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等团队
2022年10月26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刘洪团队,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Leng Han以及华中科技大学郭安源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通讯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characterization of autophagy-related molecular features fo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 autophagy...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叶招明教授团队揭示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目前,根治性手术联合新辅助和化疗已成为骨肉瘤治疗的标准化方法。尽管化疗的疗效显著提高,但骨肉瘤的临床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约三分之一的骨肉瘤患者对化疗药物反应不佳,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性疾病,其 5 年生存率仅为 5-20% 。因此,化疗耐药性和免疫逃避已成为骨肉瘤治疗的主要挑战,需要更有效的策略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Nature子刊】中国医学科学院詹启敏/刘芝
食管癌是最具侵袭性的癌症之一,为全球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我国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50%。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食管癌的主要病理类型,其五年生存率约为30.3%。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遗传基础和潜在的突变机制对于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至关重要。在近10年内,研究人员已从不同角度——例如从不同人群、多区域测序和组学整合分析等——描述了ESCC的遗传景观(genetic landscape)。基于基因组测序,这些研究探索了ESCC肿瘤发生过程中的驱动突变、突变过程和关键通路/克隆动力学。一些复发性突变基因(例如NOTCH1,ZNF750和NFE2L2等)、与饮酒相关的突变过程、铂基治疗的效率由此被发现。然而,尽管其中一些研究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人们对于基因组结构变异(SV)及其机制的分析依然是有限的。
【JCEM】再续篇章!科学家绘制出糖尿病生化作
一百年前,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自那时起,科学家们开始了解很多关于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以及潜在治疗方法。胰岛素前体胰岛素原的异常生物合成和分泌发生在 I 型和 II 型糖尿病中。炎性细胞因子与两种形式的糖尿病的胰岛应激和功能障碍有关,但其机制仍不清楚。
【Science】西湖大学朱听课题组历经六年终
为了合成具有构建镜像生物系统目的的手性倒置核糖体,需要制备千碱基长的镜像核糖体RNA,这些RNA构成了镜像核糖体的结构和催化核心,约占其分子质量的三分之二。大型镜像酶和RNA对于构建镜像生物学和相关应用十分必要,但这些组分的合成仍然面临挑战。
【Nature子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翔等团队
自噬,又称巨自噬,是一种进化保守的溶酶体降解分解代谢过程,细胞通过从受损的细胞器和蛋白质中回收营养物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自噬是抗癌治疗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科学家们为理解和克服自噬介导的治疗耐药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这些努力在临床应用中均未取得成功。
【Cell Research】哈工大黄志伟团队
CRISPR/Cas系统,是原核生物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用于抵抗存在于噬菌体或质粒的外源遗传元件的入侵。为存在于大多数细菌与所有的古菌中的一种防御机制,以消灭外来的质体或者噬菌体的DNA
【Nature子刊】“点击”化学的又一应用:精
生物标志物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通过观测生物标志物,临床医生能够更详细地了解患者个体的生物学和疾病情况——例如,从血液或组织样本中诊断疾病,预测治疗是否对个体有效,以及确认到达患病细胞的药物量等等。但是,找到这些生物标志物却并非易事。为了诊断疾病,科学家们需要识别出那些仅由某些患病或癌细胞生产的蛋白质。
同日两篇Cell!研究发现靶向肿瘤内真菌是潜在
2020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癌症生物学家Ravid Straussman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几个研究小组在肿瘤环境中发现了细菌。然后,他和其他科学家开始思考:如果肿瘤是细菌的家,那么微生物组的另一个主要居民——真菌呢?
