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326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ADV SCI】南京大学等合作开发新型纳米平台,实现恶性肿瘤低氧微环境光动力/化疗协同治疗
近日,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和郑州大学的研究者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蛋白质杂交纳米平台(ODP-TH),在肿瘤缺氧区域实现了氧转运和蛋白质同源性识别,实现了对乳腺癌、胶质瘤等多种肿瘤的有效治疗。 其研究成果于12月21日发表于 Advanced Science 期刊。 https://onlinelibrary.wi...
加州大学四种治疗癌症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来自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综合癌症中心和辛辛那提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六3岁患者一生中治疗CAT的四种可能干预措施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干预措施包括依诺肝素、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和利伐沙班。在他们的分析中,作者发现阿哌沙班是成本最低的抗凝剂,并且比LMWH或依度沙班更有效。 沙班类药物 01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与...
【Nature子刊】精准定量和定位!DNA纳米转运蛋白解决癌症治疗最大挑战
治愈疾病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始终维持药物最佳剂量 01 幸运的是,上述挑战有望从我们人体自身的生物学系统运作机理中找到解决方法。大自然已经发展出各种机制来实现分子的最佳自我调节剂量。例如,蛋白质转运蛋白在人体内扮演了分子缓冲剂的角色——通过类似于pH缓冲液的机制,这些蛋白质转运蛋白能够维持游离活性分子的精确浓度;此外,这些转运蛋白...
【JAMA】体重指数(BMI)影响着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复发和治疗模式!
研究背景 01 体重指数(BMI= 体重数值(单位:千克) /身高数值(单位:米)的平方)是衡量肥胖最广泛的指标之一,且容易测量。先前的研究表明,高BMI值与雌激素受体(ER)阳性、ERBB2阴性(以前称为HER2或HER2/neu)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有关联。例如在E1199试验中,研究者在4770例ER阳性、ERBB2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观察到了持续增加的BMI...
文献速递 | FR+CTC可预测胰腺癌早期复发和转移来指导手术和新辅助治疗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其五年生存率仅为5%-7%。目前,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愈或延长生存期的唯一希望。但是胰腺癌因起病隐匿且早期发生转移,致使8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只有10%-20%的患者可以得到根治性治疗。然而,即使患者得到根治性治疗,仍有20%会出现早期复发。早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影像学检测会遗漏一些隐匿性的全身性疾病或其他影响因素。近期,新辅助治疗被推荐来解决隐匿性全身...
胃癌免疫治疗新靶点!南京大学魏嘉教授团队提出增强PD-1阻断治疗的新策略
2022年12月2日,南京大学魏嘉教授课题组在《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揭示了胃癌免疫微环境全新调控靶点DKK1及其诱导巨噬细胞免疫抑制促进胃癌进展的新机制,并且提出联合阻断DKK1与PD1是极具前景的胃癌免疫治疗新策略。 https://aacrjournals.org/cancerimmunolres/artic...
【Nature子刊】最新!复旦孙爱军/葛均波/宋振举团队确定缺血性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2年12月6日,复旦大学孙爱军,葛均波及宋振举等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Tregs中GPR174的遗传缺失增强了后肢缺血后小鼠的血流恢复。GPR174缺乏症上调Tregs中的双调蛋白表达,从而增强内皮细胞功能并减少促炎巨噬细胞极化和内皮细胞凋亡。 https://www.nature.com/a...
用新冠病毒治疗癌症?美国科学家发现新冠刺突蛋白能抑制肺癌发展
近日,美国拉什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Cancers》 发表了研究论文,研究表明刺激ACE2可能是控制肺癌生长的重要机制。他们发现重组SARS-CoV-2刺突S1利用其与ACE2的相互作用诱导人肺癌细胞死亡,并且鼻内施用重组刺突S1导致NNK中毒小鼠体内肿瘤消退。因此,鼻内给药SARS-CoV-2棘峰S1可能对肺癌患者有益。 https://www.md...
【Gut】香港大学陈志伟教授团队确定治疗肝癌的新药物靶点!
2022年11月30日,香港大学陈志伟、谭志武及万钧共同通讯在《Gut》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同构型PD-1介导的免疫抑制是肝细胞癌患者对PD-1阻断剂耐药的基础。该研究发现不同的T细胞亚群不表达PD- 1,但表达其亚型Δ42PD-1,占未治疗HCC患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71%。Δ42PD-1+ T细胞具有肿瘤浸润性,与HC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https...
