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84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时代周刊》2016全球最佳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有哪些?
每到接近年尾的时候,美国《时代周刊》都以“让世界更美好、更智能、更有趣”为宗旨,在全世界各类行业的发明中评选中出本年度最佳的“25项发明”,在今年评选的25项发明中,很多产品充满了奇思妙想,除了有索尼 Playstation VR 这样全球爆款的VR设备,也有备受果粉各种吐槽的 AirPod 无线耳机,当然我国的天宫2号空间站也在入选之列,这些发明不仅倾注了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科...
专访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倪崖教授:伦理冲突是辅助生殖技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是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试管婴儿就是使用该技术生育的婴儿。世界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被誉为继心脏移植成功后20世纪医学界的又一奇迹,激发了全球许多国家研究这一高新技术的热潮。辅助生殖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但随之也凸显了很多问题。 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
2016年生物医学每月大事件
1月:致命的临床实验 在6个参与者入院治疗后,由葡萄牙比亚尔制药商资助的在法国进行的1期临床试验在1月11日被叫停。这项临床试验的参与者均为男性,他们注册进行一种治疗精神障碍(如焦虑)的药物BIA10-2474的临床试验,其中一个参与者在治疗后死亡,其他4个治疗不同神经综合征的患者正在康复中。随后3月,一份来自法国国家药品卫生品管理局的报告指出该临床试验设计不合理,连续五天给患者...
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参观考察亿康医学检验所
2016年11月30日上午,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在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区委副书记、区长华源,副区长倪闽景等的陪同下莅临上海亿康医学检验所参观走访,并深入检验所实验室现场检查各项工作,亿康基因创始人陆思嘉博士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讲解介绍。 陆思嘉博士首先向翁铁慧副市长一行介绍了关于亿康基因的组建历程、人员结构、专利技术和发展愿景等方面情况。在谈到专利技术时,陆博士表示亿康...
肿瘤精准医学啥最热?
随着今年初国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的发布与实施,正式拉开了我国精准医学的序幕,癌症精准医学的理念也迅速渗入到了科研、临床与产业领域。2016年即将结束,这一年里,对于精准医学中关注度最高的肿瘤领域,大家最关心的是什么? 为此,“测序中国”联合“裕策生物”,并在贝壳社、基因慧、转化医学网的支持下,我们于2016年11月21日发起了“2016 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征集活动,经过“中国肿...
专访上海浦东转化医学联盟吴少辉副秘书长:转化医学的推动需要“桥梁”“平台”
2016年10月30日由国家卫计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转化医学联盟、上海新生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16上海张江国际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上海张江成功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内外院士与专家,就重大疾病防治精准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与发展趋势,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研究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转化医学网作为独家媒体支持...
2016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评选| 38位大咖精彩点评
2016年,“精准医学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相继成立,精准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由裕策生物创始人高志博建立的“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聚集了来自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其中不乏院士、“千人”,以及产业领袖。群内所谈论的话题围绕“肿瘤精准医学”,极具深度、高度及广度! 2016年即将过去,在“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成立一...
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通知(第三轮)
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通知(第三轮) (Bio-med and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2016)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清华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承办的2016年国...
Nature医学:肝炎病毒的诡计,诱骗肝细胞破坏免疫防御
11月14日,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及其同事在《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导致丙型肝炎的病毒,本身可通过阻断“唤醒肝细胞中免疫防御”的信号,来保护自己。 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免疫学助理教授Ram Savan说:“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患者对某些药物治疗没有反应’,并将帮助我们开发更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在美国,...
《自然》和《新英格兰医学》文章误解了精准医疗?
备受关注的“国家级”科研项目“精准医疗计划”,近期遭遇到了两年来最大的舆论风波,来自顶级学术杂志《自然》和《新英格兰医学》的两篇报道,似乎在表示精准医疗概念被“滥用”,肿瘤精准医疗理念的“失败”。一个由科学界二十余年工作延续而来的精准医疗计划(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是人类对医学理想的“海市蜃楼”,还是真的能构建人类未来健康与医学高楼大厦的基础?这一问题再次成为...
