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82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Nature子刊】突破!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放疗联合 CD47 阻断抗肿瘤的潜在机制
近日,研究发现CD47阻断可有效增强SCLC临床前模型中放疗的局部抗肿瘤作用。相关文章“Radi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CD47 blockade elicits a macrophage-mediated abscopal effect”发表在《Nature Cancer》上。研究表明,放疗和CD47阻断后抗肿瘤巨噬细胞的全身激活对于患有转移性疾病的癌症患...
【Cell】最新!颜宁团队破解药物联合使用的致命副作用机制!
11月22日,颜宁教授与武汉大学药学院高帅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Cell》发表文章“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severe adverse interaction of sofosbuvir and amiodarone on L-type Cav channels”,研究通过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分析,揭示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产生致命副作用的分子机制。 ...
【DIABETOLOGIA】北医三院魏蕊/洪天配团队发现胰岛β细胞再生新机制!
作为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糖尿病全球患病率正在上升,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命。糖尿病起源于双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疾病——胰高血糖素是一种从胰腺α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与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结合来发挥其生理作用。胰高血糖素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它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从而提高血糖水平;因此,胰高血糖素-GCGR信号传导的阻断可用作降糖策略。拮抗性GCGR单克隆抗体(mAb)在1型糖尿...
【Nature】重磅!空间基因组学:助力科学家绘制癌症进化谱系图,破解乳腺癌扩散机制
这项新研究“Spatial genomics maps the structure, nature and evolution of cancer clones”发表在《Nature》杂志上,讲述了现在如何绘制肿瘤发展图谱,结合癌细胞的遗传信息、周围的细胞类型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相互作用。未来,这种方法可用于观察治疗如何影响癌症,不仅仅在基因水平上,还包括对肿瘤与免疫系统及其周围...
【ADV SCI】感染率90%的疱疹病毒如何促进肠癌?首都医科大学揭示疱疹病毒促进结直肠癌进展的新机制!
EB病毒(EBV)基因组编码的22个病毒microRNA簇,叫做miR-BamHI-A 向右转录本(miR-BARTs),已被证明能够促进癌症发展。最近,有研究团队报告了EBV编码的microRNA-BART18-3p在结直肠癌(CRC)中高表达,并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和晚期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2022年10月28日,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瑞、李晓波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上共...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曹雪涛团队研究提出预防肝癌的机制见解和潜在靶点
2022年11月4日,海军军医大学侯晋及曹雪涛共同通讯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DEN诱导的肝癌发生增强,而NASH诱导的肝癌发生被肝细胞特异性RIG-I缺乏抑制。 https://jho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45-022-...
【Cell】改写教科书!潘多加/郑勇刚揭示Hippo信号通路上游调控的全新机制
2022年10月31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潘多加及郑勇刚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阐述了Hippo信号通路上游调控蛋白AMOT,KIBRA以及SLMAP通过液-液相分离以及多相合并激活Hippo信号通路的新机制,并提出该机制可能在Hippo信号通路整合多种不同信号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表明Hippo信号通路的上游调控因子形成了功能拮抗凝结物,它们结合成一个共同相提供了...
【Cell子刊】南医大杨硕、胡志斌等联合研究发现免疫细胞调节肿瘤新机制
近日,由南京医科大学杨硕、胡志斌、杨曦教授团队进行的研究“Gasdermin D restricts anti-tumor immunity during PD-L1 checkpoint blockade”发表在期刊《Cell Reports》上,报道了GSDMD介导的固有免疫细胞焦亡对肿瘤免疫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GSDMD/PD-L1检查点阻断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
27岁博士辞别耶鲁归国即发Science!研究探索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引发结肠癌的分子机制
导读:与一般人群相比,炎症性肠病患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肠道微生物是影响肿瘤发生的众多因素之一,部分方式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产生微生物代谢物。最近,有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类新的细菌基因毒素,该分子在肠道肿瘤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2022年10月28日,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Noah Palm教授团队、曹议匀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在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Commensal microbiota fro...
