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36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国学者Nature发表突破性宏基因组研究 改写病毒学教科书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与悉尼大学合作十一月二十四日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宏基因组研究。研究人员深入无脊椎动物的病毒世界,从中发现了1445种病毒,包括不少新病毒家族。 从这项研究来看,过去人们了解的只是病毒世界的皮毛。幸运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的病毒绝大多数不会引起人类疾病。悉尼团队的领导者Edward Holmes教授表示,虽然人类每天都被病毒包围着,但这些病毒...
What?新方法可以让肿瘤细胞自杀?
肿瘤发展和生长过程中,由于肿瘤的快速生长,导致血管输送的营养及氧气都不足,这就促使肿瘤细胞进化以适应低氧环境。为了在低氧环境中存活并生长,肿瘤细胞会合成更多的缺氧诱导因子1(HIF-1)。HIF-1可以通过感知氧水平的降低促进细胞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包括改变代谢方式、发送促进新血管生成的信号等,因此目前认为低氧环境中肿瘤主要依靠HIF-1的功能而存活生长。 基于此,南安...
2016年度肿瘤精准医学热点话题评选| 38位大咖精彩点评
2016年,“精准医学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相继成立,精准医疗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由裕策生物创始人高志博建立的“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聚集了来自国内外众多知名专家、行业精英,其中不乏院士、“千人”,以及产业领袖。群内所谈论的话题围绕“肿瘤精准医学”,极具深度、高度及广度! 2016年即将过去,在“中国肿瘤精准医学交流”微信群成立一...
基因检测前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物学方面有了极大的突破,并将其科技技术运用于生活当中并逐渐提升对自我的关注。甚至连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体检,都能够细致到基因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基因测序这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样的状况。 你考虑过检测自己的基因吗?现在在美国随便就可以找到一家为你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基因检测机构,之后他们会直接将结果通过邮件发送给你,以便更方便快捷的...
老鼠皮肤细胞可直接“编程”为血细胞
据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官网21日报道,该局下属基因组研究所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成功将老鼠皮肤细胞直接编程后获得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向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再造人体血细胞这一终极目标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一步。 再生医学的主要挑战之一是为患者按需制造新的血液和免疫细胞。之前也有研究人员报道用老鼠的皮肤细胞再生出血细胞,但生成的血细胞重新注入老鼠体内后只能存活两周。而这项发表在《自然·通讯》杂...
如此研究疾病,高分文章还远么?
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宣布,将人类染色体的三维结构研究方向视为进一步认知疾病的重大机遇,并批准立项为共同基金重大项目,即“3D 核小体”(3D-Nucleome)计划,至此开启了基因组学和生物学的后测序时代。 之前的疾病研究多集中于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组层面,大家关注基因突变、表观修饰对于疾病的影响。近几年,染色体三维结构作为崭新的研究方...
百时美Opdivo获FDA批准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肿瘤免疫治疗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MS)PD-1免疫疗法Opdivo近日在欧盟监管方面传来喜讯。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Opdivo用于既往已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及移植后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治疗但病情复发或难治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成人患者。此次批准,是Opdivo在过去不到2年时间内治疗4种不同类型肿瘤方面在欧盟斩获...
世界首个长效注射抗艾药,有望在中国诞生
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专家组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对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数据核查,标志着我国领跑全球研发的抗艾滋病药物进入上市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该药有望成为世界首个长效注射抗艾药。 由国家千人计划科学家谢东博士带领的团队研制的HIV融合抑制剂艾博卫泰,通过阻断病毒与靶细胞膜的融合而抑制病毒进入靶...
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通知(第三轮)
2016年国际生物医学工程与医疗仪器学术产业大会通知(第三轮) (Bio-med and Innovative Medical Devices 2016) 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清华大学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检验科和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承办的2016年国...
肠道菌群或使小鼠节食后体重反弹
在《自然》杂志一篇以小鼠为模型的论文中,研究者报告了肠道菌群在结束节食后体重反弹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要想了解这一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或许是长期体重控制方案中一个极具潜力的目标。 许多通过节食减重的人都无法长期维持体重,而是出现了周期性的减重—反弹。但这一现象(被称为溜溜球效应)背后的机制尚不为人知。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E...
