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转化医学网企业会员
赋能生物标志物研究,探索转化医学前沿高峰论坛
Twist多基因片段库助力解锁更多序列应用空间
转化医学网直播间

专家访谈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我的2022】晶能生物总经理邹晓文:拥抱变化,敢于担当,确保样品检测数据按时交付,分担疫情风险

找到约13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2021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创新论坛|第三轮通知|日程更新

2021-09-17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与药物研发过程相结合?目前进展怎样?有哪些关键问题需要考虑? 10月14-15日,《2021人工智能药物研发创新论坛》将在上海召开! 此次论坛将全面体现AI药物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制药公司、高校、AI制药技术公司、AI和互联网公司、CRO等多方的思想和见解,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该领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不容错过! ...

【Nature子刊】利用人工合成的新型凝胶可轻松培育出胰腺“类器官”,精确复制人体胰腺

2021-09-15

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与英国曼彻斯特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健康或癌变的胰腺细胞来培育微小胰腺复制品。他们的新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和测试治疗胰腺癌的潜在药物,胰腺癌是目前最难治疗的癌症之一,在肿瘤领域素有“癌症之王”的称号,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 使用可模拟胰腺周围细胞外环境的特殊...

【突破】人工智能预测阿尔茨海默症,准确率超99%!

2021-09-0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病因迄今未明。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老年性痴呆,它影响着世界上大部分老龄化人口。因此,早期诊断这种疾病以建立有效护理和改善患者生活的必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立陶宛...

【科研转化】贾伟平教授团队研发人工智能系统DeepDR 精准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21-06-04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贾伟平教授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该研究基于全球最大的眼底图像数据库,创新性研制迁移强化的多任务学习框架,构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智能诊断系统——DeepDR,实现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轻度到增殖期病变的全病程自动诊断,并能对眼底图像的...

【Nature子刊】让瘫痪小鼠再次行走!AAV载体递送人工合成细胞因子,成功刺激运动神经再生!

2021-01-19

  近日,波鸿鲁尔大学(RUB)细胞生理学系的Dietmar Fischer教授领导的科学家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首次成功地使瘫痪的小鼠再次行走。   这项治疗的成功有两个关键:一是人工合成的超白细胞介素-6(Hyper-interleukin-6,hIL-6),这种蛋白质能够刺激神经细胞再生。二是研究人员使用了腺相关病毒(AAV)载...

【新突破】人工胸腺由人类干细胞和生物支架构成,可作移植物造福胸腺疾病患者!

2020-12-14

  胸腺是人体中枢免疫淋巴器官,能产生胸腺素和免疫活性细胞,有防感染、稳定自身免疫监视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此外,胸腺还被喻为人的“寿命时钟”,是人体最早开始衰老的器官。   大多数人的免疫功能在50岁以后逐渐降低,50岁以后胸腺内只有少量胸腺组织,60岁以后胸腺内几无胸腺组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胸...

【行业动态】有趣!为糖尿病患者解疑答惑?诺和诺德正与微软合作开发一款中文人工智能机器人!

2020-11-28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有以语音和文本的方式向全国1.29亿糖尿病人口提供帮助,给许多人面临着管理病情的困难解疑答惑,提供相应帮助。微软和诺和诺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只有不到16%的人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疾病,因为糖尿病诊断晚、医疗护理不好、或者不了解控制疾病的最佳方法都影响了疾病的发展。   诺和诺德希望聊天机器人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

人工智能助力创新药物和诊疗技术开发研讨会在上海张江成功举办!

2020-09-12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需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集中于药物靶点的确认、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药物有效性的测试。AI技术可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诊疗技术,促进基础研究到临床技术的快速转化,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次活动邀请了药物研发科学家、人...

【倒计时3天】人工智能助力创新药物和诊疗技术开发研讨会

2020-09-08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尚存在较大挑战,急需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从而抢占先机。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集中于药物靶点的确认、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药物有效性的测试。AI技术可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诊疗技术,促进基础研究到临床技术的快速转化,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

【日程公布】人工智能助力创新药物和诊疗技术开发研讨会

2020-09-04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尚存在较大挑战,急需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从而抢占先机。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集中于药物靶点的确认、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药物有效性的测试。AI技术可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诊疗技术,促进基础研究到临床技术的快速转化,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期分会将聚焦...

