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5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汤森路透2015全球新药光荣榜
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5年(截至2015年12月15日,下同),全球共有49个新分子实体(NME)和生物药首次获批并推向市场。另外,全球范围内,已上市药物里有29个重要的产品线延伸首次获得批准,包括新适应症、新剂型或者新复方;21个新分子实体在全球首次获批,但还未上市。 虽然这些数字表明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整体上运行良好,但与去年全球59个上市新药相比,数量明显下降...
卫计委成立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
国卫办医函〔2015〕116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罕见病管理,促进罕见病规范化诊疗,保障罕见病用药基本需求,维护罕见病患者的健康权益,决定组建国家卫生计生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罕见病诊疗与保障专家...
新年计划:用运动打败肥胖基因
许多妹子总在抱怨自己的易胖体质,喝水都会胖,运动也减不下去。然而McMaster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可以通过积极运动的生活方式缓解肥胖基因的效果。也就是说,你的肥胖可能只是运动量不够而已。赶紧制定2016的新年计划吧,让我们用运动打败肥胖基因。 机体的能量摄入长期超过能量消耗,就会出现脂肪过量堆积和异常分布,导致危害健康的慢性代...
Facebook:2016关注健康的4大领域 包括基因组检测
一直以来,Facebook 就在健康科技领域做一些试探性的尝试。注意,我指的不是小扎(Facebook 创始人)在慈善方面的野心。但是,这个社交媒体网络已经证实了在一些不同领域的兴趣。从基因组检测到公共卫生,甚至更多。但该公司对于来自创业者而不是技术公司的医疗健康项目的大部分信息的新发展,一直三缄其口。 这里是 Facebook 在...
年度猛科技:CAR-T与基因编辑双剑合璧 狙击癌症
CAR-T治疗的临床研究开始于2010年,当时CAR-T的发明人,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 H. June利用CAR-T治疗成功缓解了三位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中有两位患者现在还很健康,没有复发的迹象。 2012年,June利用还处于临床I期的CAR-T治疗技术,成功挽救身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经无药可医的7岁小姑娘Emily Whitehead。...
基因编辑技术先驱Doudna亲述:伦理问题让我彻夜难眠
基因编辑带来的社会争议越来越大 大约20个月前,我开始出现睡眠问题。这距离我和我的同事发表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可以用于基因工程这篇文章差不多有两年时间。 我惊愕于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如此快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从改造植物到改变蝴蝶翅膀的花纹,再到构建人类疾病的大鼠模型。与此同时,我却忽略了对这一被广泛采用的基因改造技术在...
“垃圾DNA”或是编码DNA的“卫士”
“垃圾DNA”的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用来形容那些基因组中不是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而在学术上被称为非编码DNA序列。 由于当时的科学家普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的蛋白质才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关键,而且也没有一种好的理论和技术手段来解释这些“垃圾”存在的原因,于是“垃圾DNA”这一观念便形成并且逐渐根深蒂固,也一直影响着人们对于基因...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问题出在哪儿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对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场核查时发现,大部分试验项目存在数据不真实、不完整、不规范问题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造假 问题出在哪儿 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是判定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最近在一份发给各地食药监局的通知中指出,该局在对部分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现场核...
屠呦呦等5位科学家获小行星命名
国际永久编号第31230号的小行星,如今有了新的名字——“屠呦呦星”。4日下午,五位科学家的小行星命名仪式在京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的名字,被写上了浩渺星空。 屠呦呦因身体原因并未出席命名仪式。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张存浩和代表屠呦呦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领取小行星命名证书和小行星运行轨道铜牌。 “至今...
基因组编辑革命:你准备好了吗
对于CRISPR-Cas9先驱Jennifer Doudna来说,2015年就像是在骑旋转木马。 大约20个月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化学教授Jennifer Doudna开始辗转难眠。自从她和同事发表了一篇描述一种名为CRISPR-Cas9的细菌系统如何被用于改造基因组的文章以来,已经过去近两年时间...
