佳的序列很难通过手工实现。一种新的“CrispRGold”程序有助科学家们鉴定出最为高效的和最为特异性的RNA序列。这种程序是由德国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科学家Klaus Rajewsky...
Science突破:让CAR-T更“持久”
10月27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题为“The epigenetic landscape of T cell exhaustion”的论文中,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哈佛医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在慢性病毒感染的小鼠中,不同于能够有效对抗感染或癌症的T细胞,“耗竭(exhausted)”T细胞受一组不同的分子回路(molecular circuits)控制。...
Cell:科学家发现DNA修复的关键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DNA修复过程中的必要组分,该研究或为后期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思路。 研究者Tamas Fischer教授指出,当DNA被损伤后,由DNA和RNA组成的混合结构在修复遗传信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RNAs是一种储存在DNA中短暂的遗传信息副本;文章中,研究...
JCB:你造吗?细胞衰老也会引发副作用!
细胞的衰老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即正常健康的细胞无法进行正常的分裂了,当致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活化或者化疗用于癌细胞时,细胞衰老就会发生,细胞衰老会诱发一种特殊机制,从而抑制快速分裂细胞的生长,此前认为细胞衰老能够有效抑制癌症进展,最近,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威斯达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
Nat Commun:双基因激活或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直接相关
近日,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两个治疗动脉疾病(比如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药物靶点,通过利用蛋白质组学对大量分子进行筛选,研究者鉴别出了两种PARP家族蛋白:PARP9和PARP14,这两种蛋白或许能够作为巨噬细胞激活的调节子,而巨噬细胞的激活同动脉疾病的发生直接相关,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虽然巨噬细胞的激活机制至今仍然没有被完...
Circulation: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安全可靠的!!!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治疗预后一直备受争议。最近,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来自英国利物浦心胸医院胸心外科Bilal H. Kirmani医生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文章。研究者所在医疗机构进行非体外循环(OPCAB)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有15年的经验,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长期死亡率和血管再生情况。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
Micell Technologies公布MiStent积极的五年期临床数据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2016年11月1日电 /美通社/ -- Micell Technologies, Inc.(简称“Micell”)今天宣布,该公司公布了其MiStent Sirolimus Eluting Absorbable Polymer Coronary Stent System(MiStent西罗莫司可吸收聚合物洗脱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简称MiStent®)的DESSOLV...
【TCT2016】ILUMIEN Ⅲ研究:OCT指导支架置入或可替代IVUS
除了ABSORB China研究外,TCT 2016年会主会场“最新研究专场”公布的ILUMIEN Ⅲ研究同样引起诸多关注。 ILUMIEN Ⅲ研究证实,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支架置入更精准,可识别血管内超声(IVUS)漏掉的冠状动脉夹层和贴壁不良。 ILUMIEN Ⅲ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全球8个国家29个中心450例患者,以1:1:1随...
卢煜明创立的Cirina公司获A轮1200万美元融资,开发癌症早期筛查无创检测
创业公司Cirina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1200万美元,来开发无创筛查检测,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早期发现。 Cirina公司由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所长卢煜明教授创立于2014年,Maneesh Jain担任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Life Technologies被赛默飞收购之前,Jain曾担任Ion Torrent营销和业务发展副总裁,之后在医疗成像创业公司ButterflyNet...
著名遗传学家Nature发表lncRNA重要发现
人们发现,有些lncRNA通过RNA-蛋白互作招募调控复合物,进而影响附近基因的表达。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lncRNA表达往往与附近基因的表达相关。不过,这种关联分析起来并不容易。Broad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揭示了lncRNA对基因表达的本地调控机制。 生物通报道: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些长度超过二百个核苷酸的RNA分...
Nature Genetics:谭旭、杨勇课题组阐明遗传学皮肤病的新机制
比利时的科研团队近日在欧洲生殖医学会杂志《Hum Reprod》上刊文称,他们通过实验证实,利用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进行受精产下的男性,在成年后与普通男性相比,精子的浓度更低且活跃精子的数量较少。(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这是科学家首次证实,男性不育症会通过显微受精的方式遗传。 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ICSI,又称: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是将单个精子通过显微注射的...
竞展创新魅力 华因康基因76届CMEF实力演绎中国梦
曾几何时,中国基因测序行业相关设备还必须严重依赖进口,不仅价格昂贵,也难以匹配国内临床应用的需求,这种状况如同雾霾般笼罩着中国临床应用测序仪市场。2008年华因康基因横空出世,凭借深厚的科研技术积累,立志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基因测序仪决心,短短几年便推出中国首台临床专用基因测序仪HYK-PSTAR-IIA。这是中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并生产的基因测序仪,一举打破国外Thermo Fisher、I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