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632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长痤疮就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晕倒在地铁站——表观基因组靶向治疗带来新希望
就在上个月末,湖南有位姑娘因长痤疮影响了美丽容颜而在地铁站伤心大哭,围观群众叫来了警察叔叔对其安抚才使姑娘停止哭泣。看完新闻的小编愁眉苦脸地轻抚自己坑坑洼洼的脸,不由得想对警察叔叔说:“对不起!我们月球表面少女给您添麻烦了!”但是小编也同样清楚,作为女性,何止会受到痤疮的威胁,还有很多远比痤疮更可怕的疾病,比如乳腺癌。可是,您听说过三阴性乳腺癌吗?表观遗传学又跟它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人员发现外泌体与胰腺癌之间的神秘关系
圣母大学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发现了一种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领导此次研究的是圣母大学的伊尔(Reginald Hill)教授,他的团队希望能揭示FDA批准的癌症药物中一些并不对胰腺癌产生效果的原因。研究小组发现,通过阻断细胞外泌体 (exosomes)的释放可...
IBM、MIT和哈佛发起新基因组计划:用AI研究癌症
近日,IBM公司的“沃森”人工智能将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携手,研究数千个对癌症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例,希望通过厘清耐药性产生的机理,研发新一代抗癌药物和疗法。 布罗德研究所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称,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疗法能抑制癌症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癌症最终仍会卷土重来,部分原因在于肿瘤发生了变异,产生了耐药性。该研究所负...
胃癌肿瘤免疫治疗新突破!百时美Opdivo治疗晚期胃癌III期临床获得成功
肿瘤免疫治疗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宣布PD-1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治疗晚期胃癌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ONO-4538-12达到了主要终点。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开展,旨在评估Opdivo在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中开展,包括对标准疗...
IBM、MIT和哈佛发起新基因组计划:用人工智能研究癌症
据计算机世界网站近日报道,IBM公司的“沃森”人工智能将与麻省理工学院(MIT)及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携手,研究数千个对癌症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病例,希望通过厘清耐药性产生的机理,研发新一代抗癌药物和疗法。 布罗德研究所基因组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解释称,尽管有越来越多的疗法能抑制癌症数月甚至数年,但大多数癌症最终仍会卷土重来,部分原因在于肿瘤发生了变异,产生...
癌症治疗新技术——光动力学治疗
众所周知,癌症的致死率极高,是危及人类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称,到2030年每年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将超过1320万,而大多数死亡病例将出现在中低收入国家。当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手术切除、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中医治疗以及上述各种不同方法的结合等,但是这些方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存在对病人身体伤害较大的副作用,或易发生恶性肿瘤...
禁食或能够改善癌症治疗?
在过去数十年中,癌症治疗的黄金标准是将移除肿瘤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结合使用。随着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即通过确认肿瘤中特定的突变来选择合适的疗法,癌症治疗的存活率有了提升。 但是由化疗导致的对健康细胞的副作用方面仍然没有改善,这也限制了化疗可使用的剂量。 在过去20年中,动物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周期性的禁食和喂食)可以促进对健康细胞的保护机制,同时增加能杀死...
维生素D治疗乳腺癌!
不论种族或民族如何,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形式。以前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能对抗癌治疗有积极的影响,一项新的研究将乳腺癌生存率与维生素D水平联系起来。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说,在美国,每年约有22万妇女被诊断患有乳腺癌。2013年,230,815名妇女被诊断患有乳腺癌,40,860名死于该病。 研究人员以前说维生素D可能有益于治疗癌症。 一些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活性代...
韩启德院士:不提倡健康人群的普遍癌症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我们一直以为这样就能长命百岁,但是,请你看一组数字—— 2013年与1990年相比,癌症新发病例数增加81%,其中肺癌由26.2万到59.4万,增加1倍多;乳腺癌由9.8万到26.6万,增加近2倍;前列腺癌增到5倍。 而且,早发现,早诊治之后,死亡率并没有下降,那么,癌症的早发现到底好么? “越是技术发展,越需要懂得驾驭技...
Illumina发布癌症临床研究新品,可检测170个基因
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近日发布TruSight® Tumor 170,这是一个可以检测170个基因的新一代测序解决方案,标志着肿瘤谱分析从一系列单基因检测向多基因检测的方法转变,为肿瘤基因组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图。 TruSight Tumor 170提供了一套整合DNA与RNA的、基于富集的工作流程,靶向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eLife:TCR基因疗法或可有效改善癌症免疫疗法安全性
人类机体能够产生T细胞来识别并且抵御疾病,每个T细胞在其表面都有着特殊的T细胞受体(TCR),这些受体能够实时监视来自别的细胞呈递的蛋白质小片段,当检测到癌症或感染时,一类T细胞就会同疾病细胞结合并且促进这些细胞被清除,当肿瘤和感染不能够被自然消除时,研究者们就会采用免疫疗法来增强免疫系统的效力。 通过将编码肿瘤特异性TCR的基因插入到患者机体的T细胞中,研究者就开...
