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95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Gene-π数字PCR学堂——核酸绝对定量分析及应用训练营(上海张江站)

2020-06-13

      数字PCR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核酸精准定量与基因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肿瘤个体化诊疗、肿瘤标志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液体活检、疫苗等生物制品研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检测、标准物质定值、基因编辑的检测等前沿生命科学研究、临床医学检验、诊疗方案、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和发展。   数字PCR通过泊松分布校正得到目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可...

【Science子刊】新发现:科学家发现了T细胞亚群,可降低呼吸道过敏和哮喘的风险

2020-06-13

  世界上到处都是尘螨。做些清洁,你可能就会激起一些。由于每个人都有免疫细胞,能够对常见的过敏原,如屋尘螨(HDM)作出反应,所以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过敏症状。   尽管如此,许多人还是会出现典型的过敏症状:打喷嚏、流鼻涕、鼻道发痒、肿胀。其他人则有更严重的反应:威胁生命的哮喘发作。   为了治疗过敏和哮喘,研究人员需要了解过敏和哮喘的根本原因,这样就能确切地知道是什么将...

【快讯】肿瘤检测“一哥”燃石医学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达16.8亿美元!

2020-06-13

  国内肿瘤基因检测“一哥”燃石医学登陆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BNR”,发售13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首次公开发行价格16.5美元,燃石医学的市值将达到16.8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美银证券、考恩(Cowen)、招银国际和老虎证券共同担任承销商。   燃石医学团队&持股情况   燃石医学创始人汉雨...

泛生子与赛默飞深化战略合作,深入布局中国公立医院癌症精准诊疗市场

2020-06-13

赛默飞大中华区高级商务运营总监許興國先生与泛生子首席运营官洪颖先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泛生子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思振先生表示:“泛生子始终致力于领跑并赋能癌症诊疗行业。我们与全球顶尖合作伙伴赛默飞长期携手,打造高开放性及灵活度、高便捷性及准确性的分子诊断产品,并在各个细分场景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期助力医疗机...

【实锤】首次证实:高盐饮食会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而引发高血压

2020-06-13

  早前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影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近日奥古斯塔大学科学家的报告首次指出,人体内盐摄入量的减少能够改变人体内肠道微生物群,从而使血压降低,特别是对未经治疗的高血压女性来说,这种影响更加显著。   在145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研究人员发现,按照美国心脏协会建议的每日2300毫克的钠盐摄入量来说,仅仅连续六周就会导致短链脂肪酸(一...

【PNAS】女娃体内长出睾丸组织?一个基因突变竟实现不手术即“变性”!

2020-06-11

  性别发育异常(DSD),又名“两性畸形”,一般都是先天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生殖器异常,发病率为1-3‰。可谓是雌雄难辨,万里挑一。男孩女孩的性染色体通常各对应着XY和XX,但具有XX染色体(通常是女性)的人可能具有睾丸组织,而不是卵巢,或者是混合了两者的性腺。   2019年暑假,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小儿泌尿外科主...

【Nature子刊】新突破:变胖莫担心,“燃烧”脂肪的分子来了!不需要锻炼和节食

2020-06-11

  肥胖会导致一系列危险的健康状况,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病和十多种致命的癌症。全球每年用于治疗肥胖和与肥胖相关疾病的支出超过1500亿美元。美国有40%的成人遭受肥胖的困扰,是世界上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理学院的化学教授韦伯斯特·桑托斯(Webster Santos)表示,“肥胖是困扰美国的最大的健康问...

第一届临床转化医学青年论坛,火热征文中,快快投稿!

2020-06-11

第一届临床转化医学青年论坛 (1st Young Forum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聚焦于疾病特异性分子生物标记物研发、临床分子检测新技术、分子致病机理、临床队列与新药研发、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临床转化医学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积极探讨,促进基础科学与临床应用的转化。它将是一场高质量高水平的青年大会,是一次具有青春活力的临床转化医学与...

【PNAS】斯坦福大学:新工程蛋白可阻止癌症生长并再生神经元

2020-06-11

  配体是在细胞之间或细胞内部传递信号的蛋白质分子。配体通过与称之为受体的细胞蛋白质结合来发挥作用。在与配体结合后,受体可以向细胞的其他部分发送额外的信号,以调节我们的生物过程。然而,如果这些信息被混淆,则会使我们患上一系列不同的疾病。   由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生物工程系主任、生物工程教授詹妮弗·科克伦(...

