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清华医学院饶子和/娄智勇团队等发现
病毒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生命形式,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许多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病毒的认识,如RNA聚合酶和逆转录现象的发现、冷冻电镜技术发展、基因治疗载体技术等,都来源于对病毒的研究。
【PLOS BIOL】古代化学解释为什么生物使
近日,一项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K.)的研究发现,一种简单的双碳化合物可能是细胞出现之前新陈代谢进化的关键参与者。此发现为生物前化学(prebiotic biochemistry)的早期阶段提供了重要线索,并揭示了ATP是如何成为当今所有细胞生命的通用能量载体。
【PNAS】北大肿瘤医院吴健民/季加孚团队发现
胃癌指的是原于胃部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且预后较差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全球,胃癌是第二最有可能导致男女病患死亡的癌症。胃癌在东亚国家的发生率尤其普遍。男性一生中,有50分之一的机会患上胃癌。在我国,胃癌的新发病例数约占全球新发病例数的44%。
诺贝尔化学奖即将揭晓——一个与生命科学紧密相连
自1915年开始,诺贝尔化学奖开始对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成就给予肯定——1915年,此奖项被授予德国有机化学家理查德·威尔斯泰特,以表彰其对植物色素,特别是叶绿素的研究。又例如:1958年,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因其对蛋白质结构的研究,尤其是胰岛素研究,而获此奖;1972年,美国生物化学家克里斯蒂安·安芬森因其“在核糖核酸酶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关于氨基酸序列与生物活性构象之间的联系”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回顾近些年获奖情况,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正越来越多地被诺贝尔化学奖所认可。此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向人们透露着这样一个信号: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索,将更趋向与其他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而我们也将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来共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最新研究:每天2-3杯咖啡,心脏更健康,还能活
在这项大规模的观察性研究中,研磨、速溶和脱咖啡因的咖啡与心血管疾病或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的发病率和死亡的同等减少有关,”Peter Kistler教授说。“研究结果表明,轻度至中度摄入研磨咖啡、速溶咖啡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应被视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Nature子刊】靶向衰老细胞有望对抗炎症和
9月27日,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梅奥诊所Robert和Arlene Kogod老年中心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Rejuvenation of the aged brain immune cell landscape in mice through p16-positive senescent cell clea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在衰老...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世界不可能失去另一半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据诺奖委员会10月3日官方消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因其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genomes of extinct hominins and human evolution" )
你有好好刷牙吗?新研究表明口腔疾病会引发阿尔兹
阿尔兹海默症(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是医学界最大的谜团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AD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死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约占这些病例的70%。但是目前仍未找到其发病机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已经证实,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存在多种口腔致病微生物种群,并且这些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能够有效缓解阿尔兹海默症的病程。
【STTT】浙江大学李兰娟/郑树森揭示肝细胞癌
9月28日,浙江大学李兰娟和郑树森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Intratumoral bacteria interact with metabolites and genetic alteration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生物群与宿主代谢、表观遗传和...
【Nature】最新小鼠研究发现,性别和年龄决
人类的寿命有多长?长期以来,长寿,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一直持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一个人的DNA会塑造他们的衰老方式,影响他们的寿命。但是,对于是否存在对寿命和寿命的真正遗传控制,一直存在争议。
【Science子刊】震惊!研究发现肥胖竟是一
最近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表明肥胖主要是一种神经发育疾病,在关键的个体窗口期间受到营养物质的强烈影响,表观遗传机制调节神经发育。然而,人们对它们在建立和维持大脑能量平衡回路中的作用知之甚少。雄性和雌性小鼠下丘脑弓形核(能量平衡调节的关键位点)中产生了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甲基组和转录组,这些时间点跨越了肥胖风险发育编程的既定关键窗口的关闭。研究发现,产后表观遗传成熟具有明显的细胞类型和性别特异性,并且发生在富含人类体重指数遗传性的基因组区域中。
【柳叶刀子刊】长期感到孤独会减弱大脑功能,女性
近日,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eClinical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题为“Different loneliness type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brain structure in midlife: Findings from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的研究报告。该研究旨在分析不同孤独类型,认知功能和区域脑容量之间的关系。...
