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280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重磅发布——真固生物MRD肿瘤分子残留病灶个性化定制平台固知微™上线
真固生物Pillar Biosciences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IVD级别NGS建库产品以及试剂服务的供应,目前已经为上百家医院和企业提供了百余种建库panel的定制。同时,真固拥有以ampPD引物设计、SLIMamp®文库构建、PiVAT®生信分析软件三大专利技术为核心的Z-MASTER™个性化定制平台,成为被广泛认可的高效、灵活的NGS整体解决方案。 固知微™...
【Nature子刊】 癌转移的开创性研究!这种已获批的药可以用于治疗乳腺癌脑转移!
据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调查的最新数据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的发病率为24.2%,位居女性癌症的首位。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近年来,各类靶向药物的问世,让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生存期显著延长。 然而,随着全身治疗方案的进步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乳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与日俱增了。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高达...
Genome Biology | 纳米孔测序可用于检测cfDNA的细胞起源和癌症特异性甲基化特征
细胞游离DNA(cfDNA)携带起源组织的信息特征,包括基因组改变、DNA修饰和细胞类型特异性片段化模式等。其中,DNA甲基化是泛癌筛查研究中很有应用前景的cfDNA生物标志物。 近年来,以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ONT)为代表的纳米孔测序技术日渐成熟,其在DNA甲基化检测的准确性上也已被证实,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单碱基对。便携式的ONT平台不需...
【Nature子刊】癌症伴随极度消瘦,新发现女性患者可能率先受益
肿瘤“恶液质”是一种常见的、使人衰弱的疾病,治疗选择有限。其特征是食物摄入减少,自发活动和能量消耗,伴有肌肉代谢功能障碍和萎缩。 近日,来自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研究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研究将Activin A确定为恶病质的驱动因素,证明了Ana有效地增加了食物摄入量,但只有药物组合才能增加瘦体重,恢复自发活动,并提高总生存率。这...
【Nature子刊】单细胞图谱再添一角——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癌症免疫疗法,如免疫检查点阻滞,极大地推动了肿瘤治疗的前景;然而,肝细胞癌的治疗选择仍然有限,反应率仍然很低。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近日,我国的科学家合作表征了恶性肝细胞的异质亚群及其在塑造HCC免疫微环境方面的多方面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杂志上,研究确定了七种基于微环境的亚型,可以预测HCC患者的预后。这个大...
【Science】单细胞测序——打开“心力衰竭”个性化治疗的通道!
今天,发表于《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论文“Pathogenic variants damage cell composition and single cell transcription in cardiomyopathies”,由来自北美,欧洲和亚洲六个国家的53名科学家进行,报道了对心力衰竭的新认识。研究团队利用单细胞测序等技术,详细分析了健康成人的心脏细胞组成和分子状态,并...
【Science子刊】产生组胺的肠道细菌会引发慢性腹痛!
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组胺可能是治疗慢性腹痛的治疗靶点,该研究发布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bj1895 研究过程 01 肠道微生物群与慢性疼痛疾病有关,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但特定...
【Nature子刊】浙江大学研究团队克服结直肠癌中单个突变驱动的耐药性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出现远处转移的结肠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其5年生存率低于 10%。西妥昔单抗是EGF受体(EGFR)单克隆抗体,可结合EGFR的胞外域并增强受体的内在化和降解,是治疗K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靶向治疗药物。 近日,浙江大学药学院药物代谢与药物分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提供了一种结构引导和噬菌体辅助进化(SGAPAE)方法,...
【Nature子刊】新发现!研究确定特异性靶向和阻断疾病相关白细胞的方法
最近,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由Case Western Reserve 大学(CWRU)研究团队领导设计了一个纳米颗粒平台,该平台专门针对与疾病相关的活化嗜中性粒细胞,同时保持不活跃的循环嗜中性粒细胞不变。CWRU教授EviStavrou解释:“它确保了与疾病相关的中性粒细胞被抑制,且抗感染能力完好无损。这些发现提供了改变流行疾病治疗的潜力,包括糖尿病并发症...
