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锁蛋白组学临床潜能:多组学驱动的队列研究与精准医学研究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5476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据说这个患自闭症的5岁男孩会心灵感应

2015-11-18

5岁的Ramses Sanguino与一般的小孩不一样。这个小男孩会心灵感应,能猜出他母亲随机写下的数字。他的母亲随后将他做心灵感应的视频发到了网上,引起了一名科学家的注意,该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Ramses的能力。 Ramses患有高功能自闭症,他能够猜出别人在他视线之外写下的38个数字。他的母亲Nyx Sanguino表示她录制的视频中并未涉及任何诡计,Ramses一出...

没错:我们身上都有吸血鬼的基因

2015-11-18

吸血蝙蝠是唯一以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为生的脊椎动物。而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这种“吸血”的天性使然,原来早就藏在它们基因遗传里。看来吸血鬼也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的。 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抗凝血成分和一种能令生物感到麻痹的化合物,正符合它们极度嗜血的生活方式。在一篇即将发表于《生态与进化前沿》学术期刊的论文中,德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Caleb Ph...

基因测序领域的江湖时代 在临床应用中艰难摸索

2015-11-18

自1990年科学家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至今,这项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虽然其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北大医学遗传学系副主任黄昱看来,我们仍与了解基因的全部面貌相距甚远。 尽管如此,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部分成果已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 追溯病因新手段 人类基因组上的大部分区域,研究人员对它们的功能都并不十...

艾滋病的感染几率到底有多大?

2015-11-18

  艾滋病是传染性非常强悍的超级癌症,那么,艾滋病的感染几率到底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认识一下其感染几率。   如果一个正常人输进了hiv(艾滋病病毒)阳性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其感染的几率是95%。   一个hiv阳性感染者或已经发病的病人与一个正常人发生性关系的感染几率和性别有关系。男传给女的几...

第五届中国病理会昆明开幕 鹍远基因精彩亮相

2015-11-18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一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中国病理年会于2015年11月5~8日在美丽的春城昆明盛大开幕。这是一年一度的全国病理学界全体同仁的相逢盛会,更是全国病理学界医、教、研的学术盛典。鹍远基因首次在病理年会上亮相,并受到病理医生、专家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鹍远基因展台   今年恰逢中华医学会1...

【盘点】基因测序推动癌症研究进展

2015-11-18

一项新技术或产品的问世,在给人们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一定的担忧,当然基因测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基因测序技术被看作自疫苗问世以来进行疾病预防及诊断治疗最为重要的科学技术突破,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遗传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减少婴儿出生缺陷,还能够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预警及个体化诊疗;但目前,国内的基因测序市场却并不让人满意,甚至乱得已无章可循。   基因...

【盘点】癌症生物标志物亮点研究速览

2015-11-17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指一类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改变的生化指标,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目前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诊断、判断疾病分期或者用来评价新药或新疗法在目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而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的...

基因测序:数据处理与标准问题仍待解

2015-11-17

目前我国在数据行业标准方面概念还很模糊,这就导致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在利用基因数据的时候,没有统一的规则,也造成基因测序行业良莠不齐。这种情况,亟须得到改变。 基因测序,一直被视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革命。在经历过前些年的积累之后,今年的基因测序行业似乎看到爆发的曙光。 日前,湖南省和贵州省相继发布了关于支持基因测序技术应用的政策。贵州省提出,高龄单独两...

美医院将首次提供子宫移植 不违背伦理要求 有望治疗子宫源性不孕

2015-11-17

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13日报道,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为10名不孕妇女进行子宫移植手术。用于移植的子宫由死者捐献,接受移植的妇女1年后可以进行体外受精。此前,瑞典已有成功案例——接受手术的9名女性中,5人成功受孕,且4人已产下宝宝。 据悉,申请进行子宫移植的女性必须满足以下3个条件之一: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因宫颈癌等疾病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或是子宫功能不全。用于移植的子...

儿童饮食不当可引发DNA损伤

2015-11-17

研究发现低水平的血浆钙、维生素E(α-生育酚)和食物中如菠菜和鸡蛋中的叶黄素微量元素与儿童的DNA损伤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DNA损伤会逐步积累,研究表明不当的饮食可能会诱发一些年轻人未来的健康问题。 “如果儿童营养不良的话他们就会在生命中重要的生长阶段引起DNA损伤,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它可能会导致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Elizabeth Milne教授说。“事实上,可能...