【精华回顾】刘天罡教授分享天然产物智能制造与创新发现

2020-06-11

   刘天罡 教授   武汉大学药学院教授   专注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向,致力于天然产物合成机制的解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微生物药物和化学品营养品的创新和高效制造,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8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及2019年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表《PNAS》、《JACS》、《Metabolic Engineering》、《Angew Chem》等50...

【Cell子刊】情绪牵肠道!脸上带smile,肠道做SPA!

2020-06-11

   血清素的作用   想象每个神经细胞就是一台电脑,电脑与电脑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电缆、还可以通过蓝牙什么的。那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呢?而这个担任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使的化学物质,就是神经递质。现在已知的神经递质至少有30个 ,最有名的有七种:多巴胺(5-羟色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谷氨酸、GABA和内啡肽。   ...

【重磅】国家卫健委发文,首次将核酸检测纳入医院考核

2020-06-10

  6月2日下午,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第104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通过远程连线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武汉的核酸检测已经做到了全覆盖,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大事,对中国乃至全球疫情防控有重要指导作用。   6月8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介绍牡丹江市民核酸检测结果等...

【新发现】伦敦大学最新研究:消极太恐怖!长期处于消极思维模式更易患老年痴呆

2020-06-10

  在6月7日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症与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上的一项针对55岁以上人群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反复消极思维”(RNT)与随后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的有害脑蛋白的沉积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应该进一步研究RNT作为痴呆症的潜在风险因素,并且应该研究心理工具,例如正念或冥想,查看它们是否会降低痴呆...

谁是中国健康新势力 | 首届中国健康新势力企业征集进行时

2020-06-09

医疗健康行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与重视。疫情之下,其展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人民对医疗健康的诉求日趋强烈,给医疗健康类企业提供了新的成长机会。新时代,新挑战,也蕴含着新机遇。危机,是对企业的“大阅兵”。经过真刀真枪的疫情淬炼,大部分医疗健康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无论是互联网医疗还是第三方检验中心,又或者是创新IVD和医疗机器人……医疗技术和相关产品企业在抗疫期间交出了亮丽的答卷。 ...

【新进展】转基因山羊功劳大大!可大规模产生改良版西妥昔单抗

2020-06-08

  单克隆抗体(mAbs)是一类治疗人类严重疾病的重要生物制药药物。大多数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是在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中产生的,但生产过程成本高,有效性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山羊为大规模生产治疗性单克隆抗体(mAbs)提供了一个替代平台。目前临床上最为先进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是以爱必妥(Erbitux)品牌商业化生产的,并被批准用于抗癌治疗。 ...

【Cell子刊】振奋人心!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人造微型肝脏,在动物体内已经移植成功了!

2020-06-08

  由于目前对肝衰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导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肝移植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唯一希望,但是很多患者都会在等待肝脏供体的过程中死亡。为攻克这一难题,国内外的科学家都在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肝脏供体短缺、手术成本高以及终身免疫抑制都限制了肝移植的临床应用。从患者自身细胞中提取的自体生物工程肝可以改变这一状...

【Science子刊】嗅球中小胶质细胞的的“看门犬”,可保护大脑免受感染

2020-06-08

   鼻子中的神经元会对吸入的气味做出反应,并将此信息发送到大脑的一个称为嗅球的区域。尽管鼻神经元的位置及其暴露于外部环境使它们很容易成为空气传播病毒感染的目标,但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很少从嗅球传到大脑可能引起致命脑炎的其他部位。   空气可传播的病毒一直在挑战人们的免疫系统,但很少看到病毒感染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新发现】中风患者的福音!联合治疗能够恢复中风患者的认知能力且延长治疗窗口期

2020-06-08

  再灌注治疗是中风治疗的金标准,有助于在血栓引起的中风后恢复血流量,防止脑组织损伤。然而,只有大约10%的中风患者符合条件,部分原因是再灌注治疗的治疗窗口狭窄。   南卡罗来纳州医科大学(Medical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使用一种阻断免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这种疗法对运动和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