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euron:是什么在控制大脑中的血液流动?

1970-01-01

当神经元变得非常活跃,它们需要更多含氧的血液来进行氧气供给,而血液流动的这种变化是对大脑不同区域进行功能性扫描检测的基础。但一直以来究竟是什么在调节血液供应增加和减少一直存在争议。 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n发表了一篇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强有力的实验证据,他们发现围绕在大脑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是唯...

Plosmedicine:高血压患者不易得老年痴呆?

1970-01-01

最近,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发现携带高血压易感基因的人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低。但研究人员在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这种关联性可能是由于服用了降压药而导致的,与高血压疾病本身无关。近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os medicine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7,008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以及37,154名没有该疾...

Cancer Cell:科学家开发出抵御多种癌症的新型候选药物

2015-06-30

  近日,来自圣路易斯大学(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通过靶向作用沃伯格效应成功地阻断了癌细胞的生长,沃伯格效应是一种癌细胞的代谢特性;并不像当前个体化疗法那样只关注和多种癌症相关的遗传突变,本文研究中研究者对多种癌细胞的能量来源进行靶向关注并且分析,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   研究者在实验室利用动物模型和人...

Celgene在酝酿一盘大棋牵手CAR-T先驱Juno入主肿瘤免疫

1970-01-01

Celgene公司10亿美元斥巨资争夺CAR-T癌症疗法的制高点:这一大型的生物科技公司预付了1.5亿美元,并以高达93美元/每股的溢价收购了Juno公司910万股,并与其签署了全球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新的肿瘤免疫疗法,期望以这一方式入主全球化的癌症免疫治疗领域。 这一交易(包括了Juno公司在TCR领域的研究成果)使得Celgene公司拥有了Juno公司10...

转化医学网云直播:郑迪教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DNA生物标记物检测研究进展》

2015-06-30

直播嘉宾:郑迪教授 直播内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ctDNA生物标记物检测研究进展》 时间:2015年7月2日 17:30-18:15 嘉宾介绍: 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 学术及临床经历:1992年华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6年制本科毕业,1997年华西医科大学呼吸...

PNAS改写教科书:促癌的小分子RNA新家族

2015-06-30

  自上世纪50年代发现转运RNA(tRNAs)以来,它们最为人所知的作用就是帮助了细胞利用信使RNA模板来制造蛋白。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从前没有预料到的一个新观点:tRNAs并不总是最终产物;它们还是一些小分子RNA的源头。   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只在激素驱动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生成的、新的tRNA衍生小分子RNAs,并...

PNAS惊人发现:感知气温的基因

2015-06-30

  夏日的午后总是让人昏昏欲睡,这是为什么呢?Leicester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感知气温的基因,向人们展示了环境温度和天气状况对基因活性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六月二十八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PNAS杂志上。   为了适应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周期性变化,我们进化出了生物钟协调不同组织与器官的昼夜节律。人体内部的生物钟,对于人类行为和...

Cancer cell:切断癌细胞的代谢能量供应线

2015-06-30

  在发表于《癌细胞》(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圣路易斯大学药理学与生理学教授Thomas Burris博士,第一次发现了一种方法可通过靶向Warburg效应来阻止癌细胞生长。Warburg效应是科学家们一直渴望能够利用的一个癌细胞代谢特征。   不同于近年的个体化治疗将焦点放在与不同类型的癌症相关的特异遗传突变...

Nature子刊颠覆性发现:男女痛觉完全不同

2015-06-30

  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之间可能存在根本的痛觉差异。   科学家们首次发现,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用不同的细胞处理痛觉。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理解痛觉机制,帮助人们开发更好的药物治疗慢性痛,还会影响人们用小鼠进行基础生物医学研究的方式。   慢性痛是当今社会相当普...

J Neuropsychol:老年痴呆早期诊断的关键点

1970-01-01

  老年痴呆的早期诊断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需要与很多其他形式的痴呆症状相鉴别。然而,在老年痴呆早期的患者,往往有两种常见的症状,即记忆困难及理解和语言表达障碍。为了更好地了解清楚,为什么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出现了识别和理解词语的障碍,研究人员们发明了一种测试,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们做出早期诊断。   来自西班牙York和Oviedo大学的学者们...

特殊microRNA或可帮助开发治疗胰腺癌的新型手段

2015-06-29

  来自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近日通过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microRNA或可有效抵御胰腺癌的发展,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文章中研究者发现,恢复胰腺癌间质细胞中microRNA-29的功能或可有效抑制癌细胞的活力和生长。   围绕在癌细胞周围较厚的纤维壳被认为是子座,其可以保护胰腺癌细胞免于抗癌药...

