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NEJM发布癌症基因组图谱重要成果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的科学家们,确定了两种最常见肾癌的分子特征,并分类了这一疾病的几种亚型。
英科学家称植物油致癌 中国专家称低温使用无害
研究发现,普通植物油加热做饭时会产生大量醛类化合物;而醛类化合物可能导致癌症、心脏疾病以及痴呆等多种病症。
Cell & NEJM:全球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从事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通过进行研究,对第二种常见类型的肾癌的两种类型进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并且对这种常见类型的肾癌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基因编辑,从ZFN,TALEN到CRISPR
前几天,我们微信上推送了一篇《基因编辑立功啦,临床转化成功,治愈白血病》的文章,让很多人再次看到了基因编辑这个专有名词,可能很多人已经很多次听到过它的名字了,但是它究竟是何方神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系统的了解一下基因编辑技术。
液体活检技术临床应用进展:CTC,ctDNA和
液体活检(Liquid biopsy)的检测方法,可以捕获到进入血液的其它细胞或DNA,从而替代了疾病的诊断,例如肿瘤。关于这些检测方法的价值,现在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但是许多医生认为,这些检测方法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能可以为更多的病人实现个体化治疗。
食管癌循环肿瘤细胞(CTCs)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食管癌是在中国北方和部分南方地区一种高发的肿瘤类型,其5年生存期不到15%。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某些上皮来源恶性肿瘤中已展示出诊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等临床价值,但是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来说,能否利用CTCs检测来进行预后预测以及疗效评估还不明确。
肠道细菌影响癌症治疗成功率
一种癌症治疗方法能起到多大作用,取决于在你肠道中生活的细菌。两项在小鼠身上开展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会影响癌症治疗的效用。
柳叶刀:强化降压——来自中国的证据
近日,一项发表于《柳叶刀》系统性综述表明,强化降压能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多的血管保护效果,尤其是对心血管预后高危人群而言。
Science佐证诺奖得主观点:维生素C可抗癌
也许Linus Pauling还真有些道理。几十年前,这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在提出支持维生素C可以对抗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疾病这一观点后,被排挤到了医学界的边缘。现在,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小鼠体内维生素C可以杀死携带一种常见致癌突变的肿瘤细胞,遏制肿瘤的生长。
Nature子刊:对抗癌症,试试三维细胞培养技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而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已成为各国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学术期刊《Nature Medicine》近日刊登论文,介绍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从胰腺癌症病人组织中扩增和培养原代癌细胞类器官的新成果。
加州大学启动个性化乳腺癌筛查指南研究
加州大学系统的研究人员近日从非盈利的以病人结果为中心的研究所获得了1400万美元的赠款,其将用于大型纵向研究,他们希望能够解决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筛查频率究竟多少合适,并且结合当前已知的遗传风险因子的知识,给出个性化的指导方针。
纽约基因组中心获得NHLBI精准医疗项目资助1
纽约基因组中心近日宣布,其获得了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的Trans-Omics精准医疗(TOPMed)项目资助1350万美元进行相关研究。
强生研发新药物 或可长期有效抑制艾滋病毒
据报道,通过测试,此前接受治疗的309例艾滋病患者,在每日服用药片后,其血液中的HIV病毒已降低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大约95%的病患通过实验注射药物后,前32周的检查结果显示其血源性病毒得到了有效抑制。这两组病患将继续接受药物治疗以及定期的血液检测。
长期研究发现,低脂饮食对减肥没有帮助
在一项连续几十年,针对68000前样本,分别展开的53项减肥研究表明,采用低脂饮食的效果,如果一定要说有效果的话,那就是很微弱。
革命性艾滋疗法:一到两个月注射一次即可
据国外媒体报道,葛兰素史克公司和强生公司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每隔4个周或者8个周注射两种抑制艾滋的药物,其治疗效果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药物治疗。
Cell揭示保守抗癌新机制
在发布于近期《细胞》(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报告了一个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其似乎阻止了潜在癌性基因组重排的发生。这项研究确定了一个保守的抗癌(包括淋巴瘤在内)机制。
Cell解决DNA修复的长期争议
生命的基础分子有时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举例来说,酵母DNA链受损之后,会像展开的风帆一样在细胞中摆动。DNA修复中的这种奇怪现象很早以前就为人所知,但不少研究者认为该现象并不存在于人类细胞。
为什么有些基因高表达?
在我们的细胞中,DNA被折叠成数百万个小数据包,就像一根线上的珠子,使我们2米长的线性基因基因组,能够纳入一个直径只有约0.01毫米的细胞核中。然而,这些分子珠子,称为核小体,使DNA变得“不可读”。
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H7N9为什么如此可怕?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中的一种,以前仅在禽间发现,后来出现在人类身上,临床上人感染H7N9潜伏期为7天以内。近日,浙江大学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感染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的李兰娟院士、秦楠研究员及郑焙文、姚坚博士等团队人员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H7N9患者肠道菌群进行了研究,文章发表于Nature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栏目推荐
聚焦药靶-NTR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Cell重磅!樊嘉 |
CAR-T绝杀实体 |
“笑一笑十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