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650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癌症患者还能活多久,谁说了算?

2017-06-12

在临床中,很多癌症患者确诊后,自己及家属往往会向医生询问“还能活多久”的问题。而医生呢,会根据以往的经验,给出一个大体的生存时间:三年,一年,半年,三个月……患者及家属往往以此为依据,决定继续治疗还是及早准备后事。 我们还经常在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景:医生低头沉思,然后对癌症患者的家属说,“你的XX,可能活不了XX个月/年,你们还是计划下他/她的余生吧”,结果患者就如...

日本开发出甄别癌细胞新方法

2017-06-12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田中克典等人的研究小组,利用含有炔丙氧基的丙炔酯可选择性地与癌细胞内多胺发生酰胺化反应的原理,成功鉴别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 哺乳动物细胞内有20多种多胺,如精胺、亚精胺、腐胺等。多胺的浓度通过其合成与分解及在细胞内外移动,被严格控制在一定水平之内。带有正电荷的多胺与通常带有负电荷的RNA结合,促进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

融资11亿美元,GRAIL发出完美癌症诊断测试新消息!

2017-06-12

在癌症领域新药层出不穷的今天,有一点是医学界和工业界公认的事实,那就是癌症诊断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数据显示,早期诊断的癌症有70%能够被治愈。来自美国的新创生物技术公司GRAIL即瞄准了这一点,他们提出的“治愈”癌症计划不是寻找更好的药物,而是更早在血液中寻找癌细胞出现的蛛丝马迹。 GRAIL公司位于美国硅谷,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超过11亿美元的巨额融资,它是历史上融资规模最...

消化内科医生:摆脱胃癌“发现即晚期”的魔咒

2017-06-09

近年,胃癌发病呈以下特点。一是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近5年,19岁~35岁青年人的发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除遗传因素,饮食不规律、睡眠严重不足、工作压力大,都是造成年轻人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二是男性患病比率高于女性,大约是2:1。三是早期诊断率低,我国早期胃癌发现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5%。四是生存率低,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的报告表明,我国胃癌5年生存...

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糖尿病患者的乳腺癌风险降低

2017-06-09

针对14.9万患有糖尿病女性患者进行的一项长达14年的研究显示,与没有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妇女相比,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的妇女的乳腺癌风险降低了18%。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Women's Health》杂志上。 文章题为"Low-Dose Aspirin Reduces Breast Cancer Risk in Women with Diabetes: A Nationwi...

真正的广谱抗癌药在哪里?

2017-06-09

最近接连看到几条关于所谓“广谱抗癌药”的消息: 其一是李治中博主新鲜出炉的博文“重磅“广谱靶向新药”背后的故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95011-1059618.html),其主角是TRK靶向药物LOXO-101,对于多种有此基因突变的肿瘤有效。 其二是免疫疗法抗癌新药Keytruda(PD-1抗体),被FDA创新性地批准可用于...

ASCO:癌症液体活检展现巨大潜力

2017-06-08

即便仍然处于早期阶段,但液体活检已经在癌症早期筛查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最近开展与美国芝加哥的第53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开了一项涉及124名晚期癌症患者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证明了早期液体活检对至少一个突变的有效筛查率高达89%。 与其他基于探究癌症患者具体遗传特异性的其他研究与实验有所不同...

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对不可治愈形式的乳腺癌的希望

2017-06-08

近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能用于年轻女性遗传难治性乳腺癌的新型靶向疗法。 密歇根大学科学家在世界最大癌症会议ASCO上发表公布了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一项小型研究发现,抗癌药物奥拉帕尼(Olaparib)可以将癌症的生长减缓三个月之久并对遗传性BRCA相关乳腺癌患者仅存在较小的毒性。 即便研究人员目前获得的有限数据仍不能完全证明患...

日本科学家找到一种长寿基因,能生成一种蛋白阻止癌细胞转移

2017-06-08

由日本东京都健康长寿医疗中心研究所、庆应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长寿老人的CLEC3B基因表达通常类似,说明CLEC3B基因可能与长寿有关。 研究人员收集了530名95岁以上老人和4312名80岁以下人士的血样,对血样进行遗传信息分析。长寿老人组中大部分人年龄过百。研究人员发现,除了已知的与长寿有关的载脂蛋白E外,长寿老人组中,基因CLEC3B与一种名为Tetranecti...

多管齐下、广泛布局——恒瑞医药抢占小分子癌症免疫市场

2017-06-08

多管齐下、广泛布局——恒瑞医药抢占小分子癌症免疫市场 ITIC 第六届中国国际免疫治疗创新论坛(ITIC 2017)即将于今年7月1-2日于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今年的ITIC 大会主题:聚焦分子及细胞药物免疫与联合治疗的研发进展。大会大会共两天,分为分子药物和细胞药物两大分会场。大会邀请了40多位国内外知名临...

