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动

第六届单细胞技术应用研讨会暨空间组学前沿研讨会
【系列直播】多组学解码,全链条破译生命密码--构建单细胞-时空多组学-精准代谢-高深度蛋白全链条深度挖掘
【直播】解析单细胞时空组学,破译生命空间微密码 —— 从时空组学技术前沿到实战案例

专家访谈

《转》访欧易生物总经理张志明:持续逆势快速增长!破解科研服务"不可能三角"的硬核逻辑
《转》访菲鹏数辉马步勇教授|AI与分子模拟引领生物医药创新,“构象选择机制”开辟药物动态设计新纪元
《转》访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科教科主任赵刚
《转》访Olink亚太副总裁Andrea Ballagi博士:新一代蛋白组学如何加速精准医疗新进程
【我的2022】瑞普基因首席技术官王涛:发挥BT+AI双引擎特色优势,推进AI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临床落地
【我的2022】佰诺全景创始人焦磊:降低使用成本和难度,推动全景病理技术在中国的临床转化落地
【我的2022】墨卓生物创始人兼COO刘寒:日日精进,久久为功,把一个好的单细胞中国解决方案带给客户
【我的2022】迈杰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亚飞:数智化赋能商业模式转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伴随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深圳绘云生物总经理林景超:专注慢病早筛类临床质谱检测产品,从临床痛点出发,为临床医学检验解决更多难题
【我的2022】艾吉泰康联合创始人屈武斌:对技术精雕细琢,以客户应用场景为核心,用特色服务提供基因捕获整体解决方案
【我的2022】恩泽康泰联合创始人李志:开放与合作,深耕外泌体技术开发与临床转化,为创新药研发提供坚实的肩膀!
【我的2022】迈迪安生命科学部门市场总监Liyan Pang:持续拓展颠覆性分子诊断原料,为体外诊断行业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找到约1517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中外科学家携手发布CRISPR/Cas特刊

1970-01-01

   最新一期的《Human Gene Therapy》杂志,发布了一期题为“Focus on Genome Editing”(聚焦基因组编辑)的特刊,由哈佛-麻省理工大学Broad研究所的张锋(Feng Zhang)担任特邀编辑,来自中外的科学家以9篇评论、综述及研究论文的形式各抒己见,发表了对于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的一些看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当...

川大院士发表CRISPR/Cas综述文章

1970-01-01

   七月十五日,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Human Gene Therapy》发表综述文章,提出了CRISPR/Cas传递载体所面临的挑战,并指出了非病毒载体所发挥的潜在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魏于全目前是四川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1997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四川...

Cell子刊:作息不规律会增大癌症风险

2015-07-22

  许多人向往朝九晚五的生活,我们也常常听说工作时间不规律或者频繁倒时差会使人面临各种健康风险,从体重增加到癌症。不过要验证生物钟扰乱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行数十年的人类研究,而且会涉及很多变数。   荷兰科学家们日前开发了一个新小鼠实验模型,他们让小鼠经受与人类相似的昼夜节律紊乱,然后研究小鼠机体受到的影响。研究显示,如果每...

JHC:名人影响乳腺癌筛查

1970-01-01

2013年安吉丽娜・朱莉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她告诉公众她被检测出来体内有乳腺癌1号阳性基因,该基因与乳腺癌和卵巢癌增加的风险相关,随后她进行了双乳房切除手术。现在研究表明,这个宣传确实影响了一些女性去寻找类似基因测试的意图。 “我们在3天内把朱莉的公告放到网上进行问卷调查,目的观察是否会影响其他人的目的基因检测。”Kami Kosenko副教授说,“我们也想看看是否...

在NCI的资助下,贝勒大学开始开发基于microRNA的结直肠癌筛查技术

2015-07-22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贝勒大学的研究人员Ajay Goel 说道,该获得了国家癌症研究所五年的资助,有望在数千名患者中进行这项前瞻性的研究,并且该研究具有商业化的潜力。   CRC是全球导致死亡第二多的癌症种类,部分原因是由于其具有高转移性。而如果在治疗的早期过程中发现癌症,那么患者可以在其癌变之前获得更好的治...

CFDA发布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1970-01-01

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先后对头孢唑啉注射剂、羟乙基淀粉类药品、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曲美他嗪、丙硫氧嘧啶、阿德福韦酯、苯溴马隆等7个/类药品严重不良反应进行了通报;责令对细辛脑注射液、硫酸镁注射剂等12个/类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修改;发布了《药物警戒快讯》12期,提示替莫唑胺的肝脏损害、静脉用铁制剂严重超敏反应等药品安全信息。 一、基本药物监测情况: ...

张锋综述:CRISPR的前景和挑战

2015-07-21

  麻省理工学院的张锋(Feng Zhang)博士是近两年大热的CRISPR/Cas9技术的先驱开创者之一。2013年,这位80后的年轻华人科学家开发出了可用来编辑DNA、敲除指定基因的CRISPR/Cas系统,自此之后一直致力于推动这一技术走向完美。   七月十五日,张锋博士在国际学术期刊《Human Gene Therapy》发表综述文章,介绍了CRISPR/Cas基因组...