诺贝尔奖得主:细胞治疗有望成“医学第三大支柱”
11月1日-3日,2016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位诺奖得主特邀发言。生命科学是21世纪重要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关系人类的生存、健康,来听听诺奖得主如何展望未来的医学前景。 细胞治疗有望成“支柱” “现代科技可以让我们基于物理、化学的原理,解释我们自己身体内部的事情。21世纪,是更了解我们自己的生命科学世纪。”德国...
新的技术革命已经到来?继IBM Watson之后又一机器学习系统应用于医学研究
目前,科学家共发现了大约1100种能够穿透细菌细胞膜的抗菌肽,而这些抗菌肽编码基因中的大多数拥有大相径庭的序列特异性.近期,来自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机器学习系统,这种机器学习系统可以基于跨膜肽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现并设计新的阿尔法螺旋跨膜活性结构.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一种分类器形机器学习系统训练成为了一种支持向量机(SVM),这...
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推出中文电子周刊
2016年11月15日,全球医学界享有盛誉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集团总编辑杰弗里·德拉岑博士在上海科学会堂宣布《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文电子平台《NEJM医学前沿》正式发布,并称这一平台“将通过交流可靠的医学信息来解决中国亟待满足的慢病防治需求”。 中国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生活方式的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日益沉重的心血管疾病、脑...
顶级医学期刊:健康生活方式能对抗坏基因?
我们知道,不吸烟、控制体重和定期锻炼是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生活方式可以显著降低遗传性心脏病的风险。在遗传风险很高的人中,健康生活方式可以使心脏病发病率减少一半。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 “我们研究显示,DNA并不能决定命运,”这篇文章的资深作者,麻省总医院的Sekar Kathiresan说。“许多人将遗传风险视为不...
对“精准医学”要精准理解
“精准医学”这一概念,自2015年年初被美国总统奥巴马重提以来,一直被广泛推崇,成了医学未来发展趋势的代名词。不过,也是自那时起,大家做什么都想要与它挂钩,商家更是喜欢炒作这个概念。最近《自然》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分别发表的有关精准医学评论文章引发了不小的争论,让人不得不认真地思考“到底应如何看待精准医学”这一问题。 “精准医学不能惠及大部分患者”?...
肠道菌将成为你的私人医生?看技术创新如何颠覆医学概念
生物合成学家正在对细菌进行基因改造,但令人奇怪的是目前还没有这些基因改造细菌的监管标准。 新型生物合成公司Synlogic创建于马萨诸塞州剑桥。该公司设计了一种基因工程改造菌用于药物实验。这些工程菌到达胃部,可以吸收大量的氨,从而达到治疗一种罕见的代谢性疾病的目的。 这项治疗计划定于2017年进行临床试...
重磅!精准医学正式写入“十三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11月7日,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指南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这6大领域。旨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指导医药工业加...
电贺川普!这个医学黑科技能否如川普般登顶临床“总统宝座”?
今年的美国大选精彩(狗血)程度堪比美剧“权力的游戏”,比“纸牌屋”精彩100倍,让大洋彼岸的吃瓜群众们过足了选举瘾!虽然川普上台可能会对奥巴马政府诸如奥巴马医保甚至精准医疗项目造成冲击,但是在生物医学行业,这匹前途堪比川普的检验黑马——活检技术,是否会在未来不久入川普一样登顶医学界的“总统宝座”,着实让我等拭目以待。 &em...
陈润生院士:精准医学发展急需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11月1日消息,中国智谷大会于南京召开。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陈润生就大数据与精准医学发表了主题演讲。 陈润生指出美国在2005已经提出要开展精准医学研究,精准医学的概念虽然提出时间不久,但是已经备受重视。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以基因组为代表的分子水平的人类信息。陈润生解释道精准医学的核心就是组学大数据跟医学的结合,把大数据应用到临...
青少年突发心脏性死亡:提醒医生注重精密医学
一个13岁男孩的猝死事件,导致超过20个亲戚被错误地诊断为有潜在致命的心律失常的情况。根据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发表的一篇名为Mayo Clinic的研究表明,这种错误的诊断是由于遗传测试的不当使用和遗传测试结果的不正确解释造成的。 遗传心脏病学家和梅奥诊所的温德兰史密斯水稻突起死亡基因组学实验室主任Michael J. Ackerman博士说:“这个案例突出了当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