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92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Science Advances】持久而低毒性的抗菌肽可抵抗“超级细菌”肺部感染

2020-05-06

  近日,通过偶然发现,匹兹堡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员大大降低了潜在抗生素对最可怕的耐药细菌的毒性,同时还提高了其抵抗感染的稳定性。通过气管对付肺部感染,这种新的抗生素在对抗实验室细胞培养物和小鼠中的耐药细菌方面,比其实验的前身和传统抗生素疗法更有效。根据在《科学进展》上发表的发现,这种抗菌肽对抗“超级细菌”的感染时,并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

【Science Advances】没有证据支持哺乳动物中细菌表观遗传标记的存在

2020-03-23

导言:在早期阶段,自然界就开始了在不改变细菌细胞DNA组织顺序的前提下来使其DNA发挥不同的功能,而这就是通过给DNA亚基上添加化学标记来实现的。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的关键表观遗传机制,其中5-甲基胞嘧啶(5mc)是最常见的DNA修饰之一。6mdA是细菌限制性修饰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目前在哺乳动物中缺乏已知的限制性修饰系统。先前有不少研究报道,6mdA也存在于哺乳动物中,但并无证据支持。 ...

【突破】流感:借助微生物群对抗细菌重叠感染

2020-03-05

  导读: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而流感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高死亡率常与流感病毒流行期间继发细菌感染有关。如此以来,抵抗细菌感染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是否有相关突破呢?   昨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在med...

Nature Medicine : 这种细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已得到临床实验验证!

2019-07-03

作者:Paris 近20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显著升高。心血管病无论对于国家的卫生资源还是个人的生命质量,都是沉重的负担和严峻的挑战,这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夜以继日的探索。 曾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与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利有害,众说纷纭。近日,发表...

Science子刊 | 揭秘细菌耐药性传播之谜,破解多重耐药菌不是梦!

2019-05-28

感染,曾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是抗生素的发明,让这一曾经意味着死亡的疾病变成了几天就可治愈的"小病"。但正在人们为之欢呼之时,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不断凸显。在美国,每年至少有23,000人死于耐抗生素感染,作为抗生素滥用大国,中国的情况只会更严峻。今天,具有多重耐药基因的“超级细菌”兵临城下,为人类的抗生素滥用敲响了警钟。不仅如此,细菌耐...

【行业动态】细菌耐药新关注丨首家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qPCR篇)

2019-04-29

然而,自第一支青霉素出现之后,抗生素的种类逐年增加,抗生素用量和使用范围也不断增大。抗生素使用过量、不足、错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不仅导致在医疗业中出现了很多耐药的致病菌,而且也造成了自然环境中细菌耐药性的大幅增长和广泛传播。细菌耐药的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的问题。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使用qPCR进行ARGs的检测的流程。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

超级细菌:水中的恐怖分子

2019-03-25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VREfm)在2017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六种高危超级细菌之一,是导致医疗相关感染的主要原因。VREfm易导致严重疾病或者死亡,尤其对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公共健康问题。 “超级细菌”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的感染性细菌。通常应用目前的抗菌治疗手段很难对其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属于很棘手的问题。...

两篇Cell发现噬菌体抱团抑制细菌CRISPR免疫系统

2018-07-24

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的简称。它是旨在抵御外来DNA的细菌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细菌中,CRISPR的作用就像在人体细胞中的一把剪刀一样,切割外来的DNA链。尽管科学家们已知道CRISPR在野外大约一半的细菌中发现到,但他们对CRISPR...

科学家首次拍到细菌用长长秀发“抢”DNA的瞬间

2018-06-28

“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利用他们开发的最新型染料,在显微镜下看到,霍乱弧菌伸出不到头发万分之一细的菌毛,灵活地从环境中摄取DNA化为己用。” 授权转自奇点网微信公众号(微信号:geek_heal.com)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动图↓ 觉得这张图里动来动去的绿色“长鼻子”是什么呢?你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是...

Sanger研究所采用SMRT测序技术获得 NCTC 3,000株细菌基因组图谱

2018-06-13

英国著名的Wellcome Sanger研究所与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合作已完成了对英国公共卫生部国家标准菌库NCTC中 3,000多株细菌的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危险的细菌,如引起鼠疫、痢疾和霍乱的细菌。通过解码DNA,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细菌引起的疾病以及它们如何形成耐药性。这些公开的基因组图谱也有助于人们开发新型的诊断检测...