【Cell】基于35种癌症类型的研究:揭示癌症
癌症—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已经探索了几个世纪,但与癌症相关的真菌却很少被探索。真菌存在于个别肿瘤类型中,并有助于食管癌和胰腺癌的癌变作用,但它们的存在、身份、位置和在大多数癌症类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哈佛大学针对近20万人的新研究:不超重的人减肥
体重控制是预防和管理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的主要和有效策略之一。试图减肥不仅在超重个体或肥胖个体中很常见,而且在较瘦个体中也很常见。此外,目前针对长期体重变化和在尝试各种减肥策略(WLS)后患II型糖尿病(T2D)风险的研究不足。研究人员通过各种WLS(低热量饮食,运动,低热量饮食和运动,禁食,商业减肥计划,减肥药或最后3种统称为FCP的策略的组合)减掉4.5 + kg的个体之间比较了高达10年的体重变化和24年T2D风险。
【Cell】颠覆经典认知!中法科学家在细菌中实
细胞器组成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器官,协助细胞进行正常工作。例如,细胞核储存了基因组DNA;而线粒体则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内质网是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基地。根据细胞是否拥有如细胞核等复杂的细胞器结构,所有生物被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大类。这一基础概念是现代生物学分类的基石。 细菌没有细胞器,因此被归为了后者。虽然,近几年有研究在细菌中发现了高度特化的区室结构,但与真核细胞内那样结构复杂而功能多样的细胞器仍然相去甚远。那么,细菌是否能够合成与真核细胞器高度相似的结构呢?如果细菌中出现了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又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Science】哈佛最新研究表明:癌症会中和
始于迅速生长和分裂,并最终扩散的肿瘤细胞变成癌症出现在体内。但是,是什么使这些新生的肿瘤细胞能够避开身体的免疫系统,该系统是为了识别和抵御来自这些缺陷细胞的攻击而建立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长期以来一直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其可能是解锁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的关键—这些疗法可以禁用肿瘤的颠覆性操作并允许免疫系统发挥作用。
【Cell子刊】上海科技大学季泉江团队开发出高
基因治疗受到大型簇状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 (CRISPR) 效应物(如 Cas9 和 Cas12a 核酸酶)的低效递送的限制。Cas12f核酸酶是目前最紧凑的CRISPR基因组编辑器之一。然而,可用的高效Cas12f编辑器工具包是有限的。
一天4篇Nature! 中科院朱敏院士团队“从
“颌”是指可以上下开闭的嘴巴;而颌骨就是指上颌与下巴。大约在4.5亿年前,一些原始脊椎动物发育出了上下颌,从而提高了取食和环境适应能力。随后,有颌脊椎动物迅速向广阔的生态位辐射演化,演化出了包括人类在内的绝大多数脊椎动物。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然而,这一跃升具体发生在何时、何地,又是如何发生?长期以来,科学家们由于缺乏关键的化石证据,一直无法重建有颌脊椎动物的早期演化史。
【Nature】中科院施一/高福团队首次解析埃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确定了埃博拉病毒L蛋白与四聚体VP35复合物的结构。经过结构分析表明,埃博拉病毒L具有丝状病毒特异性插入元素,对RNA合成至关重要。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百年历史的药物suramin可以在酶测定中抑制埃博拉病毒聚合酶的活性。这不仅为防控埃博拉疫情提供了候选治疗方案,也为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方向。
【Cell Research】浙江大学黄河/王
针对T细胞恶性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面临重大挑战,挑战包括CAR-T细胞之间的自相残杀和原始细胞产生的产物污染。由健康供体T细胞产生的同种异体CAR-T细胞可以提供即用型无原始细胞的治疗产品,但它们的应用可能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宿主排斥而变得复杂。在这里,浙江大学团队开发了健康的供体衍生的靶向CD7的CAR-T细胞(RD13-01),这些细胞具有遗传修饰功能,可以抵抗细胞间的自相残杀,GvHD和同种异体排斥反应,并增强抗肿瘤功能。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