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Nature/Science/Cell一作亲授:3篇顶刊背后的科研破局思路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45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ell】重磅!肿瘤中竟然隐藏着免疫细胞中枢?哈佛大学牵头多所知名研究所带你揭开肿瘤的新奥秘!

2021-09-22

人体中的肿瘤就像一座处于战争中的城市,在其中熙熙攘攘地分布着癌细胞、免疫细胞、血管、信号分子,还被四周的组织包围着。通过对这些角色进行简单的研究,你会了解它们之间的战争的一些基本概况,但是你并不能由此知道它们的组织方式和在战争中运用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角色在它们的战争中各自是如何运作的,一组研究人员对这个战斗机制做了深入探索,并且从他们的研究和实验中有了新的...

【Cell】你接种HPV疫苗了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如果趁年轻接种,25年后将免受咽喉癌、宫颈癌的折磨

2021-09-22

咽喉癌的危害对人的健康损害很大,它包括局部危害和全身危害。局部危害表现在发音异常,如声音嘶哑,严重时肿瘤堵塞喉腔会引起吞咽困难,若肿瘤破溃还会引起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状。全身危害表现在肿瘤转移,比如肿瘤扩散引起淋巴结转移,导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和肿块等。 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HPV)有望显著减少患喉咙和喉癌和口腔后部癌的风险,但是目前这一成效尚不能显现出来,要到20...

【BMJ子刊】在香烟中禁止薄荷醇能够在未来40年拯救65万人的生命!

2021-09-22

根据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新研究,禁止在香烟中添加薄荷醇可以使吸烟者完全放弃烟草产品或改用电子烟和其他尼古丁电子烟产品,从而减少15%的吸烟量——到2060年,每年可避免16250例与烟草相关的死亡。 该报告支持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021年4月宣布的在全国范围内禁止薄荷香烟和雪茄的计划。薄荷醇禁令不会影响电子烟或其他调味产品。这项研究成果被发表在《Tobacco&nb...

【Science】重磅!感染过流感病毒的人竟然能够抵御新冠病毒?科学家告诉你另一个新冠的秘密!

2021-09-22

医学上把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叫做交叉反应。因为共同抗原的存在,由甲乙两种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可分别与其自身表面的相应抗原表位结合,而且由甲菌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还能与乙菌表面的相同表位结合;同样,乙菌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亦可与甲菌表面的相同表位结合,但反应程度较弱,这种抗原、抗体反应即称为交叉反应。交叉反应现象的形成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共...

【Nature】重磅!德尔塔变异病毒为何能够如此快速而凶猛地传播?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带你了解它

2021-09-22

德尔塔变体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21年5月,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现在已经被确定是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驱动因素之一。早些时间,该病毒变体只在印度部分地区出现,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该病毒已经传播到了92个国家。 近日,剑桥大学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了新的发现:新冠病毒的德尔塔变体极有可能通过其逃避中和抗体的能力和日益增加的传染性进行传播。 ...

【Nature子刊】究竟是哪一种基因可以控制结肠癌?梅奥诊所联合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告诉你答案!

2021-09-22

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 ,简称Treg )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aTreg或iTreg),如Th3、Tr1,另外有CD8 Treg、NKT细胞等,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异常表达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Tr1细胞分泌IL-10;Th3细胞分泌TGF-...

【重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基因的自我矫正功能能够抵御血癌,这有望成为治疗血癌的重大突破!

2021-09-22

白血病是人类现存的十大恶性疾病之一。这种恶性肿瘤疾病,我国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人数排在世界第八位,发病率在35岁之下;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占全世界第一位。其恶劣程度由此可见。 血液癌白血病人往往以感染发热为主要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血中的白细胞数是很高的,虽然白细胞数量很多,但它们都是些不成熟的幼稚的细胞,犹如一些“娃娃兵”根本没有抵抗敌人的能力,故白血病人很容易被感染,如口...

【Cell子刊】帕金森病与碱基切除修复机制之间究竟有怎样的联系?科学家通过实验告诉你答案

2021-09-22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变。这种病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多见,它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以及体征,一般的辅助检查多无异常改变,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治疗剂仍然是最有效的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康复治疗、心理...

【重磅】新冠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保护作用有多大?美国疾控中心给出了答案:未接种人群的死亡率是接种人群的11倍!

2021-09-22

当地时间7日,世卫组织发布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上周(8月30日至9月5日)全球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超过447万例,除美洲区域新增病例数量增加,其他区域新增病例均出现下降。新增死亡病例近6.8万例,数量与前一周相近。 美洲区域和欧洲区域上周新增死亡病例显著增加,其他区域新增死亡病例均出现下降。上周上报病例最多的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印度、英国、伊朗和巴西,目前已有...

【柳叶刀子刊】准确率88%!刷脸就能快速识别128种遗传疾病?这不是“天方夜谭”,新儿童遗传综合征评估模型做到了

2021-09-22

美国华盛顿国立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生物特征分析工具,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面部特征来筛查128种基因疾病。虽然该工具尚未被批准用于患者护理,但它已获得MGeneRx的许可,以寻求监管部门的批准和商业化,将其用作诊断和筛查工具。 研究人员本月早些时候在《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evalua...

