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9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TTT | 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驱动动脉粥样硬化新机制,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10月27日,一项发表于《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7)的创新研究揭示:肠道微生物产生的咪唑丙酸(ImP)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驱动因素,还可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该研究首次系统阐明了ImP通过免疫-代谢轴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并验证了靶向抑制剂的临床转化潜力,为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新思...
突破中风干细胞治疗瓶颈!王冕/高绍荣/李婉露团队开发新型可注射微孔微凝胶支架,解决神经细胞存活与血管再生双重问题
对于中风患者尽管干细胞疗法被视为神经修复的新希望,但移植的神经祖细胞常因缺血脑区的恶劣环境快速死亡,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近日,同济大学王冕/高绍荣&上海交通大学李婉露团队一项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给这一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团队开发出可注射微孔形成微凝胶复合支架,既能高效装载神经祖细胞(NPCs)并保障其长期存活,又能促进血管再生,显著提升中风后神经功能修复...
血管性痴呆终于有新靶点了!华人科学家蔡东明团队多尺度机制建模,解析白质损伤治疗新路径
全球约5500万人受痴呆困扰,其中血管性痴呆(VaD)是第二大常见类型——由脑血管损伤引发白质退化,最终导致认知与运动功能障碍。然而,目前血管性痴呆尚无获批的靶向疗法,关键瓶颈在于对疾病机制的理解不足,以及缺乏可靠的生物标志物。10月23日,明尼苏达大学华人科学家蔡东明团队在《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52....
斯坦福大学牵头!绘制首份人类动脉血管系统细胞与转录组图谱,揭示不同部位疾病易感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斯坦福大学牵头的研究团队在《Cell Genomics》发表重磅成果:他们首次构建了健康人类动脉多节段的细胞与转录组图谱,通过单细胞测序结合空间转录组技术,解析了不同动脉段(如冠状动脉、升主动脉、颈动脉)的细胞组成、胚胎起源印记及疾病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理解“为何同一根动脉的不同部位易患不同疾病”这一困扰医学界多年的问题提供了关键线索。 图形摘要 ...
抑制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哈尔滨医科大学揭示肝癌治疗新靶点
8月18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Clathrin Light Chain B Driv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rogression Through Dual Mechanisms: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Mediated Angiogenesis and t...
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突破研究:临床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策略
8月19日,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研究团队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Augments the Reparative Capacity of Macrophages Following Myocardial Injury”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线粒体增强策略,即向巨噬细胞中引入健康的外源...
铁死亡被抑制,血管生成获促进!中南湘雅团队揭示肝癌进展新机制
5月21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研究人员在期刊《Cell Death Discovery》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SOX4 reprograms fatty acid metabolism through the CHREBP to inhibit ferropt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数据评估了 SOX4 在肝细胞癌(HCC)...
癌转移和血管生成新机制!徐州医科大学发文:有前景的结直肠癌治疗策略
4月29日,徐州医科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Competitive binding between DDX21 and SIRT7 enhances NAT10-mediated ac4C modification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metastasis and angiogenesis– DD...
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南京高校:纳米疫苗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新策略
2025年3月23日,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 nanovaccine for immune activation and prophylactic prot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in mouse models”的研究论文。 http...
晚期实体瘤治疗新突破:中山大学1期研究揭示口服血管破坏剂的潜力
2025年2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研究团队在期刊《Cell Reports Medicine》上合作发表了题为“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y of an orally bioavailable vascular-disrupting agent DX1002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的研究论文。研究结...
“引领全世界血管神经病学实践的改变” 王拥军教授因何获得国际卒中领域如此高评价?
今年2月5日,美国洛杉矶。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盛大召开。在这一大会上,王拥军教授被授予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以表彰其在卒中领域科研和临床方面做出的全球性贡献。这一由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发起设立的奖项,被视为国际卒中领域临床医学的最高奖。 这是该奖项设立34年以来,亚洲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王拥军在卒中研究领域的无与...
抗迁移、抗侵入、抗血管生成拟态!南开大学合作发文:发现潜在抗癌药物
1月7日,南开大学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Rbfox3 Promotes Transformation of MDSC-Like Tumor Cells to Shape Immunosuppressive Microenvironment”,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在低剂量且长期脂多糖(LPS)刺激诱导的肿瘤组织中发现...
【Nature子刊】郑大一附院合作发文:有前景的脑血管病治疗策略
12月23日,郑大一附院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台北医学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Sphk1/S1P pathway promotes blood-brain barrier breakdown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hrough inducing Nlrp3-mediated endothel...
【Lancet子刊】抑郁与糖尿病:双重打击下的血管健康危机——复旦大学徐望红团队的最新发现
2024年12月6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徐望红教授团队在期刊《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or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risk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
抑制自噬!南方医科大学何翔教授团队:血管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
11月27日,南方医科大学何翔教授研究团队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CircHipk3 serves a dual role in macrophage pyroptosis by promoting NLRP3 transcription and inhibition of autophagy to induce...
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中国科学院合作发文:“最毒乳腺癌”治疗新策略
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与昆明医科大学及郑州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题为“TNFAIP2 promotes HIF1α transcription and breast cancer angiogenesis by activating the Rac1-ERK-AP1 signaling axi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证明了TNF...
【Nature子刊】天津医科大学王晓虹团队:解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功能障碍的新治疗靶点
2024年10月29日,天津医科大学王晓虹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rotein O-GlcNAcylation coupled to Hippo signaling drives vascular dysfunction in diabetic retinopathy”的研究论文。从机制上讲,团队发现Yes相关蛋白(YAP)和带有PDZ结合基序...
【Nature子刊】揭秘中国高空腹血糖背后的心血管危机: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深入研究疾病负担差
2024年10月1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Disparities in high fasting plasma glucose-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urden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的结果,强调了在中国和其他有类似情况的国家或地区,制定针对人群的糖尿病预...
【研究前沿】突破视网膜病变治疗新思路:内皮细胞衰老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眼科疾病的研究深入,内皮细胞衰老被发现与视网膜病变中的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和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等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着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异常生长,而内皮细胞的衰老则是这些病变的关键驱动因素。然而关于内皮细胞衰老促进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2024年9月18日,复旦...
新希望!南京医科大学合作发文:发现心血管疾病治疗新策略
9月20日,南京医科大学与陕西省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合作在期刊《Cell Death&Diseas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题为“Epigenetic modification of CD4+ T cells into Tregs by 5-azacytidine as cellular therapeutic for atherosclerosis treatment”,本研究探讨了硫唑嘌呤对动脉...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