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61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统计技术帮助癌症研究人员了解肿瘤的构成 针对性护理

1970-01-01

今天,在西雅图举办的2015联合统计会议(JMS2015)上研究人员提出了用于分析新一代测序数据的新的统计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研究不同生物体的基因,如人类肿瘤,而且能够提出个性化的癌症治疗方案。 北岸大学医院计算机基因组和医学研究所项目主任,芝加哥大学生物统计学副教授Yuan Ji,在他的题目为“人类癌症异质性的贝叶斯模型”演讲中,...

GEN:制药公司争相布局CAR-T领域,“行路难”待解决

1970-01-01

免疫治疗可谓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人们高呼着:治愈癌症不是梦。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日趋白热化,许多制药公司也在纷纷追赶这一狂潮。不过,Terumo BCT公司的专家Tim Taga近日在GEN网站撰文称,尽管CAR-T疗法表现出惊人的潜力,不过公司在制造这些细胞时仍面临一些重大问题。 大约二十年前,Taga就开始关注CAR-T细胞的...

Nature:风口浪尖上的CRISPR基因编辑

1970-01-01

“扯淡!”,这是哈佛医学院生物工程师Kevin Esvelt看到去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时,口中冒出来的第一个词。这项研究工作描述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将突变插入到了果蝇中,并且这种突变可以传递给几乎所有的果蝇后代。尽管有趣,这份研究报告却让Esvelt感到不安:如果基因工程果蝇从实验室中逃出,突变有可能会在整个野生种群中迅速传播...

Nature发布心脏病重大发现

1970-01-01

由麻省总医院(MGH)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鉴别出了引起常见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 MVP)的第一个突变基因,当前有大约2.5%的人口受累于这一心脏瓣膜疾病。在发表于《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该研究小组报告称在三个具有MVP 遗传史家族的受累成员中他们发现了DC...

成本飙升,中药即将成为贵族药

1970-01-01

2015年7月14日,国家商务部官网发布《商务部市场秩序司2015年度药品和中药材流通网上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维护项目公开招标公告》。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为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中药材野生、种植等都属于农副产品范畴,一直存在散、乱、杂的局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的...

美生物公司为引用付费遭批

1970-01-01

在这个令人昏昏欲睡的8月,科学家的愤怒如火山般爆发了。其背后的原因是美国赛业生物公司―― 一家提供研究用转基因大鼠的服务公司――似乎在给作为该公司客户的研究人员提供现金,前提是科研人员在发表的论文中引用其产品。但该公司发言人表示,这只是一场误会。 据赛业生物公司发言人Austin Jelcick称,事件在6月底发生,当时该公司发出的...

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在上海启动

2015-08-19

  上海曙光医院19日披露,刚刚结束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生物大数据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高炬教授领衔的课题“心血管疾病与肿瘤疾病中西医临床大数据处理分析与应用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医院方面表示,该项目首次对两类重大疾病进行1000万级病人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首创从大数据角度研究中医...

《最强大脑》记忆达人杨万里淋巴癌去世年仅31岁

2015-08-19

  今天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组透露,节目第一季选手杨万里,因患淋巴瘤于8月7日去世,年仅31岁。杨万里因在五天之内清楚记忆101只外形相似的斑点狗而闻名。他曾参加过中国脑力锦标赛,被认为是最厉害的种子选手。   杨万里曾在节目中说过,希望能够证明自己来过这世界。没想到却在一年后因为淋巴瘤而离开人世。节目组表示之所以在时隔十天之后才...

日本研究实验成功利用ES细胞制造出“胃”

2015-08-19

  据日本NHK电视台8月19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团队使用老鼠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实验,他们利用构成老鼠体内各部分组织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细胞)成功制造了大小约为3毫米的“胃”。   据了解,该项研究是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高级主任栗崎晃等研究团队成员所共同完成的。   该研究团队在老鼠体内的ES细胞...

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生物钟的机制

1970-01-01

研究人员发现,在白天神经元中高钠离子通道活性会开动细胞,最终唤醒动物;在夜间高钾离子通道活性会关闭细胞,使动物入睡。更好地理解这一机制能够有助于研发新药物解决与睡眠-觉醒问题有关的生物钟困扰。 十五年前,一只奇怪的突变果蝇吸引了西北大学生理节律专家Ravi Allada博士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因此引导着神经科学家在最近发现了动物的生物钟是如何做到在早上醒来,在晚间睡眠...