【Nature】科学家确定了癌症突变的内源性来源
突变在癌症发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很多突变都会产生可供靶向作用的弱点,而确定包含基因突变形式的人群中所有癌症患者的比例,对于公共卫生和基础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好处;癌症研究人员已经利用DNA测序技术识别出了引发多种形式癌症的基因突变。 APOBEC3家族与癌症中一些最普遍的突变特征有关,然而,内源性APOBEC3酶与人类癌症基因组突变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使得A...
【NEJM】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寿命得以延长——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
该项研究于7月21日发布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具体来说,Keytruda提高了含有高水平PD-L1蛋白的女性的总生存率。对于他们来说,与单独标准化疗相比,该药物的中位生存期增加了7个月:23个月 vs 16个月。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2202809 研究背景...
【REDOX BIOL】吃多了,真的可能回不去!白色脂肪代谢可塑性受损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世界患有肥胖症的人数在2016年已达到6.5亿,肥胖症发病率持续上升,已成为医疗保健领域的重大问题。肥胖会导致常见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包括神经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癌症和2型糖尿病(T2D)。从病理学和病因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和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T2D)是一种多器官疾病(multi-organ disease);因此,解决其背后的生物学问题非常必要。虽然手...
程韵枫教授团队揭示中性粒细胞通过分泌BAFF参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
2022年6月28日,国际权威免疫学杂志Clinical &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 (IF=6.52) 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肿瘤中心程韵枫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Neutrophils contribute to elevated BAFF levels to modulate adaptive immunity in patie...
【Science】为什么男性的寿命没有女性长?——Y染色体来告诉你答案!
已有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细胞中Y染色体的镶嵌缺失(mosaic loss)也更为频繁地出现,这将引发诸多身体状况的变化——例如,近日一项来自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表明,Y染色体功能受损的男性,更容易患上心肌疤痕、甚至发生心力衰竭。此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男性的平均寿命通常会比女性的短几年——在美国,男性平均寿命比女性短5年;据研究者估计,此研究的发现或可解释这5年差距中的4年。 ...
【Nature 子刊】急性髓系白血病,新的代谢谱出现了!
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描述了一个特定的代谢适应在一些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的影响串联突变的 FLT 3 基因。研究结果表明,这可能会在未来应用于特定类型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该项研究是由来自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院,生物医学研究所(IBUB)和肝脏和消化系统疾病网络生物医学研究中心(CIBEREHD)的Marta Cascante教授领导的团队与Jan...
【柳叶刀子刊】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发现运动衍生的肽可防止病理性心脏重塑!
据报道,多种机制涉及身体活动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运动提供的心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特别是在病理性心脏重塑中,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运动机制,可以防止高血压心脏重塑。该研究发布于《eBioMedicine》。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2)00345-0/...
【Science子刊】预测铂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组/表观基因组学改变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卵巢癌(OvCa)中很常见,然而,改变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性 BRCA 因此,研究者研究了BRCA缺失或基因改变的TNBC和OvCa患者与BRCA启动子甲基化患者对铂治研究发布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ELL DEATH DIFFER】北大郑晓峰课题组:好心干了“坏”事——去泛素化酶OTUD6A增强乳腺癌细胞对DNA损伤疗法的耐药性
6月29日,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及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峰教授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期刊《细胞死亡与分化》(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发表了研究论文——Deubiquitinase OTUD6A promotes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by increasing TopBP1 stability and renderin...
【Cell子刊】突破性发现!上皮细胞是如何癌变的——推进早期癌症药物治疗靶点!
上皮细胞分布在身体的表面和器官上,它可以通过一种被称为“根尖挤压(apical extrusion)”的机制清除不健康或异常的细胞来保护自己免受癌症的侵害。在这种机制中,周围的健康细胞强行从细胞层中清除受损的上皮细胞。然而,当根尖挤压的防御被某种力量克服时,上皮细胞会癌变且具有侵袭性,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仍然尚未知晓。 目前,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当代生物学》上发布了一篇题为...
【Cancer Res.】新抑制剂与常规药组合——减少淋巴瘤治疗的毒性和副作用!
根据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Tarik Möröy教授领导的一项研究,淋巴瘤恶变的潜在机制有了新的线索,这为有前景的治疗靶点铺平了道路。 隶属于UdeM的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IRCM)的造血和癌症研究部门负责人Möröy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种特殊的RNA解合酶,叫做DDX3,这种酶是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他们的研究于7月11日发表在的《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