Cell子刊解决长期争议,你的脂肪来自何处

2015-07-21

  我们人类一生需要持续生成脂肪细胞,但脂肪细胞的起源一直很有争议。七月十六日Cell Metabolism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中,供体细胞生成了新的脂肪组织。研究人员还指出,胖子拥有更多来自骨髓的脂肪细胞。   Karolinska研究所的Peter Arner曾在Nature上发表文章指出,脂肪细胞不分裂,...

Science子刊:决定疫苗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1970-01-01

来自美国军事艾滋病毒研究项目(MHRP) 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免疫基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是否出现突变,与疫苗是否能抗击艾滋病病毒密切相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Rasmi Thomas博士说:“我们发现决定HIV感染风险的抗体是否有效,与宿主HLA等位基因关系密切,”通过...

PNAS重大突破:强大的RNA研究工具

1970-01-01

     RNA是所有已知生命形式一个基础的组成部分――因此当RNA出错之时,许多事都可能会出错。RNA错误调控在许多疾病如精神障碍、自闭症和癌症的发病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的纳米医学专家开发出了一种叫做Sticky-flares的新技术,提供了第一个实时追踪和观察RNA传送到活细胞内时分布动态的新方法。 ...

Cell:坏基因为何并不总是闯大祸

1970-01-01

   两个携带着相同致病突变的人患病的严重程度却不相同,这是一个困扰了科学家们数十年的谜题。现在多伦多大学Donnelly 中心的Andy Fraser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揭示出了导致每位患者之间相异的一个关键部分。 Fraser说:“我们揭示出了遗传背景――存在于所有人基因组中一组独特的DNA碱基――是如何影响遗传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这一研究发现提高了我们预测每位受累患...

华人学者Cell子刊发表CRISPR新成果

1970-01-01

   西尼罗河病毒(WN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蚊子传播的嗜神经病原体。西尼罗河病毒最早是1937年在乌干达一位发热妇女的血液中分离到。这种病毒在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西亚很常见,人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受到感染。人类感染西尼罗河病毒后会发展成严重甚至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目前还没有针对WNV...

美国著名院士Science发布免疫学重要发现

1970-01-01

   当病菌入侵之时,机体会调整自身适应及摧毁这一特定的靶标,这是免疫学的一个基本原理。然而目前对于免疫系统如何来精炼它的防御蛋白――抗体,从而最有效地瞄准入侵物的机制却仍不是很清楚。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有关这一选择过程的一些重要新见解。他们的研究论文发布在7月16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诺贝尔奖得...

安进BiTE免疫疗法Blincyto费城染色体阳性白血病II期临床成功

1970-01-01

生物技术巨头安进(Amgen)近日公布了BiTE免疫疗法Blincyto一项II期研究(NCT02000427)的积极顶线数据。该研究在复发或难治费城染色体阳性(Ph+)B细胞前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成人患者中开展,数据显示,Blincyto单药治疗2个周期在具有临床意义比例的患者中诱导了完全缓解或部分血液学复苏的完全缓解。这些数据激动人心,支持了Blincyto作为复...

Cell破解数十年癌症谜题

2015-07-20

  Francis Crick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日前解决了数十年的癌症谜题,进一步阐明了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遗传病因。这项研究发表在七月十七日的Cell杂志上。   众所周知,基因RAD51、BRCA1和BRCA2发生故障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彼此合作对DNA损伤进行修复,这一体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发癌症。不...

Cell发表革命性技术:遥控大脑不是梦

2015-07-20

  给大脑植入某种装置然后遥控对方的行为,这似乎是科幻故事才有的情节,不过这一天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通过新一代植入物,人们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就可以遥控小鼠的行走路径。   Washington大学和Illinois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无线遥控的组织植入物,能将药物和光线有效注入大脑深处的神经元...

Cell重编程重大成果:高度同质iPS细胞

2015-07-20

  得益于Broad研究所Tarjei Mikkelsen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的辛苦工作,现在在人类细胞中研究重编程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和可靠。该研究小组设计出了一种改良的方法使得在实验室中生成的人类诱导多能干(iPS)细胞变异性降低。   借助这一系统研究人员能够高分辨率地观测随着体细胞重编程变为iPS细胞发生的过渡细胞及分子改变——...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规则》

2015-07-17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我国医疗器械分类实行分类规则指导下的分类目录制,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并存,以分类目录优先的医疗器械分类制度。2000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规则》,在指导《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制定和确定新的产品注册类别方面发挥了积极...

重磅内幕:传华大基因CEO王俊已离职,下家尚不明确

2015-07-17

  近日,网易科技对基因界的“小皇帝”王俊作了一直独家专访“当基因联网,人类会怎样?”。   当此文一出,在网易话题中国引起了数千条转发和评论,也可谓将中国基因测序大工厂华大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网友对华大的评价褒贬不一。   点击图片查看评论   对此争议最多的是,谣传“华大科技高管层有大老虎要离职”,而一些基因行业人士对此猜测...

清华颜宁教授本月连发Nature、Science文章

1970-01-01

来自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报道称,她们利用脂质立方相结晶法和微聚焦X射线衍射法,揭示出了葡萄糖转运蛋白识别及转运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结果发布在7月15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清华大学的颜宁(Nieng Y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2007年作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的颜宁受聘于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清华最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回国的几年间,颜宁教授研究组主要聚焦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