医生16年不收红包 存3千患者电话:其实我不愿被宣传

2015-11-17

当了16年外科医生的高炳玉敢于对外宣示:16年来自己没有收过病人一个红包。 作为“感动海南2015年度十大人物”候选人的高炳玉再次将自己放在舆论的放大镜下交由公众审视。 身为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乳腺肿瘤外科主任的高炳玉,有很多感动人的故事。例如,他的手机里存着3000多名患者的电话,随时接受咨询;下班后义务上门为瘫痪病人换尿管……对于他来说,坚守16年就是过好每一个相...

4个残忍且不道德,但获得了成功的医学试验

2015-11-17

医学史上满是奇怪和可怕的实验。许多最后都不了了之了,但是也有少数方法、药物和设备的使用延续到了今天。其中包括下面四个过程相当可怕不道德,然而获得了成功的实验。 1、乙肝疫苗 如果有“令人作恶科学奖”,那么奖牌绝壁是 Saul Krugman 医生的。当时,斯塔顿岛的残疾儿童学校中肝炎肆虐。为了研究该疾病,儿科医生 Krugman 将感染者的排泄物拌进奶昔,然后喂给新...

2015 年度高血压研究领域要闻盘点

2015-11-17

   本年度内,高血压研究领域出现诸多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SPRINT 研究结果揭晓——一石激起千重浪   SPRINT 研究旨在论证强化降压可以更为显著地降低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共纳入 9361 例 ≥ 50 岁的高血压患者,除外确诊糖尿病与脑卒中的患者。   研究将...

肠道菌群或有助于减肥

2015-11-17

肠道菌群,即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过去的几年中,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已经开始解开它在我们身体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它如何共生地影响我们器官的功能。特别是,微生物也对热量吸收的方式和脂肪细胞的发育产生影响。通过研究没有菌群的小鼠,瑞士日内瓦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能够解释“微生物的缺乏如何对肥胖产生一个显著的效果”。事实上,它引发了一种令人惊讶的代谢机制:白色脂肪...

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

2015-11-17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为纪念国际知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谈家桢先生而设立,奖励对象为从事生命科学事业并作出成就的科学家,取得创新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以及对生命科学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有突出贡献的人士,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我国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于昨日在云南大学颁奖,12位科学家荣获该奖项。 ...

Nature医学颠覆性文章:杜氏肌营养不良其实是干细胞病

2015-11-17

渥太华大学和渥太华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杜氏肌营养不良(DMD)能够直接影响肌肉干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十一月十六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这种疾病的理解,为实现更有效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近二十年来,我们一直以为这些患者的肌无力主要是因为肌纤维出了问题。但我们这项研究显示,患者肌肉干细胞的功能本身就存在问题,”文章的资深作者Dr. M...

曹雪涛:期待中国向免疫学强国迈进

2015-11-17

11月15日,第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在京拉开帷幕。由中国工程院、美国科学院和德国科学院的7位院士领衔的34位国际一流免疫学家和284位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分会场报告人,全方位展示国际免疫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此次大会主持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当天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自中国免疫学会成立至今,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免疫...

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发 12位获奖科学家半数来自中科院

2015-11-17

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颁奖典礼今天上午在云南大学举行,12位科学家荣获该奖项,其中半数来自中科院系统。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为纪念国际知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的谈家桢先生而设立,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 本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把成就奖颁给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赵国屏院士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

VIVA中国儿童癌症基金项目在沪启动

2015-11-17

致力于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手段、科研成果及教育培训提高大陆地区儿童癌症治愈率。日前,VIVA中国儿童癌症基金在沪启动,全球最大的护肤品和彩妆品直销企业玫琳凯通过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玫琳凯感恩公益基金向VIVA捐赠100万元,参与儿童癌症中最常见的儿童白血病的临床科研。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40000名儿童被诊断出癌症,其中约有14000名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这种最常见的...

朋友圈兜售癌症疫苗 一针1200元称任何人群适用

2015-11-17

“我的朋友圈居然有人开始卖癌症疫苗了!”昨天,沙区袁女士向重庆时报记者展示了朋友圈售卖的一种名为“加卫苗”的针剂,一针1200元,号称只要注射就会免于妇科类癌症困扰。 这样的疫苗是真是假?是否有效?有没有国家的批文?在朋友圈售卖合符规定吗?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朋友圈里兜售癌症疫苗 昨天,在沙坪坝区烈士墓附近上班的袁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她朋友圈里某微商的其中一条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