施一公:技术、问题与体系是科研三要素
日前,在由第二军医大学等举办的第九届全军器官移植学术大会上,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向记者表示,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前沿的科学研究不可预测。因此,未来总会让各种详细的预测显得很傻,“实验是唯一的出路”。 结合自身的科研经历,施一公认为, 技术、问题与体系,是做好科学研究的三大要素。技术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对刚入门的科研人员尤...
全自动Wes蛋白印迹让大分子量蛋白不再“难测”
不管是基础研究还是转化医学,特定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信息。如临床样品中疾病特异性Biomarker的检测定量可作为疾病诊断、病患分型及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药物筛选活动中,也常常通过药物靶标及其下游通路蛋白的表达量或修饰状态来评估潜在的药效。著名的抗白血病药物Gleevec(格列卫)即以酪氨酸激酶为作用靶标。 &...
吉凯基因获B轮1亿融资,弘晖资本等投资 涉足基因技术领域
近日,吉凯基因正式宣布完成B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为1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医疗专业基金弘晖资本、华夏信诺、华兴资本旗下基金华晟资本以及上市公司澳洋科技等。 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疾病诊疗关键基因研究服务供应商,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慢病毒文库和一系列研究平台,发现了数百个在特定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基因,并与10多个...
Cell Rep:科学家阐明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结直肠癌进行研究,报道了机体免疫反应对肿瘤产生反应的关键性研究发现,这项研究也首次详细地解释了干扰素基因刺激子(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信号通路如何扮演重要的角色来改变机体对细胞转化的免疫反应。 &...
规范中国EGFR血液检测,推动肺癌精准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特别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针对肺癌的新的驱动基因不断被发现,基于驱动基因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肺癌精准治疗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于2015年12月8日在中华医学会会刊《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该共识由笔者及专家小组精心筹备并完稿,也是中国第一个NSCLC血液EGFR基因突变...
两篇Science:父亲饮食会通过精子RNA影响后代
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男性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后代产生影响,比如精子表观基因组、微生物组转移和精液信号传导。Science杂志十二月三十一日发表了两项引人注目的小鼠研究。研究表明,父亲的饮食会改变精子的RNA,进而影响后代的基因调控。 在第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将雄性小鼠分为高脂饮食和低脂饮食两组。他们发现,高脂饮食...
纳米刀,精确击穿肿瘤细胞
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如何最大程度保护周围组织不受损伤?日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召开的国际纳米刀技术专题学术会议上,该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陈永亮教授团队与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团队演示的一种纳米刀肿瘤治疗新技术,让这些变成现实。 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在高压电流作用下发生穿孔,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
深圳首例H5N6流感病例病毒基因确定
2015年12月29日,深圳市报告了1例H5N6流感病例。1月3日,笔者从深圳市疾控中心获悉,经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深圳活禽市场外环境存在H5N6流感病毒,本次报告病例的病毒与活禽市场外环境的病毒高度同源,从生物信息学角度证实本次病例是因接触活禽或市场外环境感染的。 此次报告的H5N6流感病例为深圳首例,全球第五例H5N6流感病例。病例出现后,深圳市疾控中心...
高龄妈妈追二胎慎选“试管婴儿”
“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给不少家庭敞开了再要一个孩子的大门,特别是40岁以上的大龄夫妻,渴望能抓紧最后的机会再生一个孩子,但又担心年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于是,很多心急的妈妈们已经在妇产科医院门诊进行咨询,计划着尝试试管婴儿。对此,众多辅助生殖技术专家指出,试管婴儿并非“神来之手”,不要盲目尝试。 IVF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医院做试管婴儿的患者年龄是一年...
基因编辑治愈小鼠肌肉萎缩症
法新社2015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基因编辑技术治愈患有肌肉萎缩症的小鼠》的报道,编译如下: 研究人员首次成功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逆转小鼠的退行性疾病,这一技术有助于未来治疗人体的类似疾病。 2015年12月31日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三篇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使用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