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不要乱吃止痛药!哈佛医学院发现疼痛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肠道中的疼痛纤维和排在肠壁上的杯状细胞之间的分子串扰。这项工作显示,来自疼痛神经元的化学信号诱导杯状细胞释放保护性黏液,以覆盖肠道并保护其免受损害。该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疼痛不是一个单纯的检测和信号系统,而是在肠道中发挥直接的保护作用。
【Science子刊】神奇的脂质代谢!芝加哥大
饮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肝细胞癌(最常见的肝癌形式)的已知危险因素。除此之外,肥胖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西方社会肝细胞癌的主要促成因素。肥胖诱发肝癌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Nature子刊】中科院广州健康院李鹏课题组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所李鹏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a PD-L1-specific chimeric switch receptor augments the efficacy and persistence of CAR T cells via the CD70-CD27 ax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提升...
【Nature】神奇细菌竟能缓解吸烟危害!北大
众多研究表明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呈正相关,然而这种关联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姜长涛教授课题组报告尼古丁在吸烟期间在肠道内积累,并激活肠道AMPKα。并发现木霉菌是一种有效的尼古丁降解剂。木霉菌的定植可以降低小鼠肠道尼古丁浓度,并改善尼古丁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进展。该结果确立了肠道尼古丁积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中的作用,并揭示了人类肠道中一种具有代谢尼古丁能力的内源性细菌。
【JCI】清华大学胡泽平团队发现调节EGFR突
2022年10月17日,清华大学胡泽平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argeting acetylcholine signaling modulates persistent drug tolerance in EGFR-mutant lung cancer and impedes tumor relap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
杂志封面!研究人员制定了非侵入性监测肿瘤中关键
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 (TAM) 在确定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疾病进展中起主要作用。然而,监测这些细胞历来需要侵入性活检。路德维希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开发了一种策略,可以在活体小鼠的大脑和乳腺肿瘤中非侵入性地追踪被称为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癌细胞经常招募和重新编程这些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或TAM,以支持自己的生长并赋予抵抗治疗的能力。
【Nature子刊】非编码RNA翻译成蛋白质?
目前,我们已在大约30%的人类癌症中发现了RAS癌基因突变,但除了KRASG12C突变外,直接靶向治疗RAS在临床上仍不切实际。最近,有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蛋白是致癌RAS信号的正调控因子,且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STTT】浙江大学孙毅团队发现可诱导肺癌细胞
蛋白质类泛素化是由类泛素化激活酶、E2偶联酶和E3连接酶催化的。在各种类型的人类癌症中,类泛素化途径异常激活。之前的研究发现类泛素修饰E2 UBE2F在肺癌中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治疗靶点。虽然NAE抑制剂MLN4924/pevonedistat目前正在作为抗癌药物进行临床研究,但目前还没有选择性靶向UBE2F的小分子。
【Science子刊】震惊!国外大学团队研究发
胰腺癌,一种特别具有侵袭性的胰腺癌,即胰腺导管腺癌,其预期生存期不到六个月,有“癌症之王”的称号。该疾病难以治疗的特征包括:其抑制免疫系统的能力及其复杂的位置和结构,这使得手术和化疗的实施变得复杂。
【快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宣布五年战略:将推
近日,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England)公布了一项五年战略,旨在加速基因组学在NHS中的应用。新战略将基因组学置于致力为患者提供可持续的医疗保健模式的核心。 英国基因组计划 01 2012年12月,英国启动“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希望通过收集10万人的基因组测序信息来帮助科学家、医生更好的了解罕见病和癌症,创造一种新型基因组医学服务框架。 ...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
代谢重编程是各种癌症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包括全球第二高死亡率的结直肠癌 (CRC)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新陈代谢的改变会影响与 DNA 损伤相关的基因组稳定性。基因组 DNA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不断受到外源性和内源性 DNA 损伤剂的攻击,这可能导致复制错误。在没有及时和准确的 DNA 修复机制的情况下,可能会发生细胞衰老、细胞周期停滞,甚至细胞凋亡。有趣的是,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代谢重编程保护自己免受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利变化,包括 DNA 损伤
【Cell子刊】邵志敏团队再突破!瞄准细胞“铁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性的,区别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自噬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也意味着它可以被调控。从发生机制上讲铁死亡主要是在二价铁离子或酯氧合酶的作用下,催化细胞膜上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体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铁死亡”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形式,在肿瘤生物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关注。
【NEJM】中国科大附一院发布原创性脑卒中临床
10月13日上午,国际顶级医学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重磅发布脑卒中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研究论文题为:Trial of Endovascular Treatment of Acute Basilar-Artery Occlusion(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试验)。此研究针对动脉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12小时内,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能从动脉取栓治疗中获益;相比较最佳药物治疗,动脉取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死亡率。
【STTT】同济大学房健民等发现癌症干细胞的细
癌症干细胞(CSCs)被认为负责癌症的起始、生长、复发、转移和耐药。因此,靶向CSCs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然而,很少有具有功能胞外结构域的CSC特异性靶点用于开发抗体药物。
【Nature子刊】重庆大学团队等发现了抑制非
2022年10月8日,重庆大学团队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epatocyte phosphatase DUSP22 mitigates NASH-HCC progression by targeting FAK”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确定DUSP22是NASH发展为HCC过程的关键抑制因子,并强调DUSP22- FAK轴是该疾病的一个有前途的...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蔡志坚团队发现肿瘤
PD-L1+肿瘤衍生的细胞外囊泡(TEVs)引起全身免疫抑制,并可能对抗PD-L1抗体(αPD-L1)封锁产生耐药性。然而,PD-L1+ TEVs是否以及如何介导αPD-L1治疗耐药尚不清楚。
【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勇团队等
2022年10月1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勇团队与德克萨斯大学Zhang Nu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TGF-β-dependent lymphoid tissue residency of stem-like T cells limits response to tumor vacc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TRM和干细胞样T细胞之间的联系,TRM抑制...
【JNCI】中山大学牵头国际多中心合作,开发出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约40%的患者表现为早期结直肠癌(I期或II期),这部分患者大多可通过根治性手术获得临床治愈,但仍有20-25%的患者因肿瘤复发而死亡,识别这部分患者并给予手术后的辅助化疗至关重要。目前,这部分患者的识别主要依赖于临床-病理风险因素,包括肠道梗阻、肿瘤穿孔、淋巴结清扫数量、肿瘤分化、脉管癌栓、神经束浸润、微卫星稳定状态等。
【JCO】59家医院参与试验!中国医学科学院王
2022年10月7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王洁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Toripalimab Plus Chem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ive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