邮购基因检测告诉你细胞衰老的速度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年龄,但是你可知道体内细胞的衰老速度可能与年龄差别很大么?现在新型的基因检测能够告诉你体内细胞的衰老速度,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能需要对生活习惯做出显著的改变。 这种新型的基因检测可以测量人们体内细胞中染色体的端粒(telomere)长度。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重复序列,它像帽子一样扣在染色体两端,起到保持染色体完整性的作用。 每次细胞分裂,端粒的长度都会...
科学家找到饿死癌细胞的新招数
癌症会重新改造肿瘤细胞的代谢,将肿瘤细胞变成复制机器。但是就像奥运会上的运动健儿需要补充特殊饮食一样,肿瘤细胞的代谢也会让它们依赖一些特殊的营养物质维持存活。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发现并理解肿瘤细胞的这些需求,希望能够通过阻断必需营养物质的供应,找到饿死癌细胞的新治疗方法。 在一项新研究中,杜克大学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一种恶性并产生治疗抵抗的乳腺癌细胞(三阴性乳腺癌...
慢性睡眠障碍与肝癌有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肝癌的发病率增加了两倍,日前,有研究表明,对小鼠进行持续的睡眠剥夺会导致其罹患肝脏疾病并最终导致肝癌。 由来自德克萨斯贝勒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将其最新研究发表在《癌症细胞》杂志上。 “最新研究表明,在美国超过80%人口采用的生活方式导致他们的睡眠时间表逐渐被扰乱直至中断,”该研究的资深作者,贝勒医学院副教授Loning Fu说道。 “...
Science:一种能将癌细胞转化为癌症干细胞的蛋白
由多国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发现了癌细胞生存的一种新机制,这也解释了为何肿瘤在治疗后会发生复发的一个根本原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Crick研究所的Eran Meshorer教授,他表示,“许多化疗药物都会遗留下少量的癌症干细胞,这导致了患者在几年后发生癌症复发。因此找到肿瘤中的癌症干细胞,并区分...
肿瘤转移谁说了算?真相竟然是......
肿瘤异质性是指不同病人的肿瘤以及同一个肿瘤不同细胞之间的性质差别,这些差别对肿瘤病人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影响。目前认为不同的机制如上皮间质转化(EMT)可能导致肿瘤异质性,EMT是一种上皮肿肿瘤细胞失去粘附能力并获得间质细胞迁移能力的过程。尽管可能性至今还未得到证实,但是不少科学家认为肿瘤是否发生EMT的原因可能与肿瘤起源有关系。 &em...
人体内暗藏古老病毒 犹如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对人类的基因进行分析时有了惊人发现:在人体DNA中休眠着一种古老的病毒。 研究团队在对大约2500名志愿者进行遗传分析后,研究人员在我们的基因中发现19个新的非人类DNA片段,这就使我们人类体内的非人类基因比例达到了8%,而且大部分是由病毒构成的。 其中一些新发现的DNA在人类当中遗传的时间长达6.7万...
NCB:创新药物设计可改善乳腺癌治疗
虽然科学家们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一些进展,治疗抵抗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药物副作用,包括增加绝经后女性患子宫癌的风险,也会导致这些药物无法用于乳腺癌的预防。 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表了一项新研究,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药物设计策略旨在改变目前乳腺癌治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研究发现表明目前的治疗方法不是阻断雌激素受体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我...
自然杂志:韩春雨或已找到别人难重复实验原因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有关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几个月来在国内外引起巨大争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23日刊载的一篇新闻报道援引韩春雨的话说,他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这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 韩春雨团队今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
lncRNA通过调控CD56参与自然杀伤细胞发育过程
自然杀伤(NK)细胞是一类先天性免疫淋巴细胞,与体外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但是,lncRNA在NK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研究人员借助于高通量lncRNA芯片检测技术,分析了NK细胞中lncRNA表达模式,发现了调控NK细胞分化和生物学功能相关的lncRNAs。其中,lnc-CD56,作为正调控因子,与CD56的表达呈正相关模式,参与了初级NK细胞的分化过程。该研究证实l...
伯豪客户外显子测序发现急性红细胞白血病新突变
急性红细胞白血病(AEL)是白血病(AML)亚型中的一种,在老年人白血病中的占比较高。相对于其他类型的AML,AEL病人有更加poor-risk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不良的预后。虽然针对AEL的外显子突变位点发现已有一些报道。但是,针对AEL的完整突变谱发现还没有相关报道。研究人员运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了AML相关的高频突变基因GATA2和CEBPA等突变,为理解急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