JNCI:科学家发现新淋巴结转移灶不会形成新生血管

1970-01-01

有研究表明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阻断新血管生长对于提高一些癌症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作用,但临床数据表明这些药物在抑制新转移灶形成方面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近日,来自美国马萨诸塞总医院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一个可能原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 ...

Nature:靶向端粒增强化疗药物敏感性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salk 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发现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可能在细胞自我摧毁,防止肿瘤发生方面发挥着比之前预期的更为重要的作用,根据端粒的这一功能可以开发新的肿瘤治疗策略。 随着每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进行,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结构逐渐缩短,最终,在经过许多次细胞分裂之后,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启动停止细...

第一三共新型口服抗凝血剂Lixiana(依度沙班)获欧盟批准

1970-01-01

继今年1月成功拿到美国新药批文后,日本药企第一三共制药(Daiichi Sankyo)内部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剂Lixiana(edoxaban,依度沙班)近日再获欧盟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或能部分缓解该公司即将要面临的仿制药重创。第一三共最畅销的产品是降血压药Benicar,2014年销售额达26亿美元,占其收入的27%,但该药专利将于2016年4月到期。尽管Lixiana已成...

中国修改人类胚胎DNA引热议:PGD带领被设计婴儿

2015-06-28

  在科幻电影中,“蜘蛛侠”被放射性蜘蛛咬了一口后,DNA改变,运动能力突破人类极限,拥有了超强的力量与敏捷性。现实生活中,对基因的优化和改造同样是科学家致力研究的方向。今年四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黄军就副教授修改了人类胚胎中导致β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作为世界首例人类胚胎基因修改,这项实验成果引发了极大争论——既然可以对基因进行选择和编辑,那未来我们能否完...

中山大学最新研究解析抑癌miRNA

1970-01-01

   MicroRNA(miRNAs)是一类分布广泛的非编码蛋白质的RNAs,功能是负调控基因的表达,它们调节着多种生物学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数据显示,每个miRNA可以调节数百个靶基因,这也表明miRNA可能影响所有的信号途径。最近有证据究表明,miRNA突变或异位表达与多种人类癌症相关,miRNAs可以起到肿瘤抑制基因或癌基因的功能。研究表明miRNA可...

ScientificReports:胰腺癌患者的福音

1970-01-01

胰腺癌是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癌症。每100位胰腺癌患者中,只有3位可以存活5年以上,而且,近40年来,此癌症的存活率并没有提高。大多数的胰腺癌患者确诊的时间比较晚,80%的患者在术后有复发现象。近日,来自伦敦UCL的研究人员们研发出一种新型化合物,可以将小鼠胰腺癌肿瘤的生长减少80%。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杂志。这种化合物名称为MM41,可以阻断缺...

PNAS:胞外ATP可诱导HIV从巨噬细胞释放

1970-01-01

HIV-1(1型HIV)病毒会感染CD4+ 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感染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两个方面存在差异,其一是,很少或者完全不存在细胞的病变,其二是新复制产生的HIV病毒颗粒,开始在携带HIV病毒的巨噬细胞( virus-containing compartments,VCC)中聚集。因此,巨噬细胞就像特诺伊木马一样,携带者大量的HIV病毒颗粒,遭遇细...

德国卢森堡大学研究人员因数据造假被撤稿

2015-06-26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消息,由于论文的第一作者被调查出有学术不端的行为,《致癌基因》(Oncogene)准备撤销德国卢森堡大学一研究小组的的一篇论文。   该论文主要研究某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入侵时发挥的作用。该论文于2010年发表,2012年就经调查确认论文第一作者Guillaume Vetter博士学术不端,但直到现在该稿件还未被撤销。对此,卢森堡大学生...

Nature:血液中的小颗粒分子或可用于进行早期胰腺癌的检测

2015-06-25

  来自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近日通过研究表示,一种存在于癌症外核体且由磷脂酰肌醇聚糖-1(GPC-1)编码的蛋白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非侵入诊断及筛查工具来帮助进行早期胰腺癌的筛查,这或可有效改善胰腺癌患者的机体健康及治疗,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Nature上。   外核体是一种由癌细胞释放的小型病毒尺寸大小的颗粒,其包含有DNA、RNA和蛋白质,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