《科学》重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现:两种肠道细菌能导致直结肠癌症发生!

2018-05-07

最新一期国际著名期刊《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重磅研究,他们发现两种常见的肠道细菌联合作用促进了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生。 确实,人类的身体健康若是只考虑自身的细胞分子的作用,往往还不足以得到让人信服的答案,尤其是与微生物密切接触的身高器官组织比如肠道出现疾病,恐怕还得考虑一下微生物在其中有没有起作用。 结直肠癌(colorectal ...

《Nature》最新:耶鲁大学发现肠道细菌竟然会迁移到肝脏,成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罪魁祸首

2018-05-04

引言 近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耶鲁大学的重磅文章,研究者们发现一种肠道细菌-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竟然会迁移到肝脏、肠系膜等组织器官,造成自身免疫性疾病;采用抗生素或者疫苗来消灭鹑鸡肠球菌之后,能够有效地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几年,科学界开始重视微生物,尤其是肠道细菌对人类的各个方面的影响。 ...

Nature重磅:非抗生素类药物也对人类肠道细菌产生广泛影响

2018-04-18

作者简介 传统,人们可能都会认为抗生素才主要影响细菌,非抗生素类药物对细菌应该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最近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之前,已有研究发现摄入某些靶向人细胞的非抗生素类药物与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改变相关,譬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阿片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但是,对于范围...

不止肠道菌群,口腔细菌也和癌症息息相关!

2017-12-04

该研究对应文章则发表于最新上线的Cancer Research杂志,名为Ora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Reflects Prospective Risk for Esophageal Cancers。 研究人员表示,“细菌可能在食管腺癌(EAC)和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的发病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尽管目前的...

细菌促进癌症转移!《Science》再掀癌症新大陆!

2017-11-28

在以往的试验中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很多时候,细菌和癌症细胞是共存的。这促使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细菌与癌症的生长与转移具有怎样的关系?在结肠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想看看细菌是否会随着癌细胞的转移一起转移。这篇研究发现: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会随着癌细胞的转移一同转移!   这篇证实了细菌确...

Science:肠道不健康,或是口腔细菌在捣乱!

2017-10-24

《转》译是转化医学网原创编译类品牌栏目, 重点关注基因检测、细胞治疗、体外诊断、精准医疗等转化医学领域,旨在传递国外新技术、新动态,同时围绕这些领域的知名企业、专家观点、商业模式等也是《转》译关注的重点。 一个国...

为什么化疗不起作用?可能是细菌在作祟

2017-09-25

在科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人胰腺肿瘤内部某些细菌中含有一种可以导致化疗药物失活的酶。结果表明化疗基础上联合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显着优于单独化疗治疗。 该研究是魏兹曼科学研究所分子细胞生物学系的Ravid Straussman教授及其团队联合发现的。Ravid Straussman教授说,这些细菌生活在肿瘤内,甚至在肿瘤细胞内。我们首先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肿瘤内真的有细菌,然后再决定...

难怪胰腺癌那么难治,抗癌药都给细菌吃了!

2017-09-21

     肿瘤的盟友:微生物   每个人都是热闹的微生物殖民地——数十万亿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生活在我们的体内和体表。来自魏兹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Ravid Straussman博士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Todd Golub博士的研究小组...

妈妈的“坏”细菌,或真的促进孩子的自闭症~

2017-09-18

Nature:母鼠肠道“坏”细菌,促进后代神经发育异常 Nature[IF:40.137] ① 一些人和动物研究表明,母体的免疫激活(MIA)或对后代的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产生影响;② 孕鼠肠道如定殖有鼠共生分节丝状菌或能诱导肠道TH17细胞产生的人共生细菌,后代更易有MIA相关异常;③ 从孕鼠而来的肠道树突状细胞,分泌 IL-1β、IL-23和IL-6,...

研究发现肿瘤细菌能降解癌症药物

2017-09-18

图片来源:Tom Stewart/Corbis/Getty 多亏了一项偶然的发现,研究人员找到了为何化疗药物有时不起作用的其中一个原因。事实证明,癌细胞内的细菌会摧毁一些药物,使其变得无效。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 此项发现或许可解释为何药物“吉西他滨”在治疗胰腺癌患者时极少能成功。在113名胰腺癌患者中,有3/4的活体组织检查发现了摧毁“吉西他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