“细胞红娘”蛋白研究取得新突破

1970-01-01

加拿大研究人员在理解一种扮演“细胞红娘”角色的重要蛋白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个被称为Netrin1的蛋白可将细胞汇集在一起,并维持细胞间的健康关系。深入了解Netrin1蛋白的作用或为治疗大脑功能退化开辟新道路。 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和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取得的此项突破建立在小鼠胚胎模型基础上,小鼠模型在研究蛋白相互作用方面至关重要...

Cell子刊:肠道菌竟会影响你的眼睛?

1970-01-01

   科学家们发现,有些肠道菌能够影响眼睛,触发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Immunity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肠道内特定细菌生产的蛋白与眼部蛋白很类似。这种蛋白能在肠道启动一些T细胞,T细胞活化之后就会跑到眼睛里去搞破坏。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美国大约有四十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在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免疫系统的T细胞入侵眼部并破坏其中间层。所有...

贺福初院士权威期刊发表肝癌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出TFII-I 发生SUMO化修饰参与了肝癌细胞增殖。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期的《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杂志上。 任职于复旦大学的贺福初(Fuchu He)院士及Fan Zhong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贺福初院士是国际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

诺奖得主发表老年痴呆症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标志是:有毒的蛋白片段(称为淀粉样β蛋白)聚集在一个人大脑的神经元之间。神经元本身制造淀粉样β蛋白,因为不明的原因,它的积累最终会导致记忆丧失、人格改变和其他症状,这种退行性疾病的患者经常遭受这些折磨。 最近,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确定了一系列自然发生的分子步骤――称为一个通路,可抑制淀粉...

两篇线虫论文被证实图片造假

1970-01-01

   佛罗里达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两项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伪造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应激应答数据 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调查结果指出,分别在2013年和 2014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其第一作者伪造了几张图片的数据,这两篇论文主要报道了参与线虫应激应答过程中的转录因子,目前论文已经被退回。 发表在2...

Nature子刊:基因治疗可以做得更好

1970-01-01

   通过RNA干扰(RNAi)特异性沉默致病基因,是很有前景的一种治疗策略。这样的基因治疗主要通过反义寡核苷酸(ASO)和siRNA来实现,不过它们在活体内都面临着一些问题,往往不能有效实现组织递送和细胞摄取。为此,科学家们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杂合寡核苷酸。 ASO与细胞中的目标mRNA结合之后,内源RNase H1就会将这种mRNA降...

军事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1970-01-01

   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大连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证实,去泛素化酶OTUD3调控了PTEN稳定性及抑制了肿瘤形成。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7日的《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任职于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和大连医科大学的张令强(Lingqiang Zhang)研究员。张令...

重磅: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出炉 部分大学表现逆天(含深度分析)

2015-08-19

  顶尖高校表现依旧强悍   从今年的总体立项情况看,上海交通大学依然高居第一,总立项数高达885项,立项总金额4.879亿,相比去年的822项再前进一步,浙江大学以712项目位居第二,立项总金额4.032亿,依然保持了出色的表现,从立项的总体数量上看,上海交大和浙大两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霸主高校已经雄踞前二很多年了,而这个...

干货:ASCO发布乳腺癌生物标记物临床实践指南

2015-08-19

  近日,刊登在国际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文章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的科学家阐述了一项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即利用生物标志物来对转移性乳腺癌女性的系统性疗法提供指导性的决策;研究者表示,这篇文章的目就是推荐利用合适的乳腺肿瘤生物标志物实验的结果来帮助指导转移性乳腺癌的系...

研究评估了遗传性乳腺癌和卵巢癌多基因检测产品的作用

2015-08-19

  这项研究近日发表在了《JAMA Oncology》杂志上,来自马萨诸总医院,斯坦福大学和其他方面的研究人员使用多基因产品测序,在超过1000名具有个人或者家族性乳腺癌/卵巢癌遗传史的BRCA1/BRCA2阴性突变患者中,来寻找可能的临床风险。   该团队后来集中关注于40名志愿者,她们都有被认为是有害的基因突变,而另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