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851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Cancer Res.】点赞!复旦李大强/邵志敏团队再进一步!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进展和紫杉醇耐药的潜在新机制
2022年12月9日,复旦大学李大强及邵志敏等团队合作在《Cancer Research 》上发表文章“Protein phosphatase 1 subunit PPP1R14B stabilizes STMN1 to promote progression and paclitaxel resistanc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该研究检测了...
【BMJ】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早发2型糖尿病特征!30岁以下女性患糖尿病死亡率更高!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王帆团队在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Global burden of type 2 diabete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1990-2019: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从19...
【CANCER DISCOV】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肝癌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实现高灵敏度特异性筛查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居前列,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90万,死亡病例超80万。在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 (HCC)占约90%,病人的生存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诊断时的疾病分期:当肿瘤处于定植期(localized),五年生存率为34%,占患者总数的44%;侵袭期(regional)五年生存率为12%,占患者总数的27%;转移期(distant)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3%,占患者总数18%...
重大发现 | Nature报道中性粒细胞“叛变”可促进肝肿瘤恶化发展
近年来,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全球近一半肝癌患者在中国。同时,肝癌是所有实体恶性肿瘤中,预后效果最差的癌种之一,我国肝癌 5 年整体生存率仅 14% 左右,每年约有 50 万人死于肝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是肝癌患者耐药、复发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们对肝癌免疫微环境(TIME)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且界限不清晰,这阻碍了肝癌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单细胞研究技术的发展使得解析临床多种...
【BMC MED】北京协和研究团队研究促进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活性的新方法
近日,由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团队进行的研究“Conteltinib (CT-707)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ALK-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first-in-human phase 1 study”,发表在《BMC Medicine 》上,研究表明,Co...
【Nature子刊】这个“明星”药物为何只对雌性“感冒”?
女性的预期寿命大大高于男子。然而,妇女也更经常遭受与年龄有关的疾病和药物不良反应。“我们的长期目标是让男性和女性一样长寿,让女性在晚年和男性一样健康。但为此,我们需要了解差异来自哪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所吕宇轩博士解释说。 雷帕霉素老药新用 01 雷帕霉素被发现几十年来,一直在临床医学中用来抗器官移...
戒烟战略!超五十万人前瞻性研究揭示吸烟增加56种疾病风险、22种死亡风险
12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士团队、牛津大学陈铮鸣教授团队、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的一项我国50万人队列研究《obacco smoking and risks of more than 470 diseases in Chin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发表在《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结果显示,吸烟会增加56种疾病发生...
【Science】让CAR-T抗肿瘤更强!斯坦福大学发现靶向中介体激酶模块可增强T细胞效应活性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题为“Enhanced T cell effector activity by targeting the Mediator kinase modul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确定了中介复合体亚基12 (MED12)和细胞周期蛋白C (CCNC) ,这两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T细胞激活和效应功能的关键调节因子。 DOI...
【Nature子刊】再进一步!中山大学潘志忠、丁培荣教授团队发现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性
11月28日,中山大学潘志忠、丁培荣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Inflammation promotes resistanc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colorectal cancer”,阐明了炎症促进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对免疫检查点抑...
新兴癌症标志物!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现促进肿瘤发生和侵袭性的潜在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AMPK induces degradation of the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PROX1 impairing branched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tumourigenesis”,研究结果表明,癌症中LKB1-AMPK轴的缺乏重新激活PRO...
【Nature】单细胞分子图谱,揭秘微生物群对癌症空间和细胞异质性的作用!
导读:肿瘤相关菌群是人类癌症类型肿瘤微环境的固有组成部分。迄今为止,肿瘤内宿主-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依赖于bulk组织分析,模糊了肿瘤内微生物群的空间分布和局部效应。最近,有研究团队使用原位空间谱分析技术和单细胞RNA测序,揭示了宿主-微生物在空间、细胞和分子上的相互作用。 2022年11月16日,弗雷德·哈钦森癌症中心的Susan Bullman等人在Nature发表了题为“Effect o...
