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恶性肿瘤,RNA要在靶向疗法领域插一脚
二十年前,科学家发现短链的RNA即微型RNA能够帮助细胞微调基因的表达。当细胞瓦解或失去一部分微型RNA,就有可能表达紊乱,通过提高微型RNA的水平就有可能治愈肿瘤。
EBioMedicine:肠道菌群或可影响HI
最近,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EBioMedi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巴伦西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ART)疗法的HIV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患者机体肠道菌群对其免疫恢复的影响,研究者发现,患者机体的免疫恢复和对疗法产生反应的一类特殊的肠道菌群的行为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肠道菌群的行为似乎是患者机体免疫恢复的原因和结果。
17岁青年“一吻致死”的背后玄机
被吻导致脑卒中,不是第一次了。2011年,一位44岁新西兰女子就被恋人在颈部上亲吻后,发生脑卒中导致偏瘫。所幸,经过溶栓治疗康复。
抽2毫升血即可检测早期肾癌
9月5日,在汉召开的国际泌尿生殖系肿瘤高峰论坛暨中国肾癌联盟华中区中心成立仪式上,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章小平教授表示,该院专家团队经过3年研究,发现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中一个指标,可大大提高肾癌的早期检出率。
足跟血筛查要不要做?来看看新生儿筛查的是是非非
因为出生缺陷率高。据卫计委2001~2006年以医院为基础的出生缺陷检测结果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呈逐年上升势头,每年有80万~120万出生缺陷儿诞生,占全部出生人口4%~6%。
上海生科院发现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长链非编码RN
8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FASEB Journal 正式发表了题为Down-regulation of Risa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by enhancing autophagy 的研究论文。
遗传分析发现使用了50年的脑癌细胞系身份有误
瑞典Uppsala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分型和基于芯片的基因表达谱技术,比较了ATCC的U87MG细胞系和Uppsala大学的U87MG细胞系,以及约五十年前用来开发该细胞系时使用的肿瘤样本。这项研究结果近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中国研发出推动癌症精准治疗发展的新技术
中国研究人员5日在英国《自然·方法学》期刊网络版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可高效控制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从而实现对癌细胞的定向干预。
赫玛团队:精准医疗为白血病病人带来生的希望
我国有500万以上的白血病病人,发病率位居35岁以下人群恶性肿瘤的首位, 5年28%的存活率,让无数家庭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中。
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完成,未来亚洲非洲可能有20亿
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完成,可作为参考标准用于医疗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完成寨卡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可为识别被寨卡病毒感染的血液提供参考,更有利于诊断由寨卡病毒引发的相关疾病。
超声基因治疗:治疗心脏病和癌症的新方法
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登文章指出,结合超声能量和超声微泡在细胞上打孔可能成为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作斗争的新工具。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称这种基因治疗方法为声孔效应疗法。
努帕·拉杰什:新药可能使骨髓瘤变成一种不致命的
在2016第三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中美院士论坛上,努帕·拉杰什谈到了她的实验室最新研究动向。第一是基础研究;第二是新药研发。
CRISPR让致命疾病“弃恶从善”
肝脏疾病酪氨酸血症I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医生通常使用药物治疗。然而,这种治疗是终身的,并且仍然存在肝癌的残留风险,通常是通过原位肝移植治疗。现在,美国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通过删除一个疾病相关的基因,他们可以把曾经致命的疾病,转变成一种良性的形式。
从肠道菌群到肠道病毒群
肠道菌群早以已经成为热点科技新闻概念,其核心要点是肠道内细菌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实肠道菌群自己身体内也有另外一种生命,就是细菌病毒,又称为噬菌体。
用微生物做癌症杀手,这些研究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科学在不停地进步,但是癌症依然是人类难以攻克的一个疾病,不同的治疗办法也是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研究的大热,就有科学家把这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看看能不能用这小小的不起眼的微生物来解决一直困扰人类的疾病。
栏目推荐
| 聚焦药靶-NTR |
| 【精华回顾】李涛教 |
| Cell重磅!樊嘉 |
| CAR-T绝杀实体 |
| “笑一笑十年少”, |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