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赋能生物标志物研究,探索转化医学前沿高峰论坛
Twist多基因片段库助力解锁更多序列应用空间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我的2022】晶能生物总经理邹晓文:拥抱变化,敢于担当,确保样品检测数据按时交付,分担疫情风险

找到约158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JCEM】再续篇章!科学家绘制出糖尿病生化作用网络,开辟糖尿病治疗新世界!

2022-10-28

国外科学家团队领导绘制出了一个生化相互作用网络,帮助胰腺中称为胰岛细胞的特殊细胞产生胰岛素,从而揭示糖尿病的起源并揭示未来治疗的新目标。这项最近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研究发现,炎症会破坏这些相互作用,引发细胞压力的雪球效应,从而损害胰岛并使身体更难产生胰岛素。 https: //do...

百余位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共议“组学与未来” 第十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7)在“天府之国”成都开幕

2022-10-27

新闻快讯 News Sneak Peek ICG-17成都:医学与中西部生命科学发展专场,将于2022年10月27日开始-10月30日,在“天府之国”成都召开。 来自海内外20余位院士及百余位组学领域顶尖科学家参会。 ICG-17成都27日开幕 10月27日上午,第十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7)在成...

【STTT】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芝华等揭示脂质代谢在癌症转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2-10-25

2022年10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芝华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楠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共同通讯发表了题为“Dysregulated ceramides metabolism by fatty acid 2-hydroxylase exposes a metabolic vulnerability to target cancer...

脑科学“黑科技”——看看有巨大的潜力的“狠活”

2022-10-25

目前全世界有20%的人经受着神经系统紊乱的影响,其中一半和心理健康相关,影响近10亿人。对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产生效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柏拉图就开始探讨心理过程的本质,希波克拉底提出大脑是思维的器官。但之后的许多个世纪里,人们对大脑的认知一直停留在感性层面,直到16世纪首次从科学角度对大脑结构进行描述,...

揭秘!中外科学家合作从机制到干预,揭示了干细胞衰老的完整框架

2022-10-21

这篇综述,阐明了不同体干细胞类型的衰老相关特征,特别关注表观遗传变化、蛋白质稳态丧失和全身影响因素,包括慢性炎症、昼夜节律失调和代谢紊乱。科学家们对有机体干细胞衰老的调查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指出了干细胞衰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干细胞  干细胞促进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和大脑的组织发育、更新和再生。许多类型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以静止状态存在,但具有进入细...

可以逆转吗?—我国科学家找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肠菌“钥匙”

2022-10-20

动脉粥样硬化,这种因年龄增长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导致的动脉内膜病变,往往会在动脉壁形成“添堵的斑块”,导致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等。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宏伟团队与刘双江团队合作发现,来源于一种药用真菌的有效成分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他们进一步在肠道菌群里发现“秘密”,并找到了那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肠菌“钥匙”。相关研究近日日发表于《自然-代谢...

第八届N·GS组学创新开发者大会精彩来袭,聚焦组学科技全产业链创新,期待新技术、新算法、新基建快速普及到生命科学各场景

2022-10-19

第八届 N·GS组学创新开发者大会 浙江·杭州   疫情终会结束,新冠疫情三年来强力改变了世界,加剧了现有世界的割裂,我们无法短期内回到疫情前的全球化,也不愿在看了世界后再封闭起来;基因科技凭借核酸检测走进主流社会角角落落,科技、产业、学术有可能再次划分阵营;生命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快速从基因组学延展到多组学,大量数据的产生与...

最新!2022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发布:超8300位中国科学家入榜!朱健康、刘勇军、施一公排名前三

2022-10-17

排名公布 2022年10月发布的排名共收录来自22个学科领域的195606名科学家,其中标注美国(USA)的科学家78014名,占总收录人数的39.88%。标注中国大陆(CHN)的科学家7795,比第三版增加852人,超过日本,在全球排第5位。 生命科学领域中,共有845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进入榜单。其中,前100名是: 医学...

重磅嘉宾齐聚,科学·亚洲干细胞移植与临床应用会议即将开启

2022-10-13

干细胞领域的研究进展释放了其对各类疾病的治疗潜力,本次会议作为首都海智“创新链接”系列活动之一,将邀请国内外专家分享他们在该领域取得的最新成果,以及他们对于干细胞移植与临床应用的深刻见解。 2022年10月,科学·亚洲“干细胞移植与临床应用”会议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隆重举办。 本次峰会已成功邀请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邓宏魁、加州...