【J HEPATOL】非酒精性脂肪肝危害大脑健康,新型治疗靶点被发现
在一项研究NAFLD与脑功能障碍之间联系的研究中,来自罗杰威廉姆斯肝病研究所(隶属于伦敦国王学院和洛桑大学)的科学家发现,肝脏中脂肪的积累将会导致大脑中氧气含量减少,并引发脑组织炎症——两者均已被证明会导致严重脑部疾病的发作。 https://www.journal-of-hepatology.eu/article/S0168-8278(22)03008-2/f...
【Science】西湖大学朱听课题组历经六年终实现“镜像”T7转录,或可用于诊断治疗等领域!
2022年10月27日,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朱听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个100千尔顿的镜像T7 RNA聚合酶,使酶组装的长镜像基因的全长镜像5S、16S和23S核糖体RNA能够高效、忠实地转录。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0646 过往研究回顾...
樊代明院士:浩如烟海的研究知识如何用于肿瘤治疗?
人工智能医学大脑(智慧)MedBrain从人的整体出发,把医学先进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有效实践经验加以整合,再根据社会、环境和心理,从而形成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目前已经覆盖上万种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医学智慧体系。 关键在于整合 01 在樊代明看来,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如何在现有40%的基础上提升...
【重磅】新“基因魔剪”按需敲入长DNA序列,或可治疗多突变疾病
2020年,CRISPR技术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并且这项奖励颁发给了发现这项技术的两位伟大女性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Jennifer Doudna和德国马普感染生物学研究所教授Emmanuelle Charpentier。自此,CRISPR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治疗中。 治疗遗传疾病 01 2019年2月,研究人员首次使用...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蔡志坚团队发现肿瘤细胞外囊泡调节抗PD-L1治疗耐药性机制
2022年10月11日,浙江大学蔡志坚团队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外囊泡通过诱骗抗PD-L1调节抗PD-L1治疗耐药性。研究发现PD-L1+ TEVs在很大程度上诱骗了αPD-L1, TEVs结合的αPD-L1被巨噬细胞更快地清除,导致对肿瘤PD-L1的封锁不足和随后的αPD-L1治疗耐药。通过Rab2...
【Science】加州大学打破药物设计原则,探索突变癌症的下一代治疗方法!
2022 年 12 月 8 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对较大分子很重要的细胞摄取途径的发现。这些大而复杂的分子以非常规的方式与其靶标结合,被靶细胞有效吸收,并可用于制造用于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新药。 诱导多个靶标关联 01 大多数传统药物都是遵循简单分子规则的小分子,包括分子大小...
【Science子刊】新方法!加州大学团队创建“CAR pooling”筛选识别最有效的癌症免疫治疗细胞
2022 年 11 月 9 日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Pooled screening of CAR T cells identifies diverse immune signaling domains for next-generation immunotherapies”,报道研究团队使用这种被称为“CAR Pooling”的...
【Cancer Cell】最新!威尔康奈尔研究小组确定了转移性结肠癌的潜在治疗方法
根据威尔康奈尔医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一种实验性疗法在临床前模型中显示出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前景。该研究于12月15日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535610822005633?via%3Dihub4 研究背景 间充质...
【JCI】浙江大学孙毅团队发现Kras突变相关的肺癌潜在治疗新靶点
2022年12月15日,浙江大学孙毅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9)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UBE2C/CDH1/DEPTOR 轴是肺癌细胞中的一种癌基因-肿瘤抑制因子级联反应。研究报道了UBE2C对于含有Kras突变的肺癌细胞的生长和生存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并且UBE2C对于KrasG12D诱导的肺肿瘤发生是必需的,因为UBE2...
【Cancer Cell】北大詹启敏、王维虎团队合作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影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疗效
2022 年 12 月 23 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詹启敏院士课题组和王维虎教授团队合作在 《Cancer Cell》上发表论文“Gut microbiota-mediated nucleotide synthesis attenuates the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rectal cancer ”,从宿主-菌群相互作用角度...
STTT | 上科大钟桂生团队与合作者开发新型AAV载体靶向耳聋基因治疗
听力丧失是最常见的感官障碍之一,影响着很多人。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世界听力报告》,现有超15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患听力损失的人数将近25亿。据统计,大约50%的先天性听力损失与遗传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主要为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但此类方法没有从根本上治愈听力损伤。因此,治疗听力损失需要更好的替代疗法。随着基因治疗的蓬勃发展,基于病毒载体的基因疗法成为治疗遗...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