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9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柳叶刀子刊】复旦大学团队通过转录组分析探索阿尔兹海默病生物标记物!

2022-07-19

主观或客观的潜微认知能力下降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前表现,阿尔茨海默病是   预防或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在关键窗口。而先前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识别阿尔茨海默病(AD)或轻度认知障碍的表达变化,但是缺乏关于临床前 AD 的转录组学分析和生物标志物的系统性研究。复旦大学团队的研究结果为病毒感染假说提供了支持,并为临床前AD提供了候选进展生物标志物。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Nature子刊】糖尿病患者有望摆脱胰岛素——新靶点出现

2022-07-19

来自日内瓦大学(UNIGE)的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一种基于S100A9蛋白的替代疗法。现在,他们已经破解了这种蛋白质可以改善胰岛素缺乏症的新陈代谢原理。此外,通过破译这一工作中的生物学机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抗炎作用,该作用可能远远超过糖尿病。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https://www.nature...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祝赛勇团队找到胰腺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

2022-07-19

胰腺发育和胰腺干细胞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细胞命运决定及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表明,ALKBH5缺乏症会降低关键胰腺转录因子的mRNA稳定性,浙江大学祝赛勇团队发现了这一胰腺分化的重要调节因子。 胰腺与人多能干细胞(hPSCs)的分化为研究发育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径。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祝赛勇团队发现ALKBH5在胰腺器官发生中起显着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

【柳叶刀子刊】姑息治疗:患者需要的远不止疾病的治愈

2022-07-18

什么是姑息治疗? 姑息治疗(Palliative Care)旨在提升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尤其当他们被危及生命的疾病所困扰时。姑息治疗通过对疼痛和其他问题的早期识别、正确评估及治疗,来预防或减缓患者所受的痛苦——无论是从生理、社会心理或精神层面。 缓解痛苦,不仅仅涉及对生理症状的照护——事实上,姑息治疗需要一个团队来支持患者及其...

程韵枫教授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通过分泌BAFF参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2022-07-18

2022年6月28日,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Clinical &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IF=6.52) 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程韵枫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Neutrophils contribute to elevated BAFF levels to modulate adaptive immunity in patie...

重磅!真迈生物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获NMPA上市批准

2022-07-18

7月14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医疗器械批准证明文件,真迈生物GenoCare 1600单分子基因测序仪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核,获准临床应用。 GenoCare 1600获批临床应用是真迈生物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启动GenoCare 1600研发到获得NMPA上市批准,真迈生物实现了做中国人自己的测序仪的梦想;同时,也是真迈生物国产...

【快讯】百创DG1000单细胞免费助研计划发布!

2022-07-18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的转录组测序已经进入了单细胞时代。为推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青岛百创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百创智造)于2022年7月16日推出了“推单助研-百创智造单细胞助研计划”。百创智造希望通过贡献自身的力量助力单细胞研究向前发展。 活动详情: 提交一份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在摘要中详...

【Cell Death Dis.】西南大学崔红娟团队发现促进胃癌增殖新机制

2022-07-18

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研究院崔红娟教授团队在国际生物学期刊《Cell Death &Disease》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向我们揭示了RBR E3泛素连接酶ARIH2是如何通过泛素化降解p21来调控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2-04965-9 研究...

【NEJM】孕妇接种mRNA疫苗 可降低婴儿新冠重症风险

2022-07-18

由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患有新冠并发症的风险很高,所以他们往往不符合接种疫苗的条件。而研究发现,当孕妇接种新冠mRNA疫苗后,新冠病毒SARS-CoV-2的抗体能够经胎盘转移到婴儿身上,保护婴儿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 近日,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论文:“Maternal Vaccination and Risk of Hospitalization for C...

【Nature】肠道微生物是怎么变成致病菌的?耶鲁大学团队揭晓关键

2022-07-18

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人体自身不具备的代谢功能。作为人体最庞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微生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不仅能调节人体健康,更在膳食和宿主之间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因此肠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与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它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代...