【Nature子刊】湖大唐松青、朱海珍教授联合浙大王建莉教授发现急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的双功能调节因子
近日,湖南大学唐松青、朱海珍教授联合浙江大学王建莉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RasGRP1 promotes the acut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restricts inflammation-associated cancer cell growth”,研究表明RasGRP1 可能是急性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的重要双功能调节...
【Nature子刊】华西医院杨胜勇团队开发深度学习分子生成模型,发现选择性RIPK1小分子抑制剂
发现全新骨架结构活性化合物面临的挑战 01 开发新药是一个昂贵且耗时的过程,可能需要超过10亿美元和10年的时间。在药物研发初期,尤其是对于创新药物研发而言,高效地发现具有新型骨架结构的苗头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传统的策略是利用高通量筛选方法从现有化合物库中进行筛选;然而,因为现有化合物库的结构多样性有限,以及各大制药公司和药物研发机构已对化合物...
【Cancer Res.】转移风险降低72%!运动诱导的代谢屏障可阻断癌症进展和转移性扩散
近期,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anc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An exercise-induced metabolic shield in distant organs blocks cancer progression and metastatic dissemin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中的数据表明了癌症的代谢可塑性和运动诱导的间质代谢重编程之间存在冲突,提高了通过挑...
Sander Piersma: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中推断激酶活性的工具及应用 | WeOmics-G13
“Westlake Proteomics Series (WeOmics)” 系列研讨会 由西湖大学Guomics实验室,西湖实验室iMarker实验室,The Proteomic Navigator of the Human Body (π-HuB) Project共同举办,并由西湖欧米承办,SCIEX协办。 本期研讨会主题: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数据和激酶活性 ...
【Nature】个性化治癌重大进展:编辑T细胞首次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CRISPR基因工程技术来改变免疫细胞,以便它们能够识别人肿瘤特有的突变蛋白。这些细胞可以安全地在体内存活,以找到并摧毁它们的目标。 这是首次尝试结合癌症研究中的两个热门领域:基因工程技术以创建个性化治疗,以及免疫细胞便更好地靶向肿瘤。该方法在16名实体瘤患者中进行了测试,包括乳房和结肠。 量身定制 01 ...
【Nature】北大张宁/张泽民/朱继业:靶向肿瘤中性粒细胞或成肝癌治疗新策略
2022年11月10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精度定义了肝癌的五种免疫微环境亚型,并将其命名为TIMELASER分型系统,此外,还研究首次全面揭示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异质性。 https://www.nature....
29岁,9篇CNS!获“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她认为“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
从迷茫到坚定不移 01 2013年,武汉大学的大三学生白蕊,对自己所选择的生物专业感到迷茫。恰逢中国院士施一公到访武大办学术讲座,演讲时施一公的科研热情,以及课题前沿性击中了观众席的白蕊。在那之后,白蕊坚定了进入施一公实验室读博的念头。经历夏令营保研面试失败后,白蕊在大四的保研面试中再次报考了施老师团队,凭借专业课成绩第一推免直博清华大学,进入了施一公课题组...
【Nature子刊】华西医院罗晗等使用泛癌单细胞分析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异质性和可塑性
2022年11月4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晗、许恒团队与韩国光州科学技术学院Jihwan Park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联合发表了题为“Pan-cancer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the heterogeneity and plasticity of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in the tumor ...
Nature背靠背:多维度理解大肠癌肿瘤异质性,提供治疗新视角
肿瘤内异质性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之一,影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由肿瘤内异质性推动的克隆进化(clonal evolution)推动了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耐药性。然而,对于结直肠恶性肿瘤的遗传进化及肿瘤内异质性,目前仍知之甚少。值得注意的是,紧靠DNA突变并不能完全解释肿瘤的恶性转化;表观遗传变化也会导致癌细胞之间的表型变异——遗传、表观遗传的变异及转录可塑性均影响着肿瘤内异质性。探索这些生物学...
腾讯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