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4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在肠癌上“下蛋”的肠道菌!新研究揭示致命肠道菌关键通路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生存于哺乳动物肠道内的溶血性链球菌能够促进实验室小鼠结肠中癌细胞的生长。基于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肠道菌影响小鼠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对应的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PLOS Pathogens杂志。 细菌必须与肿瘤细胞直接接触才能加速后者的生长,但是细菌在于肿瘤细胞接触后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加剧的具体分子机制还尚未被科...
重磅!科学家首次发现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提高肠癌病人生存期!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食用鲑鱼、核桃和奇异子也许会增加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由于富含omega-3脂肪酸,这些食物可以防止致命的肿瘤转移到全身。科学家解释说,当这些食物被破坏之后,它们会释放能够直接攻击癌细胞的分子。这项研究由阿伯丁大学研究人员完成,这是首次表明使用这些食物与肠癌病人生存率有关。 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em...
意外之喜!葡萄提取物可高效杀伤结肠癌干细胞!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葡萄中的化合物可以杀死培养皿及小鼠体内的结肠直肠癌干细胞。 来自宾州州立大学食品科学副教授Jairam K.P. Vanamala说道,来自葡萄皮及种子的白藜芦醇将来某天也许可以帮助预防结肠直肠癌。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结肠直肠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死因。 “白藜芦醇和葡萄种子提取物联合使用可以非常有效地杀死结肠直肠癌细胞,”Vanamala...
浙江省数理医学会大肠癌筛查项目正式启动!
由浙江诺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开展,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牵头并联合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等地区八家医院共同实施,旨在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利用分子标志物的精准科学手段,提高筛查便利性和顺应度,实现针对目标人群的大规模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 社区初筛将采取FOBT+电子问卷的形式,充分考虑居民的家族史、饮食习惯、抽烟喝酒的情况、情绪状况、体重腰围等综合因素,通过风险分...
研究:维生素E、硒不会降低患结肠癌风险
一项新出炉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E和硒不会降低息肉引发结肠癌的风险。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在由美国西南肿瘤协作组(SWOG)进行的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和加拿大超过6500人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服用上述两种两抗氧化剂其对结肠息肉的效果与服用安慰剂并没有太大差别,与安慰剂相比并未降低患癌的风险。 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副主任、研究主要负责人朗斯(Peter La...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重磅发布
继《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6年发布之后,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第二个肿瘤临床诊治指南——《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发布会于2016年12月18日在上海召开,《指南》正式与全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见面。 该《指南》汇集了我国结直肠癌领域众多专家的力量,反映了目前结直肠癌循证医学证据和先进的规范化治疗理念,将对我国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起到重要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发布!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肿瘤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组共同研讨制订了《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2016年,上海)》。 该共识意见包括散发性结直肠腺瘤(CRA)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结直肠癌的预防以及家族性结直肠肿瘤的预防四部分内容,共32项推荐意见。 散发性CRA的一级预防 1.高膳食纤维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证据等级为Ⅱ...
里应外合,结肠癌竟是这样吃出来的!
这样重磅级别的研究聚焦“饮食致肠癌机制” “吃货们”, 你们要当心了! “吃”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这里就简单介绍一下Nature杂志里关于“肠癌是怎样吃出来的”研究介绍吧。 高蛋白饮食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饮食尤其是高脂高蛋白的饮食,是导致结肠癌发生的重要诱因。 在中国,结...
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可替代结肠镜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
在美国,结肠镜检查被认为是结直肠癌(CRC)筛查的金标准。但最近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研究组提出共识,声明已有证据表明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是另一卓越的选择。(Gastroenterology.2016年10月18日在线版) 该组织提到,FIT在肿瘤检测中的敏感性大约为80%;当作为单一应用检测时,它在进展期肿瘤中的敏感性为20%~30%。迄今研究表明FIT优于结肠镜检查和愈创木脂大便隐血检...
Biomarker时代的结直肠癌精准治疗
日前,2016届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圆满完成,本届年会以“精细管理、精准医疗”为主题,其中精准检测作为实施精准医学的第一步,成为本届CSCO学术年会的热点话题。 在艾德生物与默克联合举办的结直肠癌专场卫星会中,来自临床的刘云鹏教授、李进教授、王新教授和来自病理的丁彦青教授、阎晓初教授、邰艳红教授等,开展了一场“Biomarker时代的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热烈讨论。...
