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286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FDA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
11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药品注册审评审批若干政策的公告》,并于当日起实施。《公告》要求,加快临床急需等药品的审批。公告指出,对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和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药注册申请;儿童用药注册申请;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用药注册申请;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药品注册申请;使用先进技术、创新治疗手段、具有明显治疗优势的临床急需用药注册申...
PNAS:广州省妇幼、博奥木华基因拓展NIPT用于更微小染色体异常检测
近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东莞博奥木华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与加州大学圣迭戈医学院联合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更深入的探索与创新,可准确计算孕妇血样中胎儿游离DNA比例,并能检测100万个碱基对以上的微缺失微重复,有利于发现更多的胎儿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缺陷。这项研究发布在11月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研究...
诺贝尔奖得主发布端粒研究重大发现 ATM激酶影响端粒长度
自从1984年发现端粒酶以来,鉴别延长或缩短这一染色体末端保护帽的其他生物分子的研究工作一直在缓慢地进行着。现在,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出了一种酶对于维持端粒长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采用的发现该酶的新方法应该会加速发现其他决定端粒长度的蛋白和过程。研究结果发布在11月24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基础生物医学科学...
Nature,Science揭示CRISPR“跳过”机制
作为新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先锋,CRISPR炙手可热,这种最初被微生物学家用以了解细菌免疫力的技术方法在过去的5年里,研究人员已经转而将CRISPR/Cas9发展为生物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期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破解了关键酶Cas9识别全基因组中靶标的重要机制,这将有助于更有效的完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
PC 到 app,传统互联网医疗的转型与生死未卜
巧了,北京世纪闻康和珠海健康云两家公司都在这个时间段推出了各自在移动端的新一代产品。这是两家并不那么让人熟悉的公司,但他们各自旗下的寻医问药网和有问必答网则在 PC 互联网的在线医疗咨询中,占据着相当大的市场。比如,寻医问药网宣称,截至 2015年6月,他们网站的注册用户超过 1 个亿。 尤其是,这些传统 PC 互联网医疗的网站都是有盈利的,主要来源就是药企和民营...
JAMA:运动饮料诱发心脏病
能量饮料已经是许多人熟悉的日常饮料,也有许多研究发现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带来健康风险,似乎偶尔喝一次不会有问题。但是最新研究发现,哪怕是喝一灌如摇滚明星(RockStar)或红牛的能量饮料,就会增加心脏病的风险,这听起来有点夸张,不过这就是最近国际著名医学期刊JAMA的最新研究结果。 大约450毫升一灌的能量饮料,含有糖、咖啡因和...
血淋淋!医药界双11剁手!CFDA公布第一批临床核查结果,11个申请被剁!
昨天,光棍节,CFDA公布了第一批临床核查结果,双十一剁11个申请,简直就是一片哀鸣,全军覆没。 我有一个问题,目前看,华海等龙头老大都在列,如果临床机构都有问题,都要处罚,难道都吊销资质?还是最后法不责众?如果到时候不处理,现在又都公布了……不好吧?处罚了,全部都罚,造假的都是黑名单,都吊销资质,以后临床目录不就基本空白了? 这件事,会不会不了了之? ...
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基因组编辑新成果
南加州大学和Sangamo公司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描述了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进行基因组编辑的更有效方法。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南加州大学的Colin M. Exline博士和Sangamo BioSciences公司的Jianbin Wang博士。 “使用造血干/祖细胞的基因疗法在治疗血液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比如HIV)中...
Nature遗传学:突变时钟决定衰老与癌症
人体每个细胞都含有一个拷贝的基因组。人们普遍认为,人的一生在不断累积基因组突变。有些突变生成是爆发式的,这些突变往往是外部因素引起的,比如日光浴和抽烟。但也有一些突变过程是细胞内置的,以恒定的速度持续产生突变,就像不停运转的时钟。Nature Genetics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首次在人类细胞中揭示了这种时钟般的突变过程。文章指出,这种突变的生成与人类衰老和癌症有很大的关联...
