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七届上海国际癌症大会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Nature/Science/Cell一作亲授:3篇顶刊背后的科研破局思路
【直播】从头设计生物组件,开启DN/Ai的新时代

专家访谈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我的2022】司羿智能科技创始人尹刚刚:以人为本,用科技传递温度,让老百姓用得起实用有效的创新康复产品!

找到约545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斯微生物李航文: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在mRNA赛道上保持领先

2022-02-05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逾两载,病毒不断迭代变异,传播力显著增强。面对奥密克戎毒株席卷全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变异株等的威胁。 在中国,mRNA疫苗研究起步较晚。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政府布置了五条技术路线,mRNA疫苗为其中之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促进了国内mRNA疫苗的快...

CCTV-1《朝闻天下》丨博奥晶典抗疫“轻骑兵”-全集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全力保障央视春晚疫情防控工作

2022-01-30

2022年1月29日,随着农历虎年脚步的临近,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也将如期与广大观众见面。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为确保央视春晚顺利举行,博奥晶典抗疫“轻骑兵”——全集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亮相春晚演播现场,为春晚演职人员及周边环境提供硬核科技检测。 来自前线CCTV-1《朝闻天下》 视频报道 ...

【年终盘点】2021年新冠必看的精华研究内容

2022-01-29

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引起的COVID-19已经席卷全球,高传染率、高死亡率,是对整个地球人类的一次大挑战。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又定义了第五种“关切变异株”,取名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但是经过近两年来的摸索,新冠药物与疫苗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本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临床表现、治疗和疫苗等方面,盘点了2021年度COVID...

【Genome Res】发现与延长寿命相关的基因!

2022-01-27

伦敦大学学院(UCL)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在构建我们细胞的组分中起着必不可少作用的一组基因也会影响人类的寿命。 此前研究发现,这些基因可以延长小生物的寿命,比如让果蝇的寿命延长10%,但这也是科学家们首次在人身上证明一种联系,正如他们在《Genome Research》上的新论文“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implicate b...

【Nature子刊】看眼睛就能识别心脏病?

2022-01-27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人工智能(AI)系统,可以分析在眼镜店或眼科诊所常规就诊时拍摄的眼部扫描,并识别心脏病发作高风险的患者。 医生已经了解到,视网膜中微小血管的变化是更广泛血管疾病的指标,包括心脏的问题。 在由利兹大学领导的研究中,深度学习技术被用来训练AI系统自动读取视网膜扫描,并识别那些在接下来的一年中,有可能心脏病发作的人。 深度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算...

【年终盘点】2021年单细胞测序领域必看的精华研究内容

2022-01-26

单细胞测序(single cell sequencing,SCS)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作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或者转录组进行测序,从而分析相同表型细胞的遗传异质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个细胞是完全一样的,单细胞测序技术便能够解析细胞间更加细微的差异,揭示出每个细胞独特的微妙变化,甚至可以揭示全新的细胞类型。作为...

【年终盘点】2021年基因编辑领域必看的精华研究内容

2022-01-24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作为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的重要研究领域,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使得生物体的遗传改造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在20世纪80年代始,基因编辑技术开始不断发展。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横空出世之后,各路科研“豪杰”应用和发展该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更是有了...

【年终盘点】2021年类器官领域必看的精华研究内容

2022-01-24

类器官属于三维(3D)细胞培养物,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关键特性。此类体外培养系统包括一个自我更新干细胞群,可分化为多个器官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类型,与对应的器官拥有类似的空间组织并能够重现对应器官的部分功能,从而提供一个高度生理相关系统。与传统2D细胞培养模式相比,3D培养的类器官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突破了细胞间单纯的物理接触联系,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高度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功能的“...

【热点】CTM和CTD联合发表社论:单细胞测序能否作为临床血常规项目?

2022-01-24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可以作为临床生化常规检测手段在疾病诊断和病情严重性,分期、特异性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发挥作用吗?从scRNA-seq中获得的综合信息可以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精准医疗的实施提供帮助吗?循环系统中的血细胞在维持系统稳态,器官间信息交流以及对病原体进行应答等方面都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临床生化检查中已经包括血常规检测和血液的特检项目。循环血细胞...

【Cell子刊】优化技术!将人类细胞恢复到干细胞状态!

2022-01-22

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更快、更可靠的技术,用于将人类细胞恢复到干细胞状态。相关研究近期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题为“CRISPR activation enables high-fidelity reprogramming into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多能干细胞是生物医学中用于模拟各种疾病和开发新型疗法的关键工...

【快讯】《药精准》系列首期直播圆满结束,多位大咖专家共话MRD在血液肿瘤领域的应用!

