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适用!川大华西发文:靶向肝癌新方法
谷氨酰胺合成酶 (GS) 和精氨酸酶 1 (Arg1) 是广泛使用的病理标志物,用于区分肝细胞癌 (HCC) 和肝内胆管癌;然而,它们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
刚刚,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 Moungi G. Bawendi、Louis E. Brus 和 Alexei I. Ekimov以表彰其发现和合成量子点。
靶向新策略!浙大团队发现促进肝内胆管癌的进展新
肝内胆管癌 (ICC) 是一种预后不良的侵袭性恶性肿瘤。环状RNA和SUMO化在ICC发展中的潜在功能和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据诺奖委员会10月2日官方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及Drew Weissman,因其“发现核苷基修饰,从而开发出有效的抗COVID-19 mRNA疫苗”的重要贡献。
减肥“黄金时间”出炉!我国学者发现,早上7-9
中度至剧烈的身体活动(MVPA)对肥胖有保护作用。然而,一天中参与 MVPA 进行体重管理的最佳时间是有争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VPA的昼夜模式对MVPA与肥胖之间关联的影响。
让52%“不可手术”的肝癌患者“可手术”!中国
超过70%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被诊断为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和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抗体的联合治疗在晚期HC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中都取得了较高的肿瘤反应率。然而,很少有研究前瞻性地评估TKI加抗PD-1抗体是否可以将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细胞癌转化为可切除的疾病。
首次开发!同济大学开发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新策略
免疫治疗被认为是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的重大突破,尽管其抗肿瘤疗效有限。SCLC恶性程度高,异质性强,临床治疗难度大。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联合策略来进一步提高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疗效。
青蒿素“抗癌”再添新证!国内团队发文证实其可抑
结直肠癌(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超过50%的患者在诊断或治疗期间发生肝转移。转移的发生取决于一系列称为侵袭性转移级联的事件。目前,调节肝脏微环境中转移起始的潜在基因和途径尚不清楚。
“双管齐下”!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发现治疗结直肠
凋亡抑制蛋白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耐受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针对生存素蛋白的靶向药物极其有限。
“神药”二甲双胍,不止降糖!国内学者发现二甲双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代谢健康显示出有益的影响。然而,对一般人群,特别是非糖尿病患者的有益影响尚不清楚。
【Nature子刊】西湖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发现小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因其易转移而具有高度致死率。大多数SCLC具有TP53和RB1的失活突变。
【STTT】川大华西再发文:发现肝脏再生的调控
矿物粉尘诱导基因(MDIG)包含一个保守的JmjC结构域,具有去甲基化组蛋白H3赖氨酸9三甲基化(H3K9me3)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MDIG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转变促进细胞增殖。然而,它在肝脏再生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广泛的研究。
第九篇!曹雪涛团队再发文:揭秘肝癌新机制
肝癌的发生是由反复的肝细胞死亡和肝损伤引发的,介导细胞死亡和随后的癌变的潜在机制仍有待充分研究。免疫应答基因1 (IRG1)及其酶促代谢物衣康酸(itaconate)已知可抑制髓细胞炎症,目前正在确定其在肝实质肝细胞中的表达。然而,IRG1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仍然未知。
重大进展!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pH门控纳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最丰富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之一,在肿瘤抗原清除和免疫抑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STING”信号新功能!上海交大团队揭秘ST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根除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先天淋巴细胞。NK细胞诱导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优先事项。虽然胞质DNA传感在启动抗肿瘤免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NK细胞内在STING信号传导的作用尚不清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发文揭示肿瘤细胞特异性的治疗靶
H2BK120ub1通过激活下游组蛋白修饰通路和改变染色质结构,参与DNA转录和DNA损伤修复等多个重要的细胞过程。虽然有报道H2BK120ub1是由RNF20/40和CRL4WDR70介导的,但WDR70对H2BK120ub1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