【JAMA子刊】人工智能系统识别乳腺癌,准确度媲美放射科医生

2020-09-01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近日,瑞典有研究人员比较了三种人工智能(AI)算法识别乳腺癌的能力。事实证明,其中一种算法与普通放射科医生一样准确,该研究可能为将来乳腺癌的筛查提供指导。   该研究于8月27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分册(JAMA Oncolog...

【Science】人工蛋白质成功修复神经连接,改善记忆,有望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2020-08-30

  突触是神经回路中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它们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性并提供了交流的途径。在分子水平上,突触是高度动态的,它们的重塑对于脑生理的各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人脑在庞大的神经元网络中包含数万亿个突触。突触重塑对于确保有效接收和整合外部刺激以及存储和检索信息至关重要。   对此,来自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DZNE),英国和日本的研...

人工智能助力创新药物和诊疗技术开发研讨会

2020-08-07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药物研发尚存在较大挑战,急需重视前瞻性、战略性新方法、新技术、新策略的研究,从而抢占先机。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集中于药物靶点的确认、活性化合物的筛选、药物安全性的评估、药物有效性的测试。AI技术可助力新药研发和临床诊疗技术,促进基础研究到临床技术的快速转化,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

【Lancet子刊】人工智能算法识别前列腺癌精确度高达98%

2020-07-29

  2020年7月27日,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数字健康》(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表明,迄今为止,使用人工智能(AI)程序识别和表征前列腺癌是准确性最高的。   UPMC Shadyside的首席病理学家和病理学副主席、匹兹堡大学的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

【BioRxiv】新冠病毒的人工合成:仅凭基因片段便能复活完整病毒,还带绿色荧光!

2020-03-02

  导读:新冠病毒现有确诊数连日来稳中有降,疫情猖狂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要彻底地阻断新冠病毒的进一步扩散,疫苗和药物将是最可靠的防护盾。为加紧新冠病毒相关研究,活病毒的获取十分关键。   近日,瑞士伯尔尼大学的Jorerg Jores和Volker Thiel团队在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上,提出了基于反向遗传学的病毒构造策略:无需从病人样本中提取完整病毒,在病毒核酸序列发表一...

复旦儿科医院携手苏州BioX产研院正式成立遗传咨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2020-01-10

2020年1月7日,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与苏州BioX生命智能产业研究院合作的“遗传咨询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立仪式正式举行。中国科学院贺林院士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院长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旨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儿童遗传病的辅助诊断及遗传咨询领域的科技创新,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与遗传相结合的科研平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系国家卫...

【Nature】子刊:150秒内!人工智能术中快准狠诊断脑部肿瘤

2020-01-08

术中快速冰冻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术中决策,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与术后病理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准确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对于提供最佳的脑瘤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术中决策和手术目标因肿瘤病理而异,而现有的术中组织学检查方法耗时、费力,且受人工因素影响,限制了病理分析。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寻找精准而快速的术中诊断方法是当务之急。 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刊登在Na...

人工智能助力PD-L1病理切片定量判读

2019-11-18

2019年11月14~17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办,河南省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医师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病理学专业委员会、CSCO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中华病理学杂志、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会议暨第九届中国病理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在16日举行的...

肿瘤检测利器:液体活检正高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2019-01-17

如图所示,组织活检暴露出了诸多弊端。首先,组织活检具有滞后性。其次,肿瘤具有异质性,对于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的患者而言,仅取某个部位的肿瘤组织,并不能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此外,部分患者不适合做组织活检,受到手术的干扰之后,有些肿瘤有加速转移的风险,这不利于患者的治疗。201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活检患者会出现并发症...

当分子诊断邂逅人工智能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18-10-29

2018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隆重召开,分子诊断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盛会。百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洋智能科技)成功举办专题分论坛。 百洋智能科技作为中国新型医疗信息化领航者,致力于科技改善健康,率先实现了软件SaaS化、HIS院外化、决策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 、云计算、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