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33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精准医疗的新模式 鹍远基因(基因测序)+嘉和生物(免疫治疗),强强联手 肿瘤病人的曙光
2016年3月22日,鹍远基因与嘉和生物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共同开发肿瘤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药物,及相关伴随诊断产品达成一致,完美实现精准医疗产业下相关行业间共同协作、共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合力”模式。 从左到右:张江生物基地公司副总经理刘刚先生;鹍远基因CEO张江立先生;嘉和生物CEO周新华博士;鹍远基...
生物治疗适合于哪些肿瘤患者?
生物治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从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和肿瘤基因入手通过调动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或扩增人体自身的靶向性较强的抗肿瘤因子实现防治肿瘤的目的,目前在临床开展的肿瘤生物治疗运用最成熟、效果最佳、生存期延长最明显的是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 手术患者:清除手术后残余肿瘤细胞 防止复发 肿...
RNA编辑如何促进肿瘤生长?
最近一项新的研究,对于RNA(核糖核酸)编辑在癌症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新机制,并因此可能在未来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每一个健康的人体细胞中,连接到DNA中的遗传信息,被转录成信使RNA,进而翻译成蛋白质——...
调节胆固醇代谢可提高T细胞抗肿瘤反应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是怎样的?能否有效进行肿瘤防控?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焦点放到探究代谢与肿瘤的关系上。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获悉,该院生化与细胞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的合作研究,结出重大成果。研究发现,通过调控T细胞的“代谢检查点”可改变其代谢状态,使其获得更强的抗肿瘤效...
中国科学家发现提高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新方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和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伯良研究组在一项合作研究中发现“代谢检查点”可以调控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并鉴定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靶点——胆固醇酯化酶ACAT1以及相应的小分子药物前体,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奠定了基础。今天,题为“通过调节胆固醇代谢增强CD8+(加号是上...
基因检测,肿瘤治疗重中之重
根据临床可实施性,或者基于肿瘤基因组分析产生的异构信息,决定是不是该采取临床行动,仍然是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的主要挑战。 医学博士Rodrigo Dienstmann等人,2014年在Molecular Oncology(“Standardized decision support in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repor...
循环DNA也能诊断糖尿病和脑损伤
循环DNA分析已经成为胎儿基因诊断的工具,也被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学者开始用这种血液分子特征进行更多疾病诊断的策略。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随时发生死亡,死亡的细胞发生破裂,染色体内DNA断裂成大量片段扩散入血液,随着血液在全身循环。即使十分健康,每个人身体内总有大量细胞死亡。当疾病和组织损伤发生时,特定器官组织细胞发生更多损伤,这种特定的循...
光遗传学首次用于控制肿瘤发生
最近,美国塔夫斯大学的生物学家,利用一种蛙模型首次证明,他们能够用光来控制细胞间的电子信号,从而防止肿瘤的形成和并使肿瘤正常化。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16日的《Oncotarget》杂志,首次报道了利用光遗传学特定地操纵生物电信号,来预防和抑制由癌基因诱导的肿瘤。 青蛙是癌症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很好模型,因为青蛙和哺乳...
为什么有些肿瘤耐受治疗?
新的肿瘤药物可让医生根据病人肿瘤的基因图谱,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然而,这些药物在某些病人中根本不起作用,它们在其他人中失去了效力。推荐阅读:肿瘤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你所不了解的生理屏障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麻省总医院(MGH)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一类药物——被称为激酶抑制剂,并不总是能阻止肿瘤的生长”。研究...
罗氏豪掷10亿美元,与Blueprint达成5个肿瘤免疫药物研发合作
罗氏近日与Blueprint制药达成一项高达10亿美元的研发合作,收购该公司旗下5个肿瘤靶向药物,以扩充自身的肿瘤免疫业务资产。 根据协议,Blueprint制药将会获得4500万美元的预付款,罗氏还将根据研发进展支付9.65亿美元的附加费用和里程金。这五个肿瘤靶向药只要在I期临床试验中获得概念性验证,罗氏就可以进行收购。Blu...
