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肠道菌群通过普通类杆菌戊酸相关途径影
导言:生活在我们胃肠道中的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复杂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被一些人称为“被遗忘的器官”,这些微生物与我们的生理机能之间的新联系正在被不断发掘出来。科学家们不断地发现居住在我们身体内的微生物与我们的健康之间的新联系。新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相关途径影响骨骼,一起看看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影响骨骼的。 近日,预印本网站meRrxiv上发表一篇重要结果,研究人员...
【Nature】五大图表揭示冠状病毒大流行
导言:世卫组织已宣布,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种大流行病。那么大流行病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能从中获取怎样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对现下的新冠肺炎进行解读呢? 近日,nature上发表一篇重要结果,研究中有五大图表,揭示了冠状病毒的传播范围、病死率、相关研究发表、疫情期间碳排放和空气质量,以及和SARS的对比结果。 冠状病毒如何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
【新发现】为减重手术正名:不仅是体重终结者,还
导言:3月18日,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研究发现,针对肥胖患者的减重手术可明显降低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对于预防卒中和心脏病来说,手术比药物治疗、体重管理甚或这二者联合作用都有效得多。 众所周知,肥胖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一倍,而风险随着肥胖相关的共病(即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数量呈指数增长。 减重手术指利用医学外科手段,改善肥...
【综述】青春痘?黄褐斑?皮肤状况之谜,肠道菌群
导言:几十年来,人们已经清楚皮肤状况受到人体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巧用激素能够缓解某些症状。而最近,继脑肠轴、肠激素轴之后,肠皮轴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结合肠道菌群、内分泌和皮肤菌群三者相互制衡的关系,为人类皮肤状况操碎了心的科学家们正开启一个新兴的领域。 近日,美国NeoGenesis公司的Mia Maguire在预印本网站Preprint.org上发表综述,首次详细总结了近年来...
【热点】别听新冠病毒起源谣言,它实为自然进化的
昨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一篇研究,发现去年在中国武汉市出现的新型SARS-CoV-2冠状病毒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自那以后引起了大规模的COVID-19流行并传播到其他70多个国家。
【Nature社论】中国的冠状病毒应对措施可以
《自然》杂志与流行病学家讨论了封锁措施是否真正奏效,是否足以鼓励人们避免大型聚会,以及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聚焦】Nature报道:世界三大组织的公共卫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研究慈善机构之一的三名公共卫生领导者就新冠肺炎不同维度的问题进行了交谈,《自然》杂志对谈话重点进行了梳理。
【Science News】埃博拉和艾滋病侵袭
2月27日,尼日利亚报告了非洲的第一例新冠病例;3月14日,卢旺达,赤道几内亚和纳米比亚均报告了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受影响的非洲国家累计达到23个。遭受埃博拉和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侵袭后的非洲,卫生系统薄弱、人口聚集的非洲,该如何应对新冠这场“强制灌输“的全球风暴?
【热点】英国群体免疫对付新冠,Nature回应
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趋势下,各国纷纷采取封城政策,然而在各国都积极应对的态势下,却有“唱反调”的,英国首席科学顾问Patrick Vallance表示鉴于病毒在长期封锁后依旧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如果从长期防控考虑,应该让足够多的英国人被感染以获得所谓“群体免疫”。对此,柳叶刀主编Richard Horton评价:“政府是在和公众赌轮盘”。
【新冠】如何警惕「超级传播者」、无症状感染者和
目前新冠疫情呈现全球爆发的趋势,意大利、伊朗感染人数破万,昨日新增13国出现首例患者,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接受了核酸检测,世界正处于休戚相关的紧要关头。我国经过长达近2个月的艰苦抗击,终于将疫情态势稳住,但在昨日新增的20名患者中,有14例源于海外输入。
《Science》:疫情引发全球风暴,世界各地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全球大流行的趋势似乎无可避免,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席卷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堪称百年一遇,全世界都拉响了警报,甚至于部分实验室暂停了其他研究,专门投入精力来应对此次疫情的到来。
【JAMA子刊】128万多名儿童研究的大数据证
哮喘是全球发生率最高的儿童慢性疾病,影响11%的6-7岁儿童;1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幼年自身免疫病,在瑞典的发生率最高。过去几十年中,这两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相似的上升趋势。关于特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尤其是哮喘和1型糖尿病并发的可能性,争议已久。
【研究】冠状病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已确定
由于到位的舆论宣传和专家们给群众服下的定心丸,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也比SARS清楚,自然对其的恐惧感也大大减低。如今已有不少人因此丧命,当务之急便是找出致死因,专家寻找解决方案,大众以此规避风险。
科学新发现!揭秘空气污染物暴露影响肥胖等的背后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新研究表明,空气污染会对肠道细菌造成严重伤害,增加肥胖、糖尿病、肠胃疾病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发现,空气污染物暴露与肠道微生物组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氧气是可能改变人类肠道微生物组成的重要污染物。
震惊!防不胜防,新冠病毒在我们生活环境中可存活
前几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修订了部分内容,其中新增了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美国政府及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提供了相应的证据。
【突破】SARS-CoV-2感染检测新进展,R
目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依赖于特定的基因序列,根据SARS-CoV-2基因组的快速测序和COVID-19爆发早期的数据分布,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测定方法。现如今研究人员设计针对病毒抗体的血液检测,这一进展将是监测病毒传播的重要下一步。
重磅!癌症诊断的新方式或将出现——血液微生物D
随着新一代测序的出现,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来研究肿瘤基因和宿主基因组以及生物体内存在的大量微生物。之前有研究证据表明,这些微生物可能赋予某些癌症易感性,也可能影响对治疗的反应。现在研究人员切换角度,猜测在无征兆癌症患者身上,微生物是否会起一定的征兆作用。
【Science专访】哈佛等一众名校果断停课,
新冠肺炎伴随着社会压力和秩序紊乱疯狂席卷全球,中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学校纷纷关闭,态度强硬的美国近日也有50多所高校陆续停课。我国大中小学开学日期一再推迟,那么停课在阻断新冠病毒扩散的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斯坦福大学】4500名女性研究表明,基因检测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基因检测是检测癌症风险的重要方式,那么是否适用于所有潜在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基因或其它因素是否是其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
栏目推荐
| 【Nature子刊 |
| 【Science子 |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