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339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3D腹腔镜:为结直肠癌手术打开新世界
周海涛医生(左二)和助手正在为患者做3D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李瑜摄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强劲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增结直肠癌病患数约为136万人,其中,约有70万人因此失去生命。中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大国。在我国城市地区,结直肠癌是发病率第三高的恶性肿瘤。而在北上广等大城市,由于不良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结肠...
再谈肿瘤细胞免疫治疗——魏则西事件引发的思考
生物免疫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并列为四大肿瘤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理论不断丰富,现代免疫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人们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肿瘤与免疫系统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了在免疫学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获得者之一是加拿大的沃尔夫·斯坦曼教授...
歼灭肿瘤的鸡尾酒疗法
当一些癌症药物和免疫疗法配对时,可能会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并不只是将药物碾碎放在一起。这个领域正在迅猛发展。 在癌症研究中,没有哪项成功比大量减少儿童白血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更能引发人们的崇敬。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研究人员使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幸存下来的儿童占比从约10%提高到90%左右。 &em...
滥用之殇:肿瘤免疫治疗救不了魏则西
这几天,大学生魏则西之死,让DC-CIK疗法这一医学专业名词成为了网民的一个搜索热词。 说起DC-CIK疗法,不得不提及美国的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斯坦曼是树突状细胞(DC细胞)的最早发现者,晚年致力于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疫苗的研发,并利用自己研发的疫苗成功地将自己的生命延长了4年。斯坦曼由此获得了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诺奖史上唯一...
斯坦福大学称未与中方医院合作肿瘤免疫治疗
美国斯坦福大学官网关于肿瘤免疫疗法研究课题的介绍。网页截图 21岁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魏则西今年4月12日因病去世。两年前,他被检查发现腹部有滑膜肉瘤,后通过百度检索锁定了“生物免疫医疗法”,并最终选择在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采用该疗法治疗,医院医生还表示与斯坦福有合作。 昨天,美国斯坦福...
基因疗法的热点和亟待解决问题,你get到了么?
基因治疗是指将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新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基因治疗已经由最初用于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扩大到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截止到2014年7月,全球共批准2076项基因治疗方案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针对各种...
肿瘤专家:如何正确地选择肿瘤治疗方法
肺癌专家:吴一龙 鼻咽癌专家:马骏 结直肠癌专家:汪建平 甲状腺癌专家:王深明 乳腺癌专家:廖宁 近几日,患滑膜肉瘤的21岁青年魏则西的去世备受关注。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 《2013~2014广州市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广州每1000人中就有2.6人患有癌症。...
晚期肿瘤病人可免费查143个基因异常
“MATCH中国·测序中心”落户中山一院 如今肿瘤治疗领域的最热话题,当属“精准医疗”。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找出容易引发肿瘤的基因变异,可针对该基因选择对应的靶向药物。记者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悉,“MATCH中国·测序中心”三方联合实验室正式落户该院,将借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MATCH计划,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精...
西班牙国立肿瘤研究中心发现肿瘤化疗耐药新机制
化疗耐药的出现往往是肿瘤治疗失败的一大原因,西班牙国立肿瘤研究中心(CNIO)的科学家Oscar Fernández-Capetillo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利用全基因组筛选工具CRISPR/Cas9发现了肿瘤化疗耐药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的Molecular Cell上,标题名为A Genome-wide CRISPR Screen Ident...
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中的老将和新秀们
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则因其对于常规疗法无效的晚期肿瘤具有显著疗效而受到极大关注,并于2013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为转移性晚期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肿瘤免疫学治疗的目的是激发或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学治疗的方法种类繁多,已与现代生物高科技技术结合,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
CSCO发布我国首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
2016年4月23日,CSCO2016指南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同时发布了中国第一部《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临床肿瘤精准诊治的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目前,中国肿瘤患者数目庞大,基因诊断和检测需求巨大,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业界公认的指导规范,可能存在检测质量低下、结果准确性差、解读不专业,甚至盲目追求基因检测结果等现象。为了推动实现NGS临床检测的规范...
肿瘤的超声分子成像
随着生命医学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探索微观的生命领域,分子影像逐渐脱颖而出,成为研究的热点,并最有希望将传统医学改变成为分子医学。而作为分子影像重要成像技术之一的超声分子成像也将飞速发展。超声分子成像是通过将特异性亲和分子连接到超声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超声造影剂,使其能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超声成像的新兴技术。它结合了超声成像成本低、非放射性、便携性和实时成像的优点以及靶向...
肿瘤免疫疗法精准时代来临
免疫疗法是癌症治疗领域最热闹,也是进展最快的肿瘤治疗研究方向。不过无论是PD-1抗体解除免疫耐受的免疫药物疗法,还是激活特定免疫细胞,利用肿瘤细胞特定抗原,让免疫系统清洗目标细胞的CART疗法,都不具有个性化,在免疫系统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和肿瘤细胞接近的正常细胞,也是这些治疗具有明星副作用的原因之一。由于每个患者和肿瘤都具有个性特征,针对肿瘤细...
抓住血液中的肿瘤“尾巴” 液体活检开启癌症早期诊断大门
提取自血液样本的肿瘤DNA能够用于了解癌症,避免手术活检穿刺。 图片来源:Cultura RM/Alamy Stock Photo 肺部活检是一个侵入性的痛苦过程,对一位80岁的老太太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通过穿刺性检查,肿瘤学家Geoffrey Oxnard给患者开出了一种相对应的靶向...
肿瘤的精准医疗
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正式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白宫官网发布精准医疗计划的相关细节,随后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年会(AACR)在美国召开,此次会议汇集了目前所有癌症主要领域的最先进研究成果,“精准医疗”的概念再次聚焦了全球的目光。当前的肿瘤治疗正逐渐从对“症”治疗向对“基因”治疗转变,肿瘤的诊疗观念也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的过渡,已经步入了“精准...
抗肿瘤药物载体之红细胞膜,你知道多少?
抗肿瘤药物细胞毒杀伤作用无选择性,且在体内环境中难以保持稳定的有效浓度。将抗肿瘤药物通过载体靶向运送至肿瘤组织后再释放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小用药剂量、增强药物在局部药效的最佳办法。 近二十年来,关于药物载体的研究显示,载体红细胞因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体内循环时间长而备受关注。另外,红细胞作为载体具有以下优势:资源丰富、易获得;具有较大的...
预防肿瘤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2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5年,中国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和281.4万例死亡病例,相当于每天有1.2万例新发患者,7500人死于肿瘤。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位居癌...
晚期肿瘤患者可免费测序基因
对于肿瘤,除了传统诊疗方法外,未来还可对患者的基因进行测序,找出容易引发肿瘤的变异基因,再针对该基因选择对应的靶向药物。4月20日,“MATCH中国·测序中心”三方联合实验室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正式挂牌。该院将借助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MATCH计划,开展大规模的高质量精准医学临床试验。 在MATC...
四院士为肿瘤防治支招
郭刚制图 1995年,由中国抗癌协会倡导发起,并确定将每年的4月15日~21日规定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颠覆癌症·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癌症,这一牵动每个人最敏感神经的词汇,时至今日仍然“威力无穷”。不过,随着对癌症发病机理认识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药物在抗击癌症的道路...
抗癌药直达肿瘤的新技术
在美国,胰腺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化疗药物很难到达位于腹部深处的胰腺。 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麻省综合医院(MGH)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小型的植入式装置,可直接将化疗药物传递到胰腺肿瘤。在小鼠身上开展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发现,这种方法比通过静脉注射传递化疗药物的方法有效 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