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王俊:在微博上积极回应饶毅 欢迎饶毅起
看到饶老师的博文,有些感想。因为针对华大,故回应一下。 1)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个国内知名的科学家,任何假说论断应该有数据基础。这种毫无理由,不加考证的造(传)谣是对华大的伤害,更是对你自己的伤害。对此,我对饶科学家如此表现,作为北大人,很失望。 2)生命科学由实验科学正向理论科学转变。大数据,大科学研究思路必然会导致生命科学的变革。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饶毅VS王俊续集4:饶修改了博客,质疑“公私同
原文转发自饶毅博客: “公私同行”的疑问 — 基因组所和华大基因公司 2003年至2007年,杨焕明同时任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和华大基因公司董事长。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是国家事业拨款单位,其所长不仅是国家正规行政体系的厅局级,而且是法人。华大基因是盈利性私人企业,杨焕明也是其法人。 公私两个机构做同一件事情:基因测序 对“公私同行”现象有...
饶毅VS王俊续集5:王俊针对饶毅的华大基因“公
王俊在微博上质疑内容如下: 首先表扬饶同志知错就改的态度,在提供不出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删去了上一篇博文; 又观这篇博文,转入对杨院士如何思考判断的猜测和批判了。对于这篇博文连反驳的必要都没有。先劝饶同志修修历史课,还原历史! 第二,告诫饶同志不要以已度人。华大是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成长起来的,但这种关心绝不像饶同志想的那么龌龊!试问: 为什么华大人就不能有远大抱负和理想?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同...
饶毅:西方刊物对中国运动员道歉 为海内外中国学
国际顶尖科学刊物《自然》对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的道歉(详情),完全是海内外中国学生以理服人的结果。 2012年8月初《自然》新闻部分发表其记者Callaway报道的问题,被国外和国内一大批学生指出其中事实的错误,以及选择性省略事实后的歪曲误导。其中,Lai Jiang(宾州大学化学系)、Zhenxi Zhang很快提供了详实资料和论理,王立铭(伯克利加州大学)和他联系的一群...
钟南山院士:医改应从尊重生命入手
“民生民生,生命最珍。政府不要以抓经济的思维去指导医改,医改应该从尊重生命入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5日在北京说。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5日下午举行全体会议,钟南山在发言时作上述表示。 钟南山表示,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医改存在的困惑问题给出了非常具有方向性的启示。他建议,城镇医保的高额结余可以用在提...
华大医学执行总裁尹烨:基因大数据
全世界已经测序完成的高等动植物基因组大概有800个,华大贡献了70%。 主讲嘉宾:尹烨 尹烨:华大医学执行总裁。尹烨,1979年生,籍贯山东烟台。2002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2013年获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基因组学)工程硕士学位。2002年加入华大基因,先后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管理及基因组研究行业,曾任华大科...
韩健:中美医疗科技创业环境全透视
今天我之所以很感兴趣这个会,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好。熵量,熵是无序的能量;功是有序的能量。用之前"商量"的说法,我觉得是"去异求同";这个"熵量"用起来有新意,就是"去同求异"。去同求异也是创新的意思。我在熵量大会上学到了很多,因为有很多IT人士在现场。我可以把IT和生物技术做个比较,IT的硬件就是我们的仪器,IT的软件就是我们的试剂,IT的操作平台就是...
平安创投张江:移动医疗是一个暗礁丛生的蓝海
我刚才在后面看了一下,熵量大会的背板很有意思,这个大象被气球吊了起来。今天张锐也在演讲中把移动医疗比作小飞象。我想,不管吊起来,还是飞起来,大家的梦想就是让移动医疗在中国做起来。今天我不从投资人的角度,从相关从业者的角度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
韩建:分子诊断为何不见Killer App?
许多生物技术公司,包括我刚刚去访问过的Promega,还有最近在国内拜会的几家诊断公司,都非常关心分子诊断。可是说起分子诊断,人们又都觉得很迷茫,或者失望,因为没有什么醒目的代表作,没有一些像IT行业的Word, Excel,PPT那样的Killer App。为什么?首先,我们要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应用才能算得上是Killer App(KA)。我认为,所...
中科院院士金力:基因学“不只是有趣”
炎炎夏日,为什么一些人更容易晒黑?原来,这是基因在捣鬼。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解开了这个谜题。不过,他表示,目前究竟是哪个基因在掌控“变白变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人类基因组是人类进化遗传过程中最忠实的记录者,其蕴含的信息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2013年,金力所带领的团队在东亚人群中鉴别出一个名为EDAR370A的变异基因。他...