【昂瑞医药CEO史跃年专访】探秘原发性卵巢癌治疗性疫苗临床IIb期突破性进展

2017-06-08

第六届中国国际免疫治疗创新论坛(ITIC 2017)即将于今年7月1-2日于武汉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大召开。 今年的ITIC 大会主题为:聚焦分子及细胞药物免疫与联合治疗的研发进展。大会共两天,分为分子药物和细胞药物两大分会场。特邀了40多位国内外知名临床与科研专家学者、领先企业研发科学家,将解析国内外相关免疫治疗政策,分享国内外最新免疫治疗临床实例与数据,讨论各...

癌细胞发送信号,提高其他癌细胞的生存率和耐药性

2017-06-07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癌细胞似乎能够与其他癌细胞进行通讯,激活一种内部机制从而增强对化疗的耐药性并提高肿瘤生存能力。 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6月6日的“Science Signaling”杂志上。 六年前,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医学系教授、肿瘤免疫学家Maurizio Zanetti,在PNAS发表过一篇文章,他指出癌细胞能够利用一种称...

eLife:科学家发现调控癌细胞生长“基因开关”!

2017-06-07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的科学家指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使用不同的“基因开关”来调节控制生长的基因的表达。在小鼠中,不同类型癌症相关的基因调节区域的缺失使得小鼠具有抗肿瘤功能,但不影响小鼠正常细胞的生长。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顶级科学杂志eLife上,研究结果提出开发具有较少副作用的高度特异性癌症药物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指出,人...

抗癌药失效?原来是肠道微生物在“作怪”!

2017-06-07

肠道菌竟使抗癌药物失效 最新研究发现,因为某些特定微生物或酶的存在,某些特定癌症疗法竟会对特殊人群失效。 用于癌症等疾病的药物并不总是以同样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人。 在追求个性化治疗的道路上,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一个人的基因组如何控制其身体对药物的反应上。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个人...

药食本同源:新研究竟发现某些食物抗癌能力强过药物

2017-06-07

当你正在吃咖喱或者烤苹果时,你一定想不到你正通过一种最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防御甚至攻击着世界上最高发的癌症之一——前列腺癌。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发现,诸如咖喱,苹果,姜黄和红葡萄等食物中存在着可以阻碍前列腺癌生长的关键天然化合物。而前列腺癌正是美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该研究对应文章发...

370万案例分析:这个容易忽视的时间段竟能改变癌症死亡率?

2017-06-06

近日,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人员对近370万例患者的记录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新诊断的癌症患者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等待才能接受治疗,这种时间延迟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查询了国家癌症研究数据库(NCDB)中有关新诊断的恶性肿瘤的前沿数据,并对2004年至2013年初诊患有早期实体肿瘤的患者诊断和首次治疗之间的天数进行了统计。研究人...

汤钊猷院士:最近十年肝癌5年生存率大幅提高

2017-06-06

“我们治疗癌症,不仅应该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也应该懂得质疑。我们在自然科学方面落后于西方,在很多方面仍然是‘洋为中用’。但中华民族不能长期安于‘老二’地位。为此,洋为中用,能否超越,如何超越,就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月2日至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在暨南大学附属复大医院出席第三届两岸四地癌症康复论坛时如此表示。 汤钊猷院士表示,对西方医学,既要学习,又要质...

剖析肺癌早期诊断的全球创新驱动力,梳理AI与液体活检的企业图谱及产品形态

2017-06-06

医享网肺癌圈论坛上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肺癌患者从发病到最后的自述》。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王丽(化名)从肺癌病发到治疗的过程。 王丽是一名大四的女学生,在广州某医院实习的时候被诊断出肺癌。然而,她的确诊之路十分漫长。从刚开始的刺激性咳嗽被当成肺炎治疗,到后续服用各种药物都未见好转,虽然医生一直没有排除肺癌,但是却没有确诊。一拖再拖,等到三个月后确诊肺癌时,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最...

是什么“激怒”了癌细胞?

2017-06-06

错误细胞大部分被免疫系统杀死 正常的细胞在更新换代之后就会凋亡。如果是出错的细胞,没办法被人体排除掉,就会变本加厉地在体内繁殖生长,直至演变成癌症。因为有强大的免疫功能保护,大部分错误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杀死。 错误细胞会通过分泌出一些物质,来改变周边免疫系统的环境,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然后再伪装成正常细胞,不让免疫系统识别出自己的身份。这种逃过免疫系统监视的现象,在医学上...

醛类致癌终坐实!BRCA2变异和饮酒者更危险!

2017-06-02

根据一项发表于Cell的最新研究,从汽车尾气,烟雾,建筑材料,家具到化妆品和洗发水在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都能够破坏预防我们基因产生缺陷的细胞分子修复机制,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该研究对应文章名为A class of environmental and endogenous toxins induces BRCA2 haploinsufficiency and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