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2025生命组学前沿技术及转化大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47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真迈生物发布新款国产高通量测序平台GenoLab,专家齐聚共话中国基因产业未来发展

2020-10-13

  2020年10月12日,真迈生物在深圳召开了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为主题的国产测序平台及应用创新论坛暨真迈生物新品发布会。会上,真迈生物重磅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款高通量测序平台——GenoLab,开启了国产基因测序仪在科研和临床应用领域加速普及和落地的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于军教授、浙江大学附属妇产...

博雅辑因完成4.5亿元B轮融资,将继续推进基因编辑技术临床转化

2020-10-13

  中国北京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2020年10月13日,博雅辑因,一家以基因组编辑技术为基础,针对多种疾病加速药物研究并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医药企业,宣布顺利完成4.5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三正健康投资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雅惠投资、昆仑资本跟投,公司现有投资者IDG资本、礼来亚洲基金、华盖资本、松禾资本跟投,持续支持公司发展。本轮融资资金...

总是被忽视的sgRNA,才是CRISPR基因编辑实验成功的关键!

2020-10-12

         瑞典当地时间10月7日,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科学家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其“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的方法”,阐述和发展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Cluster...

【快讯】求臻医学与Illumina达成深度合作,全力推进肿瘤大Panel基因检测体外诊断产品注册申报工作

2020-10-09

  求臻医学现有的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及泛癌种大Panel检测试剂盒、癌症早期筛查等多款检测产品,将在Illumina新一代测序仪NextSeq™550 Dx基因测序平台上完成注册报批。求臻医学将整合独立开发的文库制备试剂盒及生信分析软件,开发兼具性价比、易用性的体外诊断(IVD)试剂盒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基因检测,一键化出具解读报告,尤...

张锋赢得专利、憾失诺奖,细数CRISPR基因编辑三巨头之间的爱恨情仇

2020-10-09

  2015年,科学界最壕奖,也是诺奖风向标之一的科学突破奖授予了詹妮弗·杜德娜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此后每年CRISPR获得诺奖的呼声都很高。   大家一致认为,如果CRISPR获诺奖,詹妮弗·杜德娜和埃玛纽埃尔·卡彭蒂耶必然获奖,为CRISPR发展、应用和推广做出最大贡献的张锋同样被认为是热门获奖人选。   实际上...

【盘点】2020年基因编辑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2020-10-07

      基因编辑已经开始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应用中,这些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推进生命科学许多领域的发展,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基因功能到人类的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领域两位“宗师”David Liu及Jennifer A. Doudna合作,首次揭开了一种“最有前途”的碱基编辑器的3D结构,...

【行业动态】辉瑞通过“建立-购买-合作”策略助力基因疗法药物生产

2020-09-26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创建于1849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有降胆固醇药立普妥、口服抗真菌药大扶康、抗生素希舒美,以及治阳痿药万艾可等。它是中国最大的外资制药企业,连续多年入选世界500强。 ...

【Nature】重磅!CRISPR筛选识别182种免疫逃逸癌基因

2020-09-25

  人的健康主要靠免疫系统来维护的,如果免疫系统没有识别到异物并进行“消灭”,那么人就会生病,例如癌症。   今天介绍的是国外研究筛选工具可查找出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追杀”的基因。这样研究的意义在于:虽然免疫系统不能发现狡猾的癌细胞,但我们借助于基因筛查来发现对治疗有帮助的基因。  &em...

诺禾致源/华大智造/华为/智因东方联袂首发,基因大数据报告电子版开放免费申请

2020-09-25

图1:基因大数据报告发布仪式(来源/基因慧) 从左至右依次为智因东方董事长谷为岳、华大智造CIO单日强、华为云EI CTO罗华霖、中科院陈润生院士、诺禾致源VP吴俊、基因慧创始人汪亮 2020 第五届华为全联接大会 《基因大数据智能生产及分析行研报告》发布会 9月24日,11:10-11:40 ...

【新发现】稻米饮食引起基因组适应,东亚人肥胖和糖尿病风险更低!