【Nature】重磅!科学家绘制出人脑发育多组学基因图谱

2022-10-08

在刚刚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已在不同的时间点,非常详细地研究了大脑类器官内的数千个单个细胞。他们的目标是用分子遗传学术来表征细胞,换句话说,将所有基因转录物(转录组)的总和作为基因表达的量度,同时将基因组的可及性作为调节活性的量度。然后,设法将这些数据表示为一种图谱,显示类器官内每个细胞的分子指纹。 https://www.na...

Cytiva重磅启动“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生命科学创新项目!

2022-09-29

十年仅两个新药在美上市,受挫再受挫的临床出海,暗示着FDA拒绝批准同质化的产品上市,只有真正的创新产品才能走出国门。 今年上半年,投资人对早期投资的关注度持续飙升,早期投资比例已经飙升至60%。源头创新的苗头出现了吗?产学研的转化好转了吗? 01早期投资关注度飙升至60% 行业共识认为,真正的源头创新首先是概念上的巨大突破,然后经过理论发...

AlphaFold开发者获300万美元奖项,“科学突破奖”今日揭晓!

2022-09-23

科学突破奖有“科学界的奥斯卡”之称,它表彰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学和数学方面的突破性成就。今年共有6位科学家获得生命科学科学突破奖。他们分别是DeepMind团队的Demis Hassabis博士和John Jumper博士;普林斯顿大学的Clifford P. Brangwynne博士和马普分子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所的Anthony A. Hyman博士;斯坦福大学的Emmanuel Mi...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团队等合作揭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

2022-09-21

肝肿瘤中最常改变的原癌基因CTNNB1 编码连环蛋白β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

【Science子刊】科学家确定了三种蛋白质:可在心脏病发作后维持心脏功能

2022-09-02

该研究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它的阳性临床前数据概述了这三种蛋白质的机制,这些蛋白质已被证明可以在小鼠心脏病发作后恢复其心脏功能。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o0699 “搜索引擎”Funsel  01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精准医学破译生命奥秘

2022-08-22

关于癌症的三个误区  01   谭蔚泓院士认为当下居民对癌症的误区不少,其中有三个误区需要再三强调。第一,癌症不是传染病;第二,得了癌症,也不要害怕,癌症是一个慢性病;第三,很多癌症都是可以治愈的。谭蔚泓院士连用两个“不要害怕”,以正视听,这也是中国肿瘤学大会如此看重肿瘤科普的原因所在。在日常工作中,他看到过许多谈癌色变的普通面孔,更深知癌症早防早治的重要性。 ...

中国“诺贝尔奖”揭晓——李文辉教授获生命科学奖

2022-08-21

8月21日上午,2022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因其发现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体为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药物的成就获得“生命科学奖”。李文辉,1971 年出生于中国甘肃,2001 年获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2003 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揭示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通过...

“快乐”科学家——29岁徐沛雨多次登上世界顶级期刊

2022-08-18

登上国际期刊 众所周知,《Cell》、《Nature》和《Science》作为国际学术界的三大期刊,具有极高的权威性。那么,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完美的反映了研究者的卓越能力。而徐沛雨的三次研究,一次发表在在《Cell》上,两次发表在《Nature》上。除此之外,徐沛雨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其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论文,包括《Molecular Cell》(分子细胞)...

【Cell】“无中生有”超能力?科学家不用精子卵子子宫培育出胚胎!

2022-08-08

2021年3月,在没有子宫的情况下,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Jacob 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机器子宫”,成功地让小鼠胚胎在里面发育了6天,经历了原肠胚前期到器官发生晚期的关键阶段。这项研究成果发布于《Nature》,如今,在没有精子和卵子的情况下,研究人员依旧成功培育出胚胎,该研究也发布于《Nature》。 https://www.cell.com/...

【Nature子刊】夏天怕晒伤?科学家确定控制皮肤再生的关键机制

2022-08-04

近日,该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CDK9 activity switch associated with AFF1 and HEXIM1 controls differentiation initiation from epidermal progenitors”,揭示了皮肤再生的关键机制。 皮肤再生,即受伤组织被新的组织取代。虽然我...

【Nature】科学家确定了癌症突变的内源性来源

2022-07-22

突变在癌症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突变都会产生可供靶向作用的弱点,而确定包含基因突变形式的人群中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对于公共卫生和基础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好处;癌症研究人员已经利用D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引发多种形式癌症的基因突变。 APOBEC3家族与癌症中一些最普遍的突变特征有关,然而,内源性APOBEC3酶与人类癌症基因组突变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使得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