【柳叶刀子刊】低剂量CT筛查肺癌真的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吗?英国科学家通过实验带你揭晓答案!

2021-09-22

肺癌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肺和支气管肿瘤有原发性和转移性。原发肿瘤以恶性多见,常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支气管肺癌,少见者为肉瘤;原发性良性肿瘤较常见者为腺瘤和错构瘤。其次,全身脏器的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都有可能转移到肺。 肺癌的现代外科治疗原则是:争取及早进行手术,对中晚期肺癌的患者,可先行化疗和放疗,大肿瘤病灶缩小后再择期手术,或者是先做手术在进行化疗或者放疗。 ...

【PNAS】如何让肠癌患者得到更有效治疗?科学家发现通过激活一种蛋白物质能够大幅提升药物的作用!

2021-09-22

肠癌,俗称“大肠癌”,通常是指结直肠癌,它是发生在直肠和结肠的癌症的统称。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该病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肠道慢性炎症等有关。患者往往可出现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贫血、消瘦等症状。在英国,肠癌患者也为数不少,它是英国第四大常见癌症,每年有超过4.2万人被诊断出患有肠癌。肠癌也是第二大癌症杀手,英国每年有1...

【Science】后疫情时代,“零病毒”国家一旦开放,病毒还能得到遏制吗?

2021-09-22

在遏制新冠蔓延方面最成功的一些国家正在寻找途径,这些途径可以帮助它们谨慎地降低保护它们的壁垒,同时最大限度地较少新冠病毒在该地区蔓延的风险。 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台湾在去年都关闭了它们的边境,并且迫使少数已被批准进入它们境内的人进入指定的酒店遵从严格的隔离要求。在这些地区的内部,他们利用封锁措施和其他限制手段,提前就消除了疫情蔓延的风险。因此,居民大部分...

【Nature子刊】基因疗法竟然能够缓解癌症和痴呆症?科学家的这项发现带你揭开奥秘!

2021-09-22

近日,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途径,揭示了一种帮助我们的基因组保持健康的重要调节机制。这一途径能够保护我们免受癌症、痴呆症等威胁生命、缩短寿命的严重疾病的侵袭。 癌症和神经退化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生命、致命的两类疾病,它们构成了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这个共同问题就是关于基因组损伤的问题:在这两类疾病中,一种是由于基因组损伤从而导致的细胞增殖失控造...

【Science】癌细胞还有什么狡猾的手段来逃脱免疫系统?科学家带你一探究竟!

2021-09-22

数百种与癌症相关的基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科学家预期的不同。人们早就知道所谓的肿瘤抑制基因可以阻止细胞生长,防止癌细胞扩散。然而,科学家们相信,如果这些基因发生突变就会促使肿瘤肆无忌惮地生长。 现在,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StephenElledge的团队发现了许多这些有缺陷基因的一个意想不到的新作用,通过实验,他们发现100多个突变的肿瘤抑制基因可以阻止免...

【Science子刊】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谁?DNA分析揭秘答案!

2021-09-22

日本在过去的三千年里经历了快速的转变,首先是觅食时代,后到种稻时代,最终到国家的形成。这个国家之所以可以长期生存,一个假设是:日本大陆人口的双重祖先来自本土绳纹狩猎、采集、渔民和随后的弥生农民。然而,农业移民和随后的社会文化变化对他们的基因组的影响依旧是一个未解之谜。最近,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试验...... 一项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关于古代DNA的分析...

【Nature热议】新冠病毒愈演愈烈,然而疫苗的保护效力却在逐渐削弱,我们该怎么办?

2021-09-22

六个月前,Miles Davenport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大胆的预测。根据已发表的疫苗试验和其他数据来源的结果,他们估计,接种COVID-19疫苗的人每108天左右会失去大约一半的防御抗体。因此,最初能对轻症病例提供90%保护的疫苗,在6或7个月后可能只有70%的有效。 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计算免疫学家Davenport说:“当时感觉有点孤立无援。”但总的来...

【热议】更统一、准确的基因检测如何实现? 震惊!两家顶尖基因检测公司给同一批癌症患者做了液体活检,结果竟然大不相同

2021-09-21

在当下液体活检风头正盛的时候,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两位研究人员曾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发表研究指出,不同机构进行的检测得到的结果差异非常大,两家权威机构同时检测的40名患者样本中,除去6例检测结果被认为无效的外,其余34例中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的只有12例。 在这项研究中,“接受考验”的两家机构分别是Guardant Health和Personal ...

【JAMA子刊】3.9万剂接种基于mRNA新冠疫苗的大规模研究告诉你答案:接种新冠疫苗的过敏反应多吗?可以治疗吗?

2021-09-20

据报道,美国曾出现首例接种Pfizer新冠疫苗严重过敏反应。阿拉斯加州同一家医院的两名医护人员均在接种Pfizer新冠疫苗后接受急救。 在巴莱特地区医院注射Pfizer疫苗的一名医护人员,接种10分钟后出现严重过敏,面部和身上出现皮疹,呼吸急促且心跳加快。医院急诊部主任称,此人接受了标准的过敏治疗,但其症状出现反复,并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观察...

【研究】肠道菌群失衡的人,容易得肠癌?

2021-09-18

昨天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名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肠道生物群中某些细菌的增加表明结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