复旦大学抗肿瘤药物专利6500万美元“天价”卖给美国公司
签约仪式现场 3月15日,复旦大学与美国HUYA(沪亚)公司在上海达成协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青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IDO抑制剂有偿许可给美国HUYA公司。此次许可转让将至多为复旦大学和杨青教授带来6500万美元的收益。 据了解,IDO抑制剂作为具有新药靶、新机制...
肿瘤治疗为什么效果不好?你所不了解的生理屏障
癌症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谈癌色变”这好像已经成了一个共识,我们大部分人都把癌症和死亡画上了等号。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癌症的最主要手段。然而,手术仅能清除肉眼可见的瘤体,实施手术切除后,癌细胞则可能复发甚至转移。化疗、放疗虽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因此,靶向治疗成为目前癌症治疗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由于具有...
如何预测和预防CAR-T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是制药工业当下最大的开发热点之一。CAR-T的发展史曾经遭遇过几次过山车般的历程,而这些惊险多半与安全性有关。CAR-T的制备过程就存在极大风险。早期的CAR-T临床试验因产品制备过程中质量问题导致临床上超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几次被FDA喊停。超敏反应如果应对不及时,则可能致死。随着技...
国内首发 | 国内肿瘤患者PD-1抗体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199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本庶佑发现了存在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 1999年,中国科学家陈列平教授发现了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B7-H1(也叫PD-L1)蛋白,这个关键的发现奠定了PD-1抑制剂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 2011年,经过十年研发,PD-1抑制剂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 2014年9月,FDA批准PD-1抑制剂在美国上...
【行业深度】精准医疗专题报告之诊断篇
投资要点 精准医疗=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精准医疗一词始自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的一次国情咨文。我们认为精准医疗不仅仅是简单DNA测序应用,一切就个体化差异(包括DNA、组织结构、中医概念中的体质、疾病部位等)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手段都属于精准医疗范畴。2015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计划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
免疫疗法瓦解癌症的壁垒
免疫系统的许多组分都能用来对抗癌症,巨噬细胞也不例外。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Cancer Discovery杂志发表文章,揭示了免疫疗法利用巨噬细胞突破胰腺癌壁垒的分子机制。 肿瘤微环境就像一道坚实的壁垒,能为癌细胞提供保护,帮助它们抵抗化疗。Gregory L. Beatty领导的研究团队阐明了巨噬细胞倒转枪头攻击肿瘤...
肿瘤生长的关键:细胞竞争
最近,有研究人员证明,肿瘤可通过对邻近的健康组织产生不利影响,而为自身的生长提供空间。这种现象的机制,为癌症治疗提出了一种强大的新方法。 不受控制的增殖是癌细胞的主要标志,但是越来越明显的是,肿瘤的生长受到与周围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相邻细胞可刺激或抑制肿瘤的生长,但目前还不清楚肿瘤是否相互地影响周围的正常细胞。 ...
思路迪进军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精准开发新一代PD-L1抗体
2月29日,思路迪与康宁杰瑞签署合作协议,就我国首个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PD-L1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进行合作开发。根据协议,思路迪将主导新药的全球注册、临床开发和商业化,康宁杰瑞将负责开发阶段的临床样品生产和上市后药品的生产。 肿瘤免疫疗法是当前最受瞩目的肿瘤研究热门领域。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配体与免疫细胞受体PD-1结合阻止...
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活检项目启动
2月28日,由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北京科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癌症基金会科迅专项基金成立大会暨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活检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顺利举行。大会汇集了中国癌症基金会多位领导,全国各中心肿瘤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科迅生物该项目的主要参与成员,共百余人。 本次大会分为科迅专项基金成立大会和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
免疫细胞“开关”带来抗癌希望
免疫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可在体内追捕和破坏外来细胞,包括扩散和形成肿瘤的癌细胞。 最近,澳大利亚Walter and Eliza Hall医学研究所分子免疫学部门Nick Huntington博士领导的团队,首次发现了打开这些自然杀伤细胞的“开关”是如何起作用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Immunity》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