DNA修复:解密癌细胞的端粒延长机制
染色体末端,即端粒不断变短限制了细胞的寿命。一些癌症细胞通过一种名为端粒替代延长的机制来避免这一命运,但这一机制的具体分子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的复制由DNA聚合酶实现。然而,每个染色体的末端是不完全复制的,这是因为DNA聚合酶需要5端'RNA引物,才能进行合成。这意味着DNA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在每次分裂时都会缩短。这种缩短限...
新发现揭秘抗癌蛋白激活关键,或为癌症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
日前,莱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取得了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为抗癌药物的发展奠定了一条新的道路。近日,来自莱斯特大学结构化学生物研究所的Ian Eperon博士、Cyril Dominguez博士以及他们的同事们在《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Identification of G-Quadruplexes in Long Functional ...
癌细胞“劫持”DNA修复途径来扩散
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UPCI)的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能够“劫持”DNA修复途径来防止端粒(染色体的端帽)缩短,从而使肿瘤细胞扩散。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8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在一个细胞形成的时候,有一个倒计时钟开始滴答作响,决定了细胞能活多久。这个时钟就是端粒,是在细胞内每一条染色体末端的一系列重复的DNA字母。 然而,癌症细胞巧妙地“劫持”了这一端粒...
新研究有望改善癌症免疫疗法疗效
新华社伦敦11月8日电(记者张家伟)癌症患者常会出现体重迅速下降、肌肉和脂肪迅速丢失,无论如何补充营养都无法扭转的状况,这在医学上被称为肿瘤恶病质。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很快会因为多器官脏器衰竭而死亡。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最新发现,肿瘤是通过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抑制患者扭转肿瘤恶病质状态的能力,进而影响癌症免疫疗法的效果。 血糖水平降低或是细胞中的碳水化合物储备耗竭的情况下,肝脏会发挥“生酮作用”,...
两篇PNAS,五个关键因子:癌症免疫疗法的瓶颈
虽然许多癌症患者对目前流行的癌症免疫疗法药物,如nivolumab 和 pembrolizumab都能产生积极的应答,但这并不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其中一些治疗失败是由于所谓的“冷”肿瘤,也就是说不会出现T细胞浸润,缺乏T细胞关键靶标——称为 neoantigens 的突变蛋白。 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发表了“背靠背”两篇论文,发现了免...
两篇《PNAS》,五个关键因子:癌症免疫疗法的瓶颈
虽然许多癌症患者对目前流行的癌症免疫疗法药物,如nivolumab 和 pembrolizumab都能产生积极的应答,但这并不是绝大多数。一般认为其中一些治疗失败是由于所谓的“冷”肿瘤,也就是说不会出现T细胞浸润,缺乏T细胞关键靶标——称为 neoantigens 的突变蛋白。 芝加哥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发表了“背靠背”两篇论文,发现了免疫细胞在对肿...
病友之声:"这项肺癌早期检测救了我的命”
69岁的比尔是美国维斯康星州的一个普通的居民,作为一项肺癌早期诊断项目的受益者,他得以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时候就诊断出了肺癌,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现在他谈笑风生,几乎看不出来他曾是一位肺癌患者。 ▲肺癌早期诊断项目的受益者比尔 比尔从14岁开始吸烟,已经吸了55年了,并且烟瘾很大,几乎每天要抽掉一包烟。但一次去德州度假的经历却让他决定...
没有家族史患癌风险也不会低?普及筛查到底有多重要
27岁的犹太女人Cindy,五年前心血来潮,决定通过在线实验室进行遗传检测。她觉得不会有任何意外,因为她没有癌症家族史,生活环境中也没有会增加患病风险的因素。她年轻且生活健康。 但Cindy的检测结果为 BRCA 突变阳性。她开始感到担心、困惑,同时还需要知道这个结果对于她和她的家人意味着什么。Cindy的故事不是一种反常现象 - -即使没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女性和男性都可能是...
是敌是友?基因突变的“互抖”或成癌症病人救命稻草
我敌人的敌人是我的朋友--这个古老的概念解释了许多奇怪的甚至令人讨厌的联盟。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国家事务,还包括基因组,即一个潜在的有害突变能够被二次突变有效地中和,称之为突变抑制基因。直到最近,突变抑制基因都是未解之谜。利用这些基因去对抗致病突变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全基因组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携带致病突变的人仍然可以保持健康,众所周知这些突变的基因可以导致令人衰弱的疾病,例如肺囊性纤维化和范可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