验血可测寿命?澳新技术可提前14年预测死亡
验血能测出人的寿命?澳大利亚与芬兰科学家认为这并不是没有可能。据澳洲网5日报道,近期,两国科学家在一项联合研究中发现,血液中某些常见蛋白含量较高的人较他人更容易死于严重感染,且一个人是否会死于严重感染的几率最早可提前14年预测。这意味着,只要通过一次简单的血液测试,一个人死于诸如败血症或肝炎等严重感染型疾病的几率便可以提前得知。 &emsp...
Foundation Medicine三季度业绩增长54%
投资者对临床试验缺口持消极态度,因此降低了其2015年对临床检测的预期,并且近期Foundation Medicine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下降了21%,达到了18.91美元。 这家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的公司第三季度收入达到了2450万美元,高于一年前的1640万美元,并超过预期的2400万美元。 总收...
基因编辑,从ZFN,TALEN到CRISPR
基因编辑,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利用分子工具,在围观水平上对生物的基因组进行修饰的过程。包括基因缺失,敲除,插入等等,从而达到定点改造基因的目的。在过去,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利用同源打靶重组的原理进行,即转入具有同源臂的外源基因,利用同源重组作用,实现基因编辑。但是这样的传统方法面临着三大问题,即周期长,效率低和作用窄。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
液体活检技术临床应用进展:CTC,ctDNA和外泌体检测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检测方法,可以捕获到进入血液的其它细胞或DNA,从而替代了疾病的诊断,例如肿瘤。关于这些检测方法的价值,现在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许多医生认为,这些检测方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可以为更多的病人实现个体化治疗。 这些检测方法是第一次非介入性地,可重复性地抽取肿瘤样本,医生们从而可以建立基因表达谱,靶向突变用药,快速判断治疗...
耶鲁大学的第二个ResearchKit app研究和预防流产
该研究由生殖和胎盘研究部主任Harvy J Kliman博士主持,其提出孕晚期流产和小胎盘相关。他补充说胎盘生长和胎儿生长一样都能用超声监测。 入选研究的女性被要求在进行超声检查后,利用app几率胎盘的宽度、高度和厚度来追踪评估胎盘容积(EPV)。当孕期结束时,受试者利用app记录妊娠结局。 Kliman的目的是用该研究的数据来检测是否EPV能够影像妊娠结局。如果研...
天津医科大:肿瘤转移相关的lncRNA
晚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的预后仍不乐观,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机制,对于确定有效的治疗靶标,提高OSCC患者的生存率,是至关重要的。最近,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和美国达茅斯Geise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题为“Long Non Coding RNA MALAT1 Promotes Tumor Growth and Me...
Nature子刊:对抗癌症,试试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而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近日刊登论文,介绍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从胰腺癌症病人组织中扩增和培养原代癌细胞类器官的新成果。该项技术使得研究者有望直接使用病人的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快速而经济的个体化的药物测试。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Senthil Muthuswamy...
Cell解决DNA修复的长期争议
生命的基础分子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举例来说,酵母DNA链受损之后,会像展开的风帆一样在细胞中摆动。DNA修复中的这种奇怪现象很早以前就为人所知,但不少研究者认为该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类细胞。 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证实,受损DNA链的摇摆舞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相当常见。相关论文发表在十一月五日的Cell杂志上。“哺乳动物细胞发生DNA断裂的时候,受损DNA链的移动性就会...
刘奎教授Nature Medicine质疑:干细胞可治疗不孕症?
有些人声称,通过干细胞疗法可以治疗女性不孕症。然而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却在发表于《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对能否利用干细胞来生成新的卵细胞提出了质疑。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希望干细胞能够生成可用于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新卵细胞。 近年来干细胞和不孕症之间的研究不断升温,有大量的媒体对此表示非常感兴趣,还偶有...
揭示肿瘤诊断新方法,基于血小板的RNA测序
近日,来自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Myron G在《Cancer cell》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基于肿瘤血小板(Tumor-educated blood platelets,TEPs)的RNA测序可用于泛癌症分析、癌症类型的区分和肿瘤基因突变诊断。 结果表明,血小板的RNA测序可以区分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其准确率达到96%,也能区分六种原发肿瘤类型,其准确度达到71%,并能识...
曹雪涛院士权威期刊连发miRNA、癌症新文章
曹雪涛(Xuetao Cao)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免疫学家。其现任职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主要从事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Immunity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0多篇。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