肠癌患者在乐于研究的医院存活率更高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有许多临床研究的医院,患有肠癌的患者有更高的存活率,即使他们并没有参与到研究中。 这一研究结果今天发表在《肠道》杂志上。研究人员观察了英国在2001年和2008年之间被诊断出肠道癌的209,968名患者的数据。 医院将参与到了临床研究的患者和别的患者区开来,而其中大约有16%的患者在第二年继续接受临床实验。 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类型的医院接受手...
硒元素对结肠直肠癌风险的功效是好?还是坏?
由亚利桑那大学癌症中心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领导的一项为期12年的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人员对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质疑,硒是一种受欢迎的营养补充剂,被称为抗击和降低结肠直肠癌的风险的良药。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硒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重大改变,因为硒补充剂对于预防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并没有很好地功效。 几十年来硒一直是受欢迎的营养补充剂,吹捧其抗氧化性能和其在阻止...
一文了解结直肠癌腹膜转移
腹膜转移占结直肠癌患者的25%,预后较差。虽然国内外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治疗采取了积极的治疗措施,如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腹膜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结果仍不能令人满意。 结直肠癌腹膜主要转移途径 1. 肿瘤细胞直接浸透浆膜后脱落至腹腔引起; 2. 医源性因素导致。手术区域被切断血管/淋巴管内癌栓随血流和/或淋巴液流入到腹腔内、牵拉挤压肿瘤组织、肿瘤细胞随肠液经肠腔残端流入腹腔等均可...
结直肠癌基因检测项目启动 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诊疗方案
7月28日,总部位于厦门的肿瘤精准检测企业艾德生物与世界知名企业默克公司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启动默克—艾德生物“精确检测,精准治疗”项目。该项目将致力于结直肠癌检测中新型RAS液体活检在全球的开发和推广,以及肿瘤组织RAS检测在中国大陆的推广,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最佳的、及时的个体化诊疗方案,改善治疗现状。 目前,因肿瘤组织的RAS检测并未得到...
口腔细菌如何使大肠癌恶化?
最近,有研究证明口腔中的常见细菌可使动物的大肠癌恶化,但我们一直不明确的是,这些微生物最初是如何到达肠道的。8月10日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的一项研究阐释了这个问题,从而揭示了称为梭杆菌的口腔微生物如何利用血流到达大肠肿瘤。这些研究结果还显示,这些细菌如何移向结直肠肿瘤,在那里它们增殖,随后加速结直肠癌的发展。 &em...
“十大杀手”一半肿瘤,肠癌首次入列
南京发布2015年居民疾病死亡谱 死亡时间 昨天,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2015年“南京市居民死亡统计简析”,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排名前三,成为最夺命的死亡杀手。其中,死亡率排名前十的“十大杀手”五个是肿瘤,肺癌更是连续6年成为第一夺命癌症,而且发病率持续上...
3D腹腔镜:为结直肠癌手术打开新世界
周海涛医生(左二)和助手正在为患者做3D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李瑜摄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强劲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患数约为136万人,其中,约有7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大国。在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由于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结肠...
腿长有错?研究称高个子男性更有可能患结肠癌
美媒称,人们一直认为,结肠癌与一些危险因素有关,譬如不活动、吸烟和吃太多红肉。但现在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还有一个更令人吃惊的危险因素,那就是:长腿。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19日发表题为《长腿与癌症风险有关》的报道称,根据19日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度会议上提交的一份新研究报告,腿长的人患结肠癌的风险比腿短的人高42%。 &...
加拿大更新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不推荐结肠镜检查
新版加拿大指南推荐50-74岁的低风险的成年人应当每2年通过粪便潜血试验(FOBT)或粪便免疫组化检测(FIT)筛查结直肠癌,或每10年进行可屈性乙状结肠镜而不是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柳叶刀肿瘤学》杂志报道了这一消息,详情如下: 加拿大工作组(CTF)于2016年2月对2001年版的预防健康护理指南进行了更新,2001年...
前列腺素或成为结肠癌肿瘤标记物
近日,河南省肿瘤医院赵玉洲博士与中美(河南)荷美尔肿瘤研究院李海涛和刘康栋博士合作开展的研究表明,前列腺素中血栓素A2有望成为结肠癌筛查、预后判断、治疗效果检测的重要分子标记物。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转化医学》上。 研究人员将百余例调查人群分为健康人组、家族性结肠癌腺瘤病服用阿司匹林组和不服用阿司匹林组、结肠癌患者组四大类型,对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