2022-01-21

《药精准》首期直播精彩瞬间 首先,直播由受邀主持嘉宾泛生子药企合作部门高级总监黎彦辰博士进行开场,黎博士介绍了《药精准》系列直播栏目的初衷和后续安排,并对线上各位参会的嘉宾与观众朋友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药精准》首期线上直播。 黎彦辰 博士 报告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徐晓军...

【Science子刊】“乳酸”会助力癌细胞?研究发现特定的酶可以与之对抗!

2022-01-21

当我们的肌肉在做过多的仰卧起坐、下蹲或骑自行车运动后变得酸痛时,这是因为产生了乳酸。 紧张的肌肉能快速产生能量,而这一过程的副产物是乳酸。然而,乳酸在癌细胞中也很丰富,癌细胞投入了大量的能量来分裂和形成肿瘤。 现在来自哥本哈根大学的一项题为“Class I 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1–3) are histone lysine delact...

【快讯】AI有助于罕见病研究!Gentogene与Insilico共同寻求NPC治疗法

2022-01-21

C型尼曼-匹克病(NPC)是一种基因突变(NPC1基因和NPC2基因)导致的遗传性神经鞘磷脂沉积病,这两个基因的功能都是提供遗传讯息,制造特定的蛋白质。若细胞中缺乏其中任一蛋白,就会造成脂质的异常堆积,从而引发NPC症状,如: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垂直性核上性眼肌麻痹(VSGP),肝脾肿大,间质性肺病等。 这种疾病较为罕见,且预后不良。大约每12万例新生儿中发生...

表观遗传学研究利器——ATAC-seq技术,高效探索染色质开放区

2022-01-21

1. ATAC-seq可以得到实验时点全基因组染色质开放信息,RNA-seq可以得到同一时点的基因表达信息,将两个组学数据联合分析,可以获得该时点下影响基因表达的的上游调控区域,寻找到影响基因表达的潜在TF(Transcription Factor)。 2. 通过对比不同细胞或者相同细胞在不同阶段的组学数据,可以对比出基因表达调控的差异。 3. 通过CUT&Tag...

2021年CTC临床应用进展 | 国内指南及共识

2022-01-21

CTC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实体肿瘤的情况,可以作为补充手段进行病理诊断、疾病监测、分子测序等。不仅可以动态监测,还可以用于判断预后,其应用已经从数目走向了分子分型和细胞测序时代。 CTC检测有助于正确判断疾病临床分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指导个体化治疗、监测肿瘤复发与转移、判定治疗疗效及预测预后生存,同时也是分析耐药分子机制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一...

文献速递|FR+CTC可辅助乳腺癌诊断和动态监测疗效

2022-01-21

近期,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叶酸受体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CTC)在乳腺癌诊断和疗效监测的临床价值研究的成果(Detection of folate receptor-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as a biomarker for diagnosis, prognostication,and therapeutic monitoring ...

可冻干唾液直扩qPCR试剂--开发分子常温检测的新突破!

2022-01-21

Lyo-ReadyTM可冻干唾液直扩 qPCR&RT-qPCR预混液 产品亮点 高灵敏度:4x浓度,最高可直接检测14uL唾液样本 高抗抑性:可直接从唾液或痰液样本扩增 可冻干:用于开发常温稳定的检测 多重快速检测 迈迪安是全球首个拥有 专门针对不同类型样本的 抗抑性可风干直扩分子检测试剂 该系列产品能为开发常温稳定并且...

2022年度中国医学科研峰会暨2021年度科研报告发布隆重召开!

2022-01-21

“在医疗,医药和医保的改革不断深化的前提下,「以科研促临床」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科研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不仅成为衡量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尺码,也是考核医生水平的关键指标。同时,随着中国创新药物蓬勃发展,科研给制药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梅斯医学董事长张发宝博士在“2022年度中国医学科研峰会暨2021年度科研报告”(下称:科研峰会)上指出。 科研管理逐步实现「...

体外诊断行业PCR原料概况

2022-01-21

欢迎联系我们 咨询详情订购样品: 电话:010-85233176 邮箱:info.cn@meridianlifescience.com ...

【Science子刊】一种以前未知的基因突变——BAG5,会引发无法治愈的心脏病

2022-01-20

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以前未知的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一种被称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无法治愈的心脏疾病。这种名为BAG5的基因对于钙离子在心肌中的运动非常重要(钙离子驱动心脏泵血)。好消息是,研究人员还找到了一种通过新型基因治疗来修复突变的方法,证明了这种毁灭性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法。 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器官,平均每天跳动10万次。然而,阻止心脏有效泵血的情况会引起严重问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