【Nature子刊】每晚醒100次竟正常?你甚至毫无察觉!

2022-07-18

大多数人认为,一夜好眠应该是睡眠时间不间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哥本哈根大学的新研究表明,一种应激相关的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会导致每晚醒来多次。但不要担心。这都是正常的,良好的夜间睡眠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意味着你已经睡得很好。这项研究发布于《Nature Neuroscien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2-...

【PNAS】“给你阳光,你就灿烂”并非毫无依据,光照竟会影响情绪?

2022-07-18

虽然灵长类动物大脑中的图像形成途径检测到照明的微小变化,但目前尚不清楚光强度信号如何到达并处理参与基本情绪及其功能障碍的大脑结构,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人脑中的前额叶区域具有勒索信号。这些信号具有类似于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性质,它们可能是光强度对复杂行为的影响的基础。这一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

【即将开播】打造基因测序整体方案,助力肿瘤分子分型研究,7月19日晚上七点,欢迎参加!

2022-07-18

会议背景 肿瘤由于发病机制复杂,在组织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上都具有高度异质性等原因,导致了不同患者之间在疾病进展、临床疗效、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等方面差异巨大。随着下一代测序(NGS)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讨癌症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为从传统的形态学分型转向精准的分子分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个体化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基础。这将有利于实现从...

【日程公布】第三届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论坛,大咖云集,邀您相聚北京!

2022-07-18

邀请函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2009年问世,2013年被Nature Methods评为年度技术以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础科研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单细胞测序从单个细胞水平对基因组和转录组进行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或转录组扩增,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相比于群体细胞测序,更适用...

【MOL BIOL EVOL】从大象身上学习抗癌——基因组守护者p53“握手互动”的新发现

2022-07-18

佩托悖论 每当细胞分裂一次,DNA就有可能发生突变,这些突变可能引发癌症。如果所有细胞发生突变的概率大体一致,那么在那些体型庞大、相对长寿的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次数更多,突变及引发癌症的几率也越高——而那些体型较小、寿命较短的动物,细胞分裂次数、患癌几率则应该相对较低。 然而,1977年,理查德·佩托爵士(Sir Richard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学郭宏骞团队找到肺转移癌症的潜在治疗靶点!

2022-07-17

转移涉及90%的癌症相关死亡率,阻断转移仍然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挑战。LAPTM5通过阻断肺源性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功能来维持肾癌细胞的自我更新和癌干细胞干性,并最终促进肺特异性转移,可能是多种癌症类型肺转移的潜在治疗靶点。 癌症转移过程中的有机营养发生频繁,但其潜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近日,来自南京大学郭宏骞团队研究表明溶酶体蛋白跨膜5(LAPTM5)促进肾癌的肺特异性转移。通...

【日程发布】沙磁分子诊断高峰论坛将于7月24日在重庆召开,大咖云集,欢迎参加!

2022-07-16

论坛议程 14:30-15:00 签到 重庆融汇丽笙酒店酒店一楼天空厅 14:30-15:00 签约仪式 罗氏诊断-鼎晶生物卓越创新中心签约揭牌仪式 15:00-15:10 茶歇 天空厅茶歇处 15:10-15:30 MRD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临床进展...

【Nature 子刊】聚焦精准 医疗,中国在行动

2022-07-16

一篇在2022年6月30日发表在《自然》增刊“自然聚焦——中国精准医疗”上的文章,对于精准医疗在从孤独症到遗传性耳聋等一系列疾病,甚至是未来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描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1742-8 精准医疗 科学家在研究癌症时发现,不是每个患者都对同一种...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影响白血病前期风险的基因!

2022-07-16

14种遗传性基因突变的发现显著地增加了一个人患上与某些类型的癌症和心脏病发作相关的无症状血液疾病的风险,这一研究发表于《Nature Genetics》上。这一发现是通过对421,738人的遗传数据进行分析的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之一,这一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早期发现包括白血病在内的癌症的潜在新方法铺平道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