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80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子刊 | 揭秘细菌耐药性传播之谜,破解多重耐药菌不是梦!
感染,曾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是抗生素的发明,让这一曾经意味着死亡的疾病变成了几天就可治愈的"小病"。但正在人们为之欢呼之时,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不断凸显。在美国,每年至少有23,000人死于耐抗生素感染,作为抗生素滥用大国,中国的情况只会更严峻。今天,具有多重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兵临城下,为人类的抗生素滥用敲响了警钟。不仅如此,细菌耐...
科学家将开发基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的永久性心脏病预防针
根据最新《卫报》报道,美国科学家 Sekar Kathiresan的Verve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研发永久性心脏病预防针,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修改肝脏中的“坏胆固醇基因”,以达到永久预防心脏病的效果。 当心脏病专家Sekar Kathiresan博士对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行编目时,他发现近60种可以预防或治疗心脏病的基因:一些可以降低血...
Nature | 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使用,谁来保障其安全性
作者:Echo 近日,来自西班牙的Pedro Berraondo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TNF阻断可改善抗PD-1单克隆抗体和抗CTLA-4单克隆抗体联合疗法的安全性,且不会减弱甚至能提高双联疗法的作用。 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保护因子,其可以防止T细胞过...
见招拆招:看女侠屠呦呦如何解决青蒿素抗药性
青蒿素化学结构式 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显示,自2000年以来,世界在减少疟疾病例和死亡总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疟疾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这种疾病。每年报告的疟疾新发病例超过2亿。而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的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
【行业动态】细菌耐药新关注丨首家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qPCR篇)
然而,自第一支青霉素出现之后,抗生素的种类逐年增加,抗生素用量和使用范围也不断增大。抗生素使用过量、不足、错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不仅导致在医疗业中出现了很多耐药的致病菌,而且也造成了自然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大幅增长和广泛传播。细菌耐药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的问题。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使用qPCR进行ARGs的检测的流程。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
捷报!靶向编辑某一基因可逆转先天性肺部疾病 | Science子刊
作者:Paris 编辑:Echo 自20世纪初至今,短短百年之内,基因技术研究领域的高歌猛进,让人类与基因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变。去年,首例基因编辑婴儿的问世引发了众多热议,但是抛开伦理问题,基因技术无疑在不断走向成熟。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费城儿童医院在基因编辑领域再次取得突破,他们的研究团队成功修复了小鼠的一种致命基因...
到底是谁诱发了侵袭性乳腺癌?
作者:Michael 每年全世界有170多万女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这种疾病在大约50万患者中死亡。在抗击乳腺癌的斗争中,各国研究人员正在研究针对这种疾病的新治疗方法,旨在更准确地靶向癌细胞并激活肿瘤相关的免疫系统。 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肿瘤细胞和其微环境中的健康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决定着疾病的进展和对...
肺癌治疗新发现!microRNA可作为逆转和预防肺癌耐药性的潜在靶点!
近日,来自以色列医学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突变基因的小片段——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基因材料——微小RNA介导了肺癌靶向药物治疗的耐药性。这表明,microRNA可以作为逆转和预防肺癌耐药性的潜在靶点。这是继极光激酶后肺癌靶向治疗的又一大突破。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Metabolism》上。 ...
《JEM》:重磅!肝癌患者男女性别差异大揭秘!
自古以来,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深深烙印在广大华夏子孙心中,即便是信息发达,民主集中的今天,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性别歧视,就连癌症都不例外。大量统计学数据显示,男性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女性。而这背后的机制却尚未明朗。 近日,马德里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CNIC)Guadalupe Sabio博士领...
《Nature》子刊:癌症治疗差异性竟与线粒体数量相关
同一基因组的癌细胞为何对同一疗法产生不同的治疗疗效呢?目前已知很多原因会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最近,来自西奈山和IBM的研究人员通过对TNF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诱导和使用一个新的统计方法,证明可变线粒体丰度与细胞存活和细胞死亡反应相关。 在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定量数据分析和建模,将这种效应归因于线粒体表面促凋亡蛋白Bax / Bak的可变...
贺福初团队发现乳腺癌细胞干性促进机制,开启肿瘤治疗新篇章!
