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94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细胞外RNA提取试剂盒究竟哪家强?

2015-07-13

  细胞外RNA(exRNA)已成为研究界的新宠。近年来,人们在血浆或血清样本中成功检测到疾病相关的exRNA,使其有望成为非侵入性的生物标志物。然而,从血浆或血清中分离exRNA仍颇具挑战性,这一方面是因为exRNA丰度低,另一方面是因为血液中的污染物会抑制PCR。   商品化的试剂盒能简化和加速exRNA提取过程,已成为循环exR...

同期3篇Science文章发布艾滋病研究重要成果

2015-07-13

  尽管从首次发现HIV-1至今已经过去了30多年,科学家们仍未能获得一种可以阻止人类感染,帮助阻止全球艾滋病流行的疫苗。开发出一种疫苗来诱导可交叉反应的中和抗体被证实是一项相当棘手的工作,也仍然是当前HIV-1疫苗研究人员的重要目标之一。   结构复杂的表面HIV-1包膜糖蛋白Env便是这一故事中的罪魁祸首,它介导了HIV-1进入宿主...

中国医学科学院Nature子刊:促进再生的miRNA

1970-01-01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小鼠中一种叫做miR-431的小RNA分子可以通过靶向Pax7来促进肌肉再生,改善肌营养不良。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7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朱大海(Dahai Zhu)教授以及张勇(Yong Zhang)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朱...

PNAS:肿瘤血管生成的混乱之源

1970-01-01

   和其他细胞一样,肿瘤细胞也需要通过血管网络获取养分并排出废物。癌症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就是通过阻止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 Rice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建立信号传导模型,揭示了肿瘤细胞操纵血管生成满足自身需求的具体机制。这项研究发表在近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决定着它们的行为。José Onuch...

Science:基因突变致使免疫力低下 疾病来袭

2015-07-10

  当基因突变削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原本没什么威胁的细菌也可能使人丧命。Rockefeller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有一种基因突变会使儿童对假丝酵母和分枝杆菌易感,接种卡介苗都会对其产生致命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Science杂志上。   有些人特别容易被特定的病原体感染,Jean-Laurent Casanova教授二十年来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原因。他和同事在一名巴勒斯坦患儿...

Science转化医学:基因治疗再获重要突破

2015-07-10

  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治疗,成功使遗传性耳聋的小鼠恢复了听力。这一成果发表在七月八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为治疗基因突变引起的听力损失奠定了基础。   “我们的基因治疗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就能用于临床试验,”哈佛医学院的副教授Jeffrey Ho...

Naturecommu: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可能不是永久性!

1970-01-01

近日,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器官移植过程中免疫耐受的存在并非永久性,在已经形成免疫耐受的病人体内还可能再发生免疫排斥,但不会形成永久性的免疫记忆,而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耐受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衰竭的一种重要方法,进行了器官移植的病人往往需要终身服用...

阿斯利康便秘新药Linzess中国III期临床成功,将于2016年申请上市

1970-01-01

阿斯利康(AZN)与合作伙伴Ironwood近日公布了在中国开展的便秘新药Linzess(linaclotide,利那洛肽)一项III期研究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成人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Linzess达到了所有主要和次要终点,包括腹痛及便秘症状。 双方计划在2016年初向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提交上市申请。如果获批...

PNAS:癌症干细胞无限自我复制更新特性由表观遗传学塑造

2015-07-09

  癌症干细胞能够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启动并维持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为什么肿瘤之中只有癌症干细胞拥有这样的能力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癌症干细胞的这种特性是由表观遗传学决定的。这项研究发表在本周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脑瘤。研究显示,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去甲基化酶LSD1,能够关闭维持癌症干细胞特性所需的基因。这不仅...

Science子刊:RNA测序诊断男性不育症

2015-07-09

  男性不育症是一种男性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10%左右。精子缺失或形状、质量问题是目前临床上确诊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原因。然而长期以来让科学家们疑惑是部分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似乎并不存在精子的质量和数量问题,那么如何在临床上判断男性不育,从而加以干预呢?   目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精液检测,但正如上文所述,部分的男性不育症患者似乎并不存在精子...