2020-09-24

      一项国际研究最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一些东亚人群的传统稻米饮食引起了许多基因组适应性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降低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该研究由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科学家领导,并发表在《Evolutionary Applications》杂志上,题为“Genomic adaptations ...

【聚焦】桐树基因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推进肿瘤精准诊断!

2020-09-24

         2020年9月22 日,常州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树基因)正式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朗玛峰创投、翕然资本、江苏拓邦跟投。   此前,桐树基因于成立之初获得宁波博颐的天使轮投资,2018年获得复星医疗A轮投资。本轮融资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加...

【快讯】桐树基因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元生创投领投,朗玛峰创投、翕然资本、江苏拓邦跟投

2020-09-22

         桐树基因成立于2016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基因诊断研发、生产、销售的多平台、创新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肿瘤基因检测领域内的后起之秀,桐树基因的发展路径带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首先,公司搭建了以高通量测序为核心的系统化合规运营体系。公司的NGS基因检测服务已经完成...

【Cell子刊】诱导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编辑确定心血管疾病新疗法

2020-09-13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无病防病发生;二级预防是为了降低再次发生的危险及减轻致残率,即患病后防止再发病。最近有项研究通过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方向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该项研究于9月9日发表于《Cell Reports》,题目为:“ iPS...

【Nature子刊】基因组测序加快食管癌早筛

2020-09-08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新发病例25.9万例,死亡21.1万例,超过90%的中国食管癌为鳞癌,严重地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而在近日,国外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基因组学和统计学相结合可以来准确预测患者罹患食管癌的风险高低。   这项新的研究由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和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MBL-EBI)进行,并于9月7日发表在《Na...

【Cell子刊】诺奖得主新研究:关闭细胞“自杀”基因是癌症耐药罪魁祸首!

2020-09-07

  一旦负责凋亡的”自杀”基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将可能无限增值,最后形成癌组织。近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负责关闭细胞天然“自杀”信号的基因可能是导致乳腺癌和黑色素瘤细胞对免疫疗法耐药性的罪魁祸首。   该研究发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题为“BIRC2 Expression Impairs Anti-C...

【快讯】2020基因与出生缺陷预防论坛将于9月12日在上海举办!

2020-09-04

      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出生,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出生缺陷近达90万,占总出生人口的5.6%,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针对出生缺陷的严峻形势,我国一直推行三级预防措施,分别在孕前(一级预防)、产前(二级预防)、和新生儿(三级预防)期采用各种疾病筛查与诊断方案,预防大多...

【Nature子刊】新进展:OSMR基因可对抗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耐药性

2020-08-19

  胶质母细胞瘤是成人最恶性的原发性脑瘤。目前的治疗标准包括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肿瘤,然后使用替莫唑胺(TMZ)和电离辐射(IR)。尽管如此,肿瘤复发和治疗耐药仍使患者在确诊后的中位生存率不到18个月。胶质母细胞瘤中脑肿瘤干细胞(BTSCs)的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肿瘤治疗耐药和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BTSCs可以通过自我更新来补充体内的营养。   ...

【邀请函】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即将在武汉召开!诚邀您来!

2020-08-17

  第十五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15)将于2020年10月25日-31日在中国武汉举行。正如在4月8日第一轮会议预告中所述,武汉市“解封”三个月以来,大部分社会活动均已恢复,决战新冠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此,热诚邀请全球生命科学界与生物产业界的老师、朋友及同仁莅临会议。   ICG-15以“组学和人类健康”为主题,将从生命科学尤...

【Nature子刊】新进展!抑制TMBIM6基因可抑制原发性肿瘤的生长

2020-08-17

  TMBIM6是内质网(ER)应激的抑制剂,最初命名为BAX抑制剂(BI)-12。BI-1/TMBIM6是含蛋白3家族跨膜BI-1基序的成员。TMBIM6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样蛋白,可降低内质网ER膜表面表达的钙离子稳态。它在许多癌症类型中上调,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和肝癌。   在之前的研究中,TMBIM6的过度表达通过调节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