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乳腺癌是女性癌症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元凶,发病人数占癌症近1/4,死亡占比也达到了15.0%。随着对乳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乳腺癌干细胞(BCSC)日益受到重视。有研究指出,巨噬细胞是构建BCSC生态位的重要助力,然而具体机制却始终扑朔迷离。近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旁分泌的跨膜蛋白LSECtin能增强乳腺癌...
Cancer Cell:复旦大学绘制全球最大三阴性乳腺癌多组学精细图谱!
作为红颜杀手,乳腺癌实则已进入分类治疗时代。CDK4/6抑制剂、氟维司群等药物为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的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新的可能。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抗HER-2靶向新药不断问世显著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而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无治疗性靶点,持续困扰着广大女性患者。相较其他亚型,其对新辅助化疗反应良好,不过残留病灶复发率极高,而且TNBC有6种亚型,不同...
PNAS:新型化合物可选择性杀灭脑胶质细胞瘤干细胞!
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被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这一恶性脑肿瘤的平均存活时间仅为1年,大部患者的预后极差,难以治愈。近日来自斯克里普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其被称之为RIPGBM,在体外实验中其显示出相较于标准抗脑肿瘤药物40倍的药效,同时这一化合物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在杀灭胶质母细胞瘤的同时,还能保护脑组织免受破坏。这一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发表于近期的《PNAS》杂志...
精准医疗推进,FDA批准首个协同作用胰岛素泵,可构建糖尿病个性化治疗系统!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上市,该胰岛素泵可用于给儿童或成人糖尿病患者进行皮下胰岛素注射。 可以与其它治疗仪器设备共同作用构造糖尿病治疗系统,这将允许患者根据其自身对不同仪器的需求或喜好选择不同的设备组成不同的系统“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患者需要密切监测以及精心定制的治疗方法。我们从患者社区获悉,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制一套属于自...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
2019年1月初,英国广播公司(BBC)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在14日公布的“科学家篇”名单中,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成功进入候选人名单。 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打败”了斯蒂芬·霍金、马克斯·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等人,与发现镭和钋的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帮助人类理解宇宙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计算机之...
光明已至:张锋公司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成功治愈先天性失明,FDA已批准其临床试验
先天性黑蒙症,是发生最早、最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 出生时或出生后一年内双眼视锥细胞功能完全丧失,导致婴幼儿先天性盲。是导致儿童先天性盲的主要疾病(占10%-20%)。多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目前已发现有多个基因突变导致的不同类型先天性黑蒙症。 2019年1月23日,Editas Medicine公司(创始人为张锋)的Morgan L. Maeder等人在顶级医学期刊 Natur...
【喜讯】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正式成立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中心”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该中心是由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生殖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病理科和统计教研室共同整合而成。由李兆申院士任总顾问,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刘燕敏主任、肛肠外科二病区主任于恩达教授和病理科主任郑建明教授任顾问,肛肠外科主任张卫教授任中心主任,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颜宏利教授、消化内科副主任杜奕齐教授、肛肠外科二病区徐晓东教授、病理科白辰光...
《转》访长海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颜宏利教授:遗传性肿瘤基因阻断公益项目
2019年1月20日,第二届上海市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论坛暨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成立大会在上海凯悦酒店成功举办,会上多位业内专家做了分享报告,交流了自己在规范化治疗上的经验心得,会议中,长海医院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查防治和遗传性肿瘤家庭阻断中心也成功揭牌并现场颁发聘书。 转化医学网特地在会议间隙采访了此次大会上发言的长海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Illumina宣布FDA授予其研发的TruSight分析仪突破性设备称号!
TruSight分析仪突破性设备称号!该处于研发中的分析设备将会被用于检测已知及仍未知的固体肿瘤生物标志物。 该设备利用肿瘤样本中的DNA和RNA来识别肿瘤进展过程中的关键体细胞变异,这些变异包括微小的DNA变异、融合与剪接,以及免疫治疗相关的关键生物标志物,其中包括TMB(tumor mutational burden)、MSI(microsat...
速递 | 零的突破!中国本土抗癌药首获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今日,百济神州(BeiGene)宣布,美国FDA授予其在研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zanubrutinib突破性疗法认定,用于治疗经治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本土研发的抗癌疗法首次获得FDA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旨在加快候选药物的开发和审评。这些药物能用于治疗严重或危及生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