NEJM:中国要形成专业化医生群体还得一番斗争

1970-01-01

医改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即使是医生也会有生病的时候,也会遇到当前病人所面对的诸多困难。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谁都无法回避。一提到中国的医改,大多数国人都表示失望,并一致认为中国的医改是失败的。但权威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简称NEJM)发布的关于中国医改的评估却对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但同时也指出,中国的医生缺乏“医学...

Nature:黄体酮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1970-01-01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在澳洲,每八位女性中就有一位乳腺癌患者,而且,每天有七位乳腺癌患者死亡。在美国平均每年有18万5千位妇女患乳腺癌,并有4万4千人死于这种疾病。近日,来自澳洲Adelaide大学及英国剑桥的研究人员发现,介导女性性激素(雌激素ER和黄体酮)活性的受体是如何与DNA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大多数乳腺癌生长的。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Nature杂志上。 ...

NatureCommunications:科学家发现体外受精高成功率新方法

1970-01-01

近日,科学家发现试管受精可以预测由女性卵子和男性精子结合的受精卵在细胞-1阶段、前30小时内胚胎发育的结果,以及观察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的染色体是否异常。这一发现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该研究结果可以提高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试管婴儿成功率许多年来一直徘徊在30 - 35%左右。据估计,50 - 80%的体外受精胚胎染色体会产生异常,通常会引起怀孕不成功,最终导致流产。 ...

Lancet: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联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1970-01-01

  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法治疗后的预后较差。批准的新药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大多数亚型只有较小的单药活性。帕比司他是一种有效的口服全脱乙酰酶抑制剂。很多临床前研究结果显示,帕比司他与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联合时具有协同抗淋巴瘤活性。   7月在线发表于《The Lancet Haemat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研究了帕比司他联合硼替佐米治疗...

Nature医学:“老年”蛋白让你记忆力变差

2015-07-08

  科学家们发现,老年人的记忆衰退与一种免疫蛋白有关。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蛋白在血液中不断累积,会影响新脑细胞的形成,促进年龄相关的记忆损失。阻断这一蛋白有望预防一般性记忆衰退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这一成果发表在七月六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近年来人们发现,将老年小鼠的血液输给年轻小鼠,会使年轻小鼠变得迟钝、虚弱和健...

PNAS:男性寿命为什么比女性短

2015-07-08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统计,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短5到10年,美国男性一般比女性短寿7年,俄国男性一般比女性短寿10年。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来看,2010年我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男女的平均寿命差为4.99岁。   南加州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世纪之后男性比女性寿命短的...

Nature发表干细胞重要成果

2015-07-08

  干细胞巢(niche)作为一种特殊的微环境,是干细胞存在的基础。这一微环境主要包括与干细胞相邻的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干细胞与干细胞巢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干细胞的生长、自我更新和分化提供了一种稳定的环境。   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日前发现,亲本干细胞充当了其子细胞的巢,对子细胞的维持至关重要。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六日的Nat...

首款便携式DNA测序设备问世仅笔记本大小

1970-01-01

提到DNA检测,相信所有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复杂、繁琐并且需要专业仪器。目前普通的DNA测序设备都要求拥有极高的计算能力,并且仪器十分庞大且专业。 日前,新西兰奥兰多大学的研发人员研发出一款只有普通笔记本大小的无线DNA测序设备。这款被称为“Freedom 4”的设备通过采用定量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来为DNA样本测序。值得一提的是,这台Freedom 4的续航时间可达...

AnnalsofInternalMedicine:简单扫描帮你确认15年内死亡风险

1970-01-01

在线发表在最新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表示,冠状动脉钙化(CAC)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是否有早卒的风险。 冠状动脉钙化扫描其实就是一个X射线断层摄影的测试,寻找冠状动脉壁上斑块聚集成的点。这些斑点被称为钙化,已经被认定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早期迹象。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因子包括心脏病风险因子,血脂异常,高血压和肥胖等等。 ...

Science:你脑子是一桶浆糊还是一团纸?

1970-01-01

无论是人类、鲸鱼或者大象,哺乳动物的大脑都覆盖着精雕细琢的“沟回”。最新研究表明这些“沟回”却遵循着简单的数学关系―比例规律―同样被用来描述纸张的褶皱。观察显示哺乳动物复杂精妙的大脑结构并不源于不同物种发展上的微妙差异,而是遵循着十分简单的物理过程。 “在生物领域中很少能发现一种数学关系如此契合所有的数据”,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Georg Strie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