【柳叶刀子刊】南医大沈洪兵、胡志斌教授团队首次
从血液来源的 DNA 中检测到的镶嵌染色体改变 (mCA) 是克隆性造血起源的大型结构改变,并且与各种疾病有关,例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感染和实体癌。该研究旨在调查 mCA 是否会增加肺癌风险,并修改多基因风险评分 (PRS) 对肺癌风险预测的影响。
【STTT】中国医学科学院刘芝华等揭示脂质代谢
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已认识到,癌细胞通过重组脂质代谢来存活和繁殖,但脂质代谢在转移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Nature子刊】肿瘤缓解率高达80%-10
被称为“癌症之王”的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据柳叶刀杂志记载,胰腺癌确诊后的五年生存率约10%,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是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胰腺癌诊治困难主要在于其起病隐匿、转移迅速。
母子分离,眼睑缝合——哈佛大学幼猴试验遭受抨击
灵长类动物学家和动物权利活动家谴责哈佛大学神经学家Margaret Livingstone实验室对猴子的研究。他们说,这项工作既残忍又不道德,其中包括将新生幼猴从母亲身边取出;在2016年的两个案例中,将幼猴的眼睑缝合起来,以了解灵长类动物的大脑是如何处理面孔的。但一些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研究对理解人类视觉至关重要。
“水果大荟集”,一览各式水果的神奇抗癌治病功能
众所周知,水果不但富含各种维生素营养,而且能够促进消化、减缓衰老、减肥瘦身、保养皮肤、明目清神、美容养颜、抵抗癌症和降低胆固醇等。今天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四种水果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机制。
【Research】上海交大肖华/曹成喜教授联
人类微生物组在维持我们的身体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口腔微生物群,包含近 800 个物种, 2000 万个非冗余基因,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菌群。作为连接外部环境与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第一道枢纽,口腔微生物群失调会导致系统性疾病,包括肺癌,这是全球所有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大多数微生物组的研究是通过测序方法进行的,这些方法提供了有关微生物组的分类组成和功能潜力的有价值信息。然而,基于物种分类变化的分析往往不能准确反映其功能上的改变。对微生物组的功能特性进行表征是理解其在疾病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功能分析依赖于蛋白质检测,这是基于质谱的宏蛋白质组学的优势。
【Nature子刊】施一公团队再突破!新研究或
抑制γ分泌酶活性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治疗策略。MRK-560是一种选择性抑制剂,对PS1的效力高于PS2,PS2是γ分泌酶催化亚基的两种亚型,尽管如此,其潜在机制仍然难以捉摸。
【Science】脂肪肝“重男轻女”?植根于免
众所周知,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存在着性别特异性差异。同样为人熟知的是,某些与代谢疾病或其他疾病相关的基因会在进化过程中被选择留存下来——因为这些基因能够适应其他状况。最近一项研究将上述两个概念联系在了一起:研究团队利用小鼠模型表明,肝转录因子BCL6在确定雄性与雌性小鼠遗传程序活性、以及由此小鼠在不同条件下的存活率发挥着关键作用(see the Perspective by Waxman and Kineman) ;雄性小鼠具有BCL6高表达,因而受到保护免于被感染,但容易患代谢性疾病——在磁性小鼠中,研究者观察到了相反的情况。
【Nature子刊】最新!首尔大学研究人员揭示
2022年10月22日,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PD-L1-directed PlGF/VEGF blockade synergizes with chemotherapy by targeting CD141+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pancreatic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化疗诱导...
【NEJM】8万人10年随访,结直肠癌筛查金标
结直肠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据CA Cancer J Clin发布的GLOBOCAN 2020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数据,结直肠癌(10.0%)新发病例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乳腺癌(11.7%)和肺癌(11.4%);同时,结直肠癌(9.4%)也是世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仅次于肺癌(18%)。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干预窗口期长、早期干预生存获益良好,是最适合人群筛查的癌种之一,为癌症早筛领域所重点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良性息肉经过一系列遗传和表观遗传学变化发展而来,此过程大约需要10-15年。结直肠息肉极为常见(50岁以上人群中约一半有息肉),但仅有一小部分息肉发展为癌症。
【PLOS MED】伦敦大学25年研究发现:睡
2022年10月18日,伦敦大学的研究团队在PLOS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sleep duration at age 50, 60, and 70 years with risk of multimorbidity in the UK: 25-year follow-up of the Whitehall II cohort stud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
栏目推荐
【Nature子刊 |
【Science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