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9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ancerRes:新型药物联合疗法治疗胰腺癌

1970-01-01

尽管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如今胰腺癌依然是引起癌症患者死亡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并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法来治疗这种癌症;然而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临床前实验发现,利用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和实验性药物相结合或许可以有效治疗胰腺癌。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当将药物Sabutoclax和抗生...

JournalofNeuroscience:大脑如何调节记忆力和情绪

1970-01-01

最新发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干细胞,使科学家们向了解清楚大脑是如何调节记忆和情绪的,更迈近了一步。Queensland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在海马区域,发现了两种类型的干细胞,这个区域时大脑学习和记忆的关键区域。此项研究的主要作者,Dhanisha Jhaveri博士说,Queensland大脑研究所(QBI)的研究人员们首次分离出了这些细胞的纯细胞群。这项发现可能对学习和记忆障碍的治疗...

Science:MERS为何来势汹汹

1970-01-01

   韩国当局正在匆忙应对致命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爆发。目前已有至少25人确认感染,其中2人死亡,1人进入中国境内。令科学家们感到奇怪的是,为何一例输入性MERS会使这么多人感染,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韩国这次MERS爆发始于一位五月四日从中东回国的老人,这位68岁老人在回国一周后发病。他在五月二十日确诊之前曾到几家诊所进行过治疗。 ...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Cell发布miRNA研究重要成果

1970-01-01

   来自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RNA研究中心和首尔国立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一个科学小组,报告称发现了称作为DROSHA-DGCR8复合体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精确确定包含miRNA的初级转录物的切割位点,确保忠实启动microRNA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 发表在5月28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人...

中国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干细胞研究重要发现

1970-01-01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科院的研究人员证实,线粒体E3连接酶March5通过抑制ERK信号维持了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的干性。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6月2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国科技大学的吴缅(Mian Wu)教授、梅一德(Yide Mei)教授和安徽医科大学的Lin Mia...

复旦、上海交大Nature Genetics肿瘤研究新发现

1970-01-01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了散发性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的一些易感位点。研究结果发布在6月1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复旦大学的赵曜(Yao Zhao)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师咏勇(Yongyong Shi)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

PNAS:HIV传播的隐秘机制

1970-01-0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计,目前全球有3400万人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其中10%是儿童。尽管现在采用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控制HIV感染,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科学家们还是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预防新感染,并有可能最终将这一病毒清除出人群的疫苗。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HIV疫苗接近提供充分的保护。 最近,埃默里大学医学院、Yerkes国家...

Nature子刊突破性成果:用光控制骨骼肌

1970-01-01

   德国Bonn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光遗传学技术,让小鼠咽喉的肌肉变得对光敏感。用光刺激喉肌不仅可以揭示其作用机制,还有望治疗喉麻痹(laryngeal paralysis)导致的发声和呼吸困难。这一成果发表在六月二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光遗传学技术将编码光敏蛋白(channelrhodopsin)...

Nature:人类表观基因组图谱顺利完成

1970-01-01

十几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图谱,即一张完整展现编码人类生活的DNA序列的图谱,但目前仍然有许多信息需要添加,比如对名为甲基团的化学标志物进行绘图,其影响着基因的表达。 近日,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绘制出了表观基因组的全面图谱,其中包括来自捐献者超过12个不同的人类器官;甲基化并不会改变个...

5月22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1970-01-01

南极内陆冰块正在快速融化 研究人员说,南部南极半岛(SAP)上的许多冰川在2009年时变得不稳定,并自那时以来以加快的速度融化。这些冰川坐落在低于海平面的朝南极大陆内部下沉的的基岩之上,它们可帮助支撑内陆冰架,但其结构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如今,Bert Wouters和同事结合卫星测高法和重力观测证明该区域中的这些陆基冰块是如何在过去的12年左右时间...

