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0085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Molecularcell:TodieorNottodie?细胞究竟如何抉择?

1970-01-01

导读:低水平葡萄糖会诱导内质网应激,导致PERK/Akt激活,维持细胞存活;持续的代谢应激会促进亚型特异性MEK1/ERK2依赖性细胞死亡;ERK2可以通过ATF4依赖性的Bid,cFos和Trb3表达诱导细胞凋亡;补充谷氨酸可以阻止低水平葡萄糖诱导的细胞死亡。 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

NatureMedicine:免疫疗法带来治愈血癌新希望

1970-01-01

近年来,免疫疗法逐渐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重要方法。本周的Nature Medicine杂志发表了利用免疫疗法有效治疗癌症的最新成果。病人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基因水平的处理后,可以靶向进攻癌细胞。该方法在难以治愈的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试验中取得显著效果,为战胜癌症带来希望。 在这项临床实验中,20位癌症病人先接受了自身干细胞移植,之后再被注入数量大约为2.4x109的被修...

国家基因库开放E-BioBank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推动共建中国首个生物资源样本库目录

2015-07-23

        人类健康、疾病的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生物遗传资源的大量需求,带来了生物样本库数量及其保存的生物遗传资源的大幅增长。然而,现阶段,我国生物样本库呈现分散、独立、无序的状态,生物样本和数据的收集、保存、管理无统一规范,生物样本库间资源信息交流不畅,资源得不到高效应用,若延续现状或将造成“储存性”的资源浪费。建立生物样本库资源信息的共享平台,集中化展示国内生物样本库、...

Nature子刊:对抗超级细菌的最新武器

2015-07-23

  最近有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合成糖可能是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武器。来自昆士兰大学和昆士兰生物科技公司Alchemia的一组科学家,发现了一类潜在的新抗生素,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细菌所产生的糖分子。这种新的抗生素,细菌不太可能对其产生耐药性,而耐药性是对抗超级细菌泛滥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分子生物科学研...

Nature:揭示癌症特有的致命弱点

2015-07-23

         通过研究细胞回收利用DNA基本构件的机制,来自Ludwig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策略。他们发现正常的细胞具有一些高度选择性的机制,确保了利用来生成新DNA链的化学构件——核苷酸不会携带一些额外的、有害的化学改变。科学家们还发现,某些类型的癌细胞没有这样的选择性。这些细胞将一些化学修饰核苷酸...

研究人员研发了具有潜在癌症靶标作用的DNA二级结构的测序方法

2015-07-23

  现在,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方法,可以检测人类基因组中的G岛区域(G4)的结构。他们已经将相关结果近日发表在了《Nature Biotechnology》上。   Shankar Balasubramanian领导的实验室开发了这种叫做G4-seq的方法,其主要涉及两套Illumina公司的标准测序方法,这些方法能够使...

【盘点】CNS三大杂志2015年上半年重磅级研究一览

2015-07-22

        【1】Cell:颠覆癌症教条—蛋白激酶C其实不是肿瘤推手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颠覆了几十年的老教条。酶长久以来一直被科学家归类为促进癌症的。其实,肿瘤抑制和目前临床上大力发展抑制剂类药物应该着眼于恢复酶的活动。   蛋白激酶C(PKC)...

NIPT检测技术可检测低发病率染色体疾病

2015-07-22

  染色体非整倍体是造成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T21(唐氏综合征)、T18(爱德华氏综合征)、T13(帕陶氏综合征)最为常见。在以往,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借助高通量测序平台,通过孕妇抽取一管血就可准确检测孕妇腹中胎儿是否有上述的三大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近日,无创DNA产前检测(NIPT)技术又有新发展,北京大学第一医学院与贝瑞和康合作在《Molecular ...

Genome Biology:RNA-seq需要多长的读长?

2015-07-22

  随着新一代测序(NGS)的读长在不断增长,研究人员也开始纠结:到底多长的读长才合适?双端测序是不是优于单端测序?近日,康奈尔大学维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对于差异表达分析而言,读长并非越长越好。不过,双端测序和长的读长无疑能改善剪接的检测。   最初,新一代测序技术只产生25或36...

