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1514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快讯】}第八届CMI免疫学研讨会圆满闭幕! 治愈肝癌——iNKT细胞疗法横空出世
7月4日,为期三天的“第八届CMI国际免疫学研讨会”在合肥市玛丽蒂姆酒店落下帷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和《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期刊编辑部承办,中国免疫学会、安徽省免疫学会协办。尽管疫情之下,会议仍大咖云集、盛况空前,内容涉及免疫学前沿热点研究、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细胞免疫机制、免疫新技术应用等,田志刚院士...
【快讯】Twist Bioscience收购NGS文库制备厂商 iGenomX
-通过测序加速从芯片到基因分型的转换- -将NGS能力扩展到新的市场 - 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美国商业资讯)-- 2021年6月30日--Twist Bioscience公司(Nasdaq: TWST) 利用其专有硅基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合成DNA,帮助客户取得成功的公司,今天宣布收购iGenomX,一家为新一代测序(NGS)工作流程提供多重文库制备工具的公司。本次收购将增强Twist在支持多领...
【快讯】最新影响因子超11 | Wiley医学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增长45%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根据科睿唯安2021年6月30日公布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最新数据,由Wiley出版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医学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CTM)2020年影响因子攀升至11.492,比2019年获得的第一个影响因子7.919高45%。在JCR的140本Me...
【NEJM】重磅!CRISPR基因编辑新突破:可治疗罕见遗传病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Doudna博士因发现了CRISPR / Cas9基因剪刀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正如人们所说的那样,这一革命性的发现为整个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无限可能。 CRISPR基因编辑擅长修复实验室培养细胞的疾病突变。但是使用 CRIS...
细数“医疗AI龙头”鹰瞳Airdoc五大国际影响力事件
招股书显示,该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医疗健康AI公司,提供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的早期检测、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的解决方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鹰瞳Airdoc是全球视网膜影像识别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和先行者。 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医疗公司相继南下赴港IPO,港股迎来医疗板块IPO热。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港股上市条件较为宽容,可以加快...
【Science子刊】大多数波士顿龙虾如何保持长寿无癌?新基因组测序揭开秘密!
美洲螯龙虾,俗称波士顿龙虾,分布于大西洋的北美洲海岸,世界最大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之一,重达 20 公斤,长度超过 1 m。 波士顿龙虾通过逐步蜕皮过程表现出生长,寿命相当长,一般相信此种龙虾可以活超过50年,推测寿命可达100年。与其它十足目甲壳类动物类似,波士顿龙虾的肿瘤疾病鲜有报道,这表明它们的基因组在漫长的生命周期中具有高保真度。它们不...
【最新研究】i•FISH单细胞测序揭密大、小CTC的不同耐药机制
最近,北京大学肿瘤中心消化肿瘤内科沈琳主任团队、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江苏健为医学及赛特生物密切合作,应用赛特SE-i•FISH技术针对111例晚期胃癌患者体内的大、小CTC在肿瘤耐药和预后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靶向单细胞测序揭示了这些不同类别CTC的耐药机理,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肿瘤精准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依据。相关重要成果刚刚在国际著名期刊Cancer Lette...
领星生物CEO许强博士受邀出席2021 AI助力新药研发高峰论坛!
2021年5月28日,华兴资本首届2021AI助力新药研发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落幕。 领星生物创始人兼CEO许强博士受邀出席并参与话题为“制药行业新范式,新力量引领技术创新”的圆桌讨论,分享了领星生物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创新技术助力新药研发的探索经验。 新药研发面临投入高、整体研发周期长以及研发风险攀高的困境。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及应用...
活动预告丨In China for Global,中国肿瘤真实世界数据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探索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研究热点,而随着对精准医疗认知的提升,疾病治疗方式悄然发生改变,尤其在肿瘤领域,药物靶向,免疫治疗的运用和普及,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也给肿瘤药物研发带来新的挑战,“真实世界数据(RWD)”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了解中国肿瘤领域的独特性以及研究人员在真实世界证据(RWE)研究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精华】分子POCT诊断试剂研发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LAMP vs. qPCR
2020年7月,国家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是第三次点名加快分子POCT研发,再次强调了要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产品研发上市,鼓励尽快研发出无需实验室环境、检测时间更短、手段更便捷、准确率更高、更安全的核酸检测迭代技术。 qPCR目前是分子检测的黄金标准,但是该技术受流程繁琐、操作复杂、需集中送检等限制,耗时相...