揭秘!中外科学家合作从机制到干预,揭示了干细胞衰老的完整框架
这篇综述,阐明了不同体干细胞类型的衰老相关特征,特别关注表观遗传变化、蛋白质稳态丧失和全身影响因素,包括慢性炎症、昼夜节律失调和代谢紊乱。科学家们对有机体干细胞衰老的调查进行了总结,阐明了其潜在的生物学意义,指出了干细胞衰老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干细胞 干细胞促进皮肤、肌肉、血液、骨骼和大脑的组织发育、更新和再生。许多类型的组织特异性干细胞以静止状态存在,但具有进入细...
【Nature子刊】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团队研究发现保护结直肠癌免受DNA损伤的潜在机制
该研究于10月17日发表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Sirtuin5 protects colorectal cancer from DNA damage by keeping nucleotide availability”,报道了结直肠癌细胞中的 SIRT5 敲低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并且发现 SIRT5 通过以戊二酰化依赖性方式增强谷氨酰胺分解来...
【PNAS】西湖大学马仙珏/李旭课题组揭示UPR调控Hippo信号通路介导肿瘤进展新机制
2022年10月10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仙珏课题组与李旭课题组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阐述了UPR的Ire1/Xbp1s分支通过Hippo通路调控器官大小、肠道干细胞稳态、细胞迁移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同时,该文揭示了Bip与Yorkie/YAP互作决定了Ire1/Xbp1s在原发性肿瘤的生长和侵袭中具有双重功能。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
【PNAS】清华陈默课题组:白血病关键转录复合物的组成机制及治疗新靶点
尽管多个证据表明LY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生物学重要性,但LYL1如何与AE协同调控基因表达并不清楚。清华大学医学院陈默研究员课题组发现LYL1在AETFC的组装和转录激活功能实现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nas.org/doi...
连发四篇,IF值累计超200!复旦徐彦辉团队在人源转录起始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自2020年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徐彦辉团队连续发表四篇研究论文,围绕人源转录起始机制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人源BAF-核小体 2020年1月31日,徐彦辉课题组题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human BAF Complex”的研究论文。报...
【Nature】华中科大钟芳锐/吴钰周团队创造世界上首个能量转移作用机制的人工光酶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钟芳锐、吴钰周教授团队与西北大学陈希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发表题为“Enantioselective [2+2]-cycloadditions with triplet photoenzymes”的研究论文,报道在人工光酶催化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
【Cell子刊】西湖大学吴连锋团队揭示生命早期维生素B12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近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吴连锋团队在 《Cell Reports 》发表了题为 "Early-life vitamin B12 orchestrates lipid peroxidation to ensure reproductive success via SBP-1/SREBP1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生命早期维生素 B12影响生物体...
【Cancer cell】华西医院陈崇/刘玉/魏强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9月12日,发表在《Cancer Cell》上的一篇题为“Acquired semi-squamatiza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suggests differenti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ladder cance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科学家们发现的膀胱癌化疗耐药的一个新特征——半鳞状分化,进而提出靶向组织蛋白酶C...
【PNAS】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团队等合作揭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
肝肿瘤中最常改变的原癌基因CTNNB1 编码连环蛋白β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张宏冰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郑亮团队合作揭示了肿瘤细胞代谢异常的作用和机制,为肝癌的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该研究发布于《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https://www.p...
【Cancer Cell】南医大沈洪兵、胡志斌团队揭示肺癌致病变异的遗传新机制
2022年9月15日,南京医科大学沈洪兵团队和胡志斌团队合作在《Cancer Cell》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是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迄今为止最大的非小细胞肺癌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并通过 SNP 阵列进行基因分型。这项成果不仅为未来基于阵列的关联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参考面板,而且描绘了 NSCLC 罕见致病变异的全貌。 https://www.cell.com/can...
【Science子刊】打破传统观念!北京大学罗冬根团队发现维持昼夜节律的新机制
9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罗冬根研究员团队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An extra-clock ultradian brain oscillator sustains circadian timekeeping”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维持昼夜节律的新型电信号及其神经机制。原来,主时钟不是自给自足的,无法维持自由运行的行为节奏,而是需要来自时钟外超电位脑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