陈竺、陈赛娟院士Nature Genetics发表肿瘤研究新成果

1970-01-01

   由上海交通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采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绘制出了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NKTCL)基因组学图谱。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的陈赛娟(Sai-Juan Chen)院士、陈竺(Zhu Chen)院士及...

Nature子刊:新技术给生物制药带来质的飞跃

1970-01-01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的外源蛋白最接近其天然构象,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理想系统。其中,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是目前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常用的表达系统。不过这一系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局限。 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糖基化工程技术,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制造出更有效的药物。这一成果最近发表在顶级期刊Nature Biotec...

中山大学伦照荣教授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1970-01-01

   来自中山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7月2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Cancer in the parasitic protozoans Trypanosoma brucei and Toxoplasma gondii”的文章,提出可以采用原生动物布氏锥虫和弓形虫为模型系统来研究癌症。 中山大...

Genome Biology:RNA-seq需要多长的读长?

1970-01-01

      随着新一代测序(NGS)的读长在不断增长,研究人员也开始纠结:到底多长的读长才合适?双端测序是不是优于单端测序?近日,康奈尔大学维尔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Genome Biology》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对于差异表达分析而言,读长并非越长越好。不过,双端测序和长的读长无疑能改善剪接的检测。   最初,新一代测序技术...

PNAS:音乐课可以提升学习能力

2015-07-22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演奏乐器有助于人类的大脑发育。弹吉他或者吹长号的青少年,会拥有更强的语言能力。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高中的音乐训练可以促进青少年大脑对声音的应答,提高其听力和语言技能。高中音乐课能够对学习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二十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如...

陈新杰教授Nature发布线粒体研究重大发现

2015-07-22

  来自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条新的线粒体介导细胞死亡信号通路,并揭示出了抑制线粒体介导蛋白质稳态应激及细胞死亡的一个胞质溶胶网络。这些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7月20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华人科学家、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陈新杰(Xin Ji...

PNAS:揭开免疫系统入侵者的秘密

2015-07-22

  人类免疫系统是一种强大而神奇的产物。如果你的皮肤有伤口,身体就会调动一系列不同的蛋白质和细胞来愈合伤口。如果你被病毒或细菌感染,你的免疫系统就做出回应,用一系列的细胞来攻击入侵者并中和它。   但有时入侵者想尽办法,利用一些本应保护我们自身的细胞。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及其鲜为...

在NCI的资助下,贝勒大学开始开发基于microRNA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

2015-07-22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Ajay Goel 说道,该获得了国家癌症研究所五年的资助,有望在数千名患者中进行这项前瞻性的研究,并且该研究具有商业化的潜力。   CRC是全球导致死亡第二多的癌症种类,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具有高转移性。而如果在治疗的早期过程中发现癌症,那么患者可以在其癌变之前获得更好的治...

Science子刊:决定疫苗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1970-01-01

来自美国军事艾滋病毒研究项目(MHRP) 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免疫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否出现突变,与疫苗是否能抗击艾滋病病毒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Rasmi Thomas博士说:“我们发现决定HIV感染风险的抗体是否有效,与宿主HLA等位基因关系密切,”通过...

PNAS重大突破:强大的RNA研究工具

1970-01-01

     RNA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一个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当RNA出错之时,许多事都可能会出错。RNA错误调控在许多疾病如精神障碍、自闭症和癌症的发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纳米医学专家开发出了一种叫做Sticky-flares的新技术,提供了第一个实时追踪和观察RNA传送到活细胞内时分布动态的新方法。 ...

北大、中科院Nature子刊发表光遗传学重要成果

1970-01-01

   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也会影响人的情绪。慢性痛患者常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加重患者的痛苦。已知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与疼痛的感觉分辨和情绪体验有关。不过,人们对这一过程中的具体机制还知之甚少。 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的研究团队发现,mPFC中的前边缘皮质与慢性痛有关。慢性炎症痛通过Cdk5使PL兴奋性神经元失活,促进了痛觉感知和焦虑。这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