当SCI新秀遇上中国风插画 | 端午元素“龙舟竞珠”展现FR+CTC技术精髓
Small Methods 2021; Volume5, Issue6 封底图 画面以“龙舟竞珠”作为设计主题,采用“龙舟”的端午节元素,展现FR+CTC技术通过识别CTC(金黄色的龙珠)表面的FR(龙珠周围的火焰)实现CTC特异性识别的精髓。画面中的龙舟既代表专利的FR靶向识别探针,又象征着医务人员风雨同舟共同抗癌的不懈精神。 ...
【Science子刊】间歇性禁食真的能减肥吗?科学家表示它并不是减肥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间歇性禁食越来越受欢迎,很多人因为间歇性禁食后体重得到改善。然而,迄今为止关于禁食与传统饮食相比的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传统饮食的目的是在一周内减少热量的摄入。 在一项针对健康个体的小型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间歇性禁食对减肥无效。即使限制每日摄入量,间歇性禁食降低身体脂肪含量的效果也较差,并且在代谢或心血管健康方面没有短期改善。 ...
【Science子刊】人类细胞竟可将RNA序列写入DNA!长期以来的生物学教条被挑战!
中心法则,又称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教条。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 现在,有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证据,证明RNA片段可以被写回DNA,这可能挑战生物学的核心教条,并可能对生物学...
【Cell子刊】“毒杀”癌细胞的它,竟是生活中常见的鱼油成分!
1955年,科学家们就发现,给恶性肿瘤小鼠体内注射脂肪酸,omega-3脂肪酸会减少癌细胞,但其原理尚不明确。 2016年,专门研究肿瘤学的Feron教授的UCLouwan团队发现,肿瘤的酸性微环境中的细胞,会使用脂质来替代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从而促进它们的增殖。 2020年,Feron教授证明了这些细胞是最具侵...
【Science子刊】重磅!太空中冷冻近六年的老鼠精子培育出八只健康幼崽
相信每个人都对地球之外的外太空充满遐想。如果生活在外太空,人类会不会受到辐射?这个辐射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科学》杂志曾在2017年报道:存储在国际空间站上超过9个月的冷冻小鼠精子,虽然接受的辐射水平比地球高出100倍,但仍可产出健康的小鼠幼仔。研究人员将12只老鼠的冷冻干燥精子送到国际空间站,并放在零下95℃的冷冻室中保存了288天,同...
【快讯】桐树基因完成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2021年6月15日,常州桐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树基因)正式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德福资本、博华资本和海松资本共同领投,金圆资本、海创母基金、银河源汇投资跟投,老股东朗玛峰创投、拓邦投资继续加注。 此前,桐树基因于成立之初获得宁波博颐的天使轮投资,2018年获得复星健康科技(原“复星医疗”)A轮投资,2020年获得以元生作...
【Cell Reports】重磅!糖尿病疗法新突破:加快脂肪自噬,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
自噬,是一种进化上非常保守的溶酶体介导的生物降解过程,是对细胞自身废物的回收再利用,对细胞内稳态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自噬失调往往参与到了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如:糖尿病等。然而,自噬调节机体代谢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近期,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ell Reports》发表了题为“The autophagy protein Becn1 imp...
《Science子刊》喝酒戒也戒不掉?生酮饮食来辅助!
酒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正所谓:“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即使很多人知道饮酒有害健康,可依然戒也戒不掉…… 在全球范围内,饮酒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第7大危险因素。虽然“饮酒伤身”背后的机理并不完全被人们熟知,但饮食如何辅助我们戒酒却有新途径! 近日,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及酒精中毒研究所和美国宾夕法尼...
Cell子刊:这种miRNA能够逆转阿尔兹海默症的记忆丧失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以记忆力衰退、学习能力减弱为主的症状,并伴有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极大地影响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发展。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增长,老年化社会加剧,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也...
【Science子刊】击败肥胖!大脑回路调节饱腹反应,不只是管不住嘴!
肥胖是个永恒的话题。普通观点认为,肥胖是因为意志力被食欲接连不断地打败而造成的,但有些人,他们真的是无论吃多少,无论吃什么,总是会变胖。那么,究竟是管不住嘴造成肥胖,还是也有其他因素诱导我们多吃呢? 2021年4月,科学家发现大脑控制食欲的“总开关”是黑皮质素受体4(MC4R),并将文章发表在《Science》上。当MC4R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