笹井芳树遗书曝光:我的死和你无关 一定将STA
干细胞学界的巨大损失 《自然》杂志今天发表声明说笹井芳树是在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领域具有先驱性业绩的非凡的学者,他的去世对科学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声明还对笹井的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和哀悼。同一天自然杂志中的新闻版块也以《科学家的死对日本的冲击》为题一一介绍了他的非凡业绩。 鼓励弟子继续完成未尽的使命 另外...
专访:安诺优达梁峻彬 已申请器械许可和临床试
2012年成立的基因测序服务公司安诺优达是基因组技术出身的三家公司之一,与另一家公司贝瑞和康类似,其CEO梁峻彬从基因航母华大基因辞职,与两位好友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了创业生涯。 经过两年的发展,向来低调的安诺优达已获得两轮融资,目前占据国内市场份额10%,紧随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之后。 “基因测序只是健康服务的第一个环...
专访:谷歌眼镜手术第一人Rafael J. G
Rafael J. Grossmann博士是美国东缅因医疗中心的主治医生,同时还是医疗移动技术创新者、Google Glass首批体验者、TEDx讲者以及Singularity U-FutureMed学者。在专访中,Grossmann博士和大家分享了Google Glass应用于外科手术的一手体验。兼具极客身份的他还介绍了自己将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的案例。 [attach]6667[/a...
SARS十年:院感监控的昔与今(专访北大一院李
10年前,医院感染防控在非传染病专科医院并不受重视,大部分医院未设立独立的感染管理科,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及自身保护意识也比较淡薄。于是,当SARS疫情暴发时,不论是广东,还是北京,一些医院成为SARS传播的疫源地,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被传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些医院甚至被关闭。在这时,有这样一些人,成为奋战在阻击SARS一线的医护人员的“...
《杨澜访谈录》专访黄洁夫 :一个医生的中国梦
杨澜专访黄洁夫 搜狐娱乐讯 医患关系紧张、“以药养医”导致大药方和药价虚高、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亟待完善……,两会期间直接关乎民生的医改话题遭遇空前热议,为此《杨澜访谈录》本周将特别推出两期专题节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是一辈子的职业,一个崇高的事业。所以医生的梦很简单,就是做一个好医生治病救人,同时通过这个职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Nature人物:新测序技术牛人
来自加拿大的一位知名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新型测序方法:Strand-seq,这种单细胞测序新方法能分别对单细胞的双亲DNA模板链进行测序,获得高分辨率的姊妹染色体交换图谱。对此Nature Methods杂志以人物特写的形式介绍了其人其事…… 每天我们的身体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辐射,化学品或运行中受到磨损的细胞进程,这些都会对我们的DNA造成伤害。但谢天谢地的是,我们能自行修复这些日常攻击造...
Science专题人物:上海交大赵立平
6月6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杂志发布了一篇“My Microbiome and Me”为题的新闻文章,描述了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教授将中医与肠道微生物研究相结合来了解和对抗肥胖的传奇经历。 在某些方面,这是一个人们熟悉的故事。在1987年,赵立平与他的大学同学Ji Liuying结为了夫妇。在2年内,他们拥有了一个女儿,赵立平也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然而由于新压力和丰富的饮食(赵立平的太太...
卢煜明教授:因无创产前分子诊断技术 入围ATV
<p align="center"><a href="http://img.360zhyx.com/uploads/2012/10/下载.jpg"><img class="aligncenter size-full wp-image-4482" title="下载" src="h...
CCTV科技盛典:201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月7日晚20:30,CCTV 2012年度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团队)揭晓,其中有5位来自生物医药领域。他们分别是:1、解析出5个膜蛋白结构的颜宁(清华大学教授);2、开发出世界第一个包虫病诊断试剂盒的温浩(新疆医学院院长);3、发明了甾体皂苷的工业化提纯方法的李伯刚;4、有20多项新发明(40%已转化)的发明控王岩(301医院骨科主任);5、建立...
王俊获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
6月23日消息,2013年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国务...
栏目推荐
揭秘肿瘤产生最大根 |
专访丨王剑博士:罕 |
专访元码基因CEO |
《转》访北大肿瘤医 |
专访博奥晶典总裁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