Neurology:多发性硬化患者生存期在改善

1970-01-01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生存期正在改善,但较普通人群仍低7年左右。该研究在线发表于5月27日的《Neurology》。 研究概述 研究评估1984年至2011年间加拿大曼尼托巴人口的健康管理数据和死亡记录。他们将5797名MS患者与28,807名性别、出生年份和地区相匹配的对照者的生...

Nature人物:实现癌细胞研究的科幻故事

2015-06-02

  肿瘤细胞都不是好公民,这些社会不安定成分生长迅速,失去控制。科学家们一直都认为肿瘤细胞失控的细胞周期就是其主要的漏洞,因此杀死快速增殖的细胞成为了靶向肿瘤的一种策略。但是正如哈佛大学医学院系统生物学部细胞生物学家Stefan Florian所说的那样,这并不够。   这些关于癌细胞的概念主要来自于从二维实验室培养皿中所收集得到的数...

Nature惊人发现改写免疫教科书

1970-01-01

   一项惊人的研究发现颠覆了数十年来的教科书,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确定了:大脑是通过从前认为不存在的一些脉管直接与免疫系统相连。在全身的淋巴系统已得到如此彻底定位的情况下,这些脉管还可以逃避人们的检测本身就令人惊讶,而这一研究发现的真正意义则在于:它将有可能对从自闭症、阿尔茨海默氏症到多发性硬化症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和治疗造成重要的影响。这...

Nature重大成果:最全面的人类器官表观基因组图谱

1970-01-01

    多年来,科学家们成功获得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图――编码人类生命的完整DNA序列图像。而现在他们仍然在往这一图集添加新页面――散布在DNA链上,影响了基因抑制的化学标记物――甲基的图谱。 来自Sal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报告称,他们构建出了来自个体捐赠者(包括女人、男人和孩子)十多种不同人类器官最全面的表观基因组图谱。尽管甲基化不会改变...

Nature:基于CRISPR的表观基因组编辑

1970-01-01

目前关于表观遗传标记(如组蛋白甲基化和乙酰化)调控功能的研究结论,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基因表达有关的统计数据,要想了解单个标记在基因调控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容易。 Nature出版社旗下的两份期刊近期公布了两项研究报告,利用目前热门的CRISPR系统,解析了特殊位点上的组蛋白目标修饰。其中一个研究组用融合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Cas9系统(dCas9),失活增强子进行研...

赵惠民教授Nature子刊:基因组编辑蛋白的寻靶机制

1970-01-01

   在整个基因组中搜寻一段特异的序列,就像试图从有着十亿拼图块的盒子中找出特殊的一块一样。利用先进的成像技术,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组基因组编辑蛋白是如何找到它的特异靶标的,这有可能帮助设计出更好的基因疗法来治疗疾病。他们的研究工作发布在6月1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伊利诺伊大学的化学和生...

葛高翔PLOS Genet揭示胶原蛋白促肿瘤发展新机制

1970-01-01

   5月19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葛高翔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Minor Type IV Collagen a5 Chain Promotes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1,揭示了IV胶原蛋白肿...

王小凡教授Nature子刊点评重要癌症发现

1970-01-01

   杜克大学的王小凡(Xiao-Fan Wang)教授是国际著名的癌症生物学家,他在细胞信号转导、DNA损伤与修复、癌症转移分子机制、肿瘤微环境等多个领域均有重要的学术贡献,尤其在TGF-β相关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5月28日,王小凡教授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niche r...

Nature子刊:避免耐药性的无毒抗菌药

1970-01-01

   最近,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合物,可专门攻击真菌感染而不会攻击人类细胞,可以转化为此类感染的治疗方法,并为避免抗生素耐药性的药物开发,指出了一条途径。 本研究是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化学教授Martin D. Burke带领的一组化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专家完成,他们开发和测试了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的几种衍生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N...

Nature:对抗侵袭性癌症的升级武器

2015-06-02

  自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发现,一种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药物——阿比特龙(abiraterone,Abi)的代谢产物比它的前体具有更强力的抗癌特性。这项研究发布在6月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克利夫兰诊所的研究员Nima Sharifi博士发现,在服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