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630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伯豪客户《Cell stem cell》报道代谢调控新机制
ESC在体外可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机体内任何种类的细胞,在器官再生和细胞替代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hESC维持自我更新及发育多能性的分子调控机制还有很多问题尚不清楚,妨碍了将其分化的细胞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因此,对人ESC如何维持其自身特性的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尤为重要。 研究思路 研究结果 1.全基因组范围转录因子siRNA文库...
伯豪客户发表干燥综合征相关的lncRNA表达模式研究成果
研究背景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由于外分泌腺紊乱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口眼由于唾液腺和泪腺原因而导致的异常干燥。LncRNA是目前转录组学研究的热点,但是,lncRNA是否与pSS的发病有关,目前还没有相关报道,来自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唾液腺中lncRNA的表达模式研究,阐述了lncRNA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 1. pS...
第58届美国血液学学术年会亮点一览
Obinutuzumab治疗滤泡淋巴瘤 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大学的Robert Marcus报道了Obinutuzumab治疗滤泡淋巴瘤的3期随机临床试验结果:1201个未曾接受治疗的滤泡淋巴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1人,分别接受利妥昔单抗或者Obinutuzumab加上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在诱导治疗结束时产生完全反应或部分反应的患者继续了为期两年的治疗。经过平均34...
世卫组织:全球迎来首种可实现高效防护的埃博拉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防护埃博拉病毒,全球迎来首种可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 这项临床试验由世卫组织领导,几内亚卫生部等机构参与。相关研究报告已发表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试验去年在几内亚开展,当时该地区仍不断出现新增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近1。2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人参与了这项试验。 研究...
癌症大作战:为“斩尽杀绝”科学家已开启“洪荒之力
人类与癌细胞的斗争已有很长的历史了,为了消灭癌细胞,科学家们可谓“煞费苦心”,通过切断癌细胞生长过程中必需的养分,终止癌细胞无限分裂,“剪断”癌细胞周围滋生的血管等等,除了以上这些方法,科学家甚至想到了以下这些“怪”招…… 1 辣死癌细胞 在最近的《乳腺癌:目标与治疗》杂志上,来自鲁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通过采用辣椒素培养sum199px乳腺癌细胞,结果肿瘤细胞出现大量死亡。 su...
基因测序: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后第二基因大国
全球基因测序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800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约45亿美元,至2018年将达约117亿美元。多方机构预测,国内基因测序服务市场规模超过1000亿元。 (转化医学网360zhyx.com) ...
Science | 5万人队列研究结果出炉,精准医学计划焕发希望之光
12月23日,最新一期的《Science》刊登了两篇“背靠背”发表的重量级文章。其中一项成果将超过50,000人的基因组数据与其电子病历相结合,发现了潜在的新致病基因。另一项研究的数据进一步表明,每250人中就有1人可能携带基因变异,进而使他们具有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但没有得到充分的治疗。 3.5%的参与者携带与疾病明显相关的基因突变 此前,欧洲和美国的几个...
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2016年12月24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共同主办,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承办的“201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揭晓活动在杭州经济开发区召开。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评选专家团代表陈志南院士、钟世镇院士,主办和承办单位的领导,中央及地方近十家媒体记者。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生物医药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一大批新政出台并施行,不断推动...
《科学》杂志:2017年四大科技主题值得关注
12月22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对2017年科学展望的文章,认为有四大主题值得关注,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和英国脱欧公投对科研的影响。文章说:“对许多科学家来说,大西洋两岸惊人的选举(公投)结果可能是2016年度‘崩溃’事件。”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对气候变化问题态度消极,这不是好兆头。 研究人员还担心,美国国会和白宫都受共和党控制,而共和党曾表示要削减国内开支,并对涉...
施一公:“剪”出一个未来
现在世界上有4700万人饱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困扰,预计2050年时,每3秒钟就有一个新的病人出现,我们将会有超过1.3亿人受它的困扰。 作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施一公2008年的回国被看作是中国新一代海归科学家的杰出典范。 在经历了在《科学》杂志发表社论、落选院士、挂职北京市卫计委、出任清华副校长等一系列事件、解析了超高分辨率的剪接...
高能预警!Nature新证高BMI危害远远超过人们预期
DNA NatureBMI200 15Dr. Simone Wahl BMI BMIAMEChristian GiegerHarald GrallertJaspal KoonerJohn ChambersBMIBMI 15,387207BMI4,874187BMI BMIHarald Gral...
12.28日“精准医学中国行”系列沙龙第三期“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应用微论坛”通知
药物基因组学的出现,使得我们可以从基因组水平出发,研究基因序列多态性与药物效应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个体化用药,以求获得最佳疗效和最少不良反应。尽管药物基因组学为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提供了很大程度上改善几百万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的利用却受到阻碍和挑战。比如,目前对于中国人群来讲,我们缺少垂直病种的基础大数据,从基因多态性和突变频率方面都是缺乏的,而且我们国家...
专访慧算生物副总监裘锋博士:基因测序助力肿瘤精准治疗,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自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以来,精准医学迅速成为全球医学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随着精准医疗行业的兴起,NGS技术,液体活检技术也相继成为医疗圈的热议话题。为此,我们今天有幸采访了慧算生物副总监裘锋博士,裘博士分享了有关基因测序、液体活检等方面观点,并介绍了慧算生物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展望。 转化医学网:非常感谢您能百忙之中能够接...
钟南山院士的声明
近日来我国东部地区雾霾情况严重,微信上流传转发一则以我的名义写的“别拿雾霾开玩笑了,它是一级致癌物质”的文章。在这则微信文章引用了一些资料,谈到“80个PM2.5微粒可以堵死一个肺泡...3年堵死三分之一个肺”。对于这些资料,其一是概念错误,其二是这则微信文章根本不是我写的,我也未看到微信中所述的资料。在近两年,不少转发的微信文章中,以我的发言为主的内容,例如...
“激光+细菌”让癌症无影踪 47所欧洲医院正在测试
12月20日,英国BBC网站报道了一种前列腺癌革命性疗法——利用激光以及深海细菌制成的药物来消除肿瘤,不仅不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并且能让肿瘤消失不再有痕迹。目前这种疗法已在47所欧洲医院进行测试,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相关结果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 触发杀死,不产生明显副作用 共有413名患者加入了该试验。新疗法使用了一种药物,这种药物由深海底黑暗处的细...
“两票制”的改革 11000多家代理商或将消失
两票制的改革,正在对全国5065家药品生产企业、接近2万亿药物使用规模的销售体系产生重构。 通过这一政策主导下的市场重构,医改办以及主管部门希望降低药品中间环节的费用,从而降低医保总费用。依据主管部门的思路,13508家代理商应该保留2000多家,那么11000多家代理商或将“没有明天”,全国300万医药代表将面临转变就业。 “为了有一个良性的医疗市场,我们坚定不移走两票制。”医药主管...
基因魔剪专利之争现新变数?杜德纳发现新“剪刀”并申请专利
12月23日凌晨零时,女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与合作者发表论文称,她们发现了新的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X和Y:CRISPR–CasX 、CRISPR–CasY,可能用于开发极具应用价值的基因编辑工具。 结合着DNA的Cas9 詹妮弗·杜德纳显然吸取了CRISPR-Cas9专...
组织卡住癌细胞?新研究或为癌症治疗引入新思路
近日,来自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 (Drexel University),Drexel艺术和科学学院的Ryan Petrie博士团队研究发现纤维肉瘤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结缔组织细胞在微环境中的运动行为。 由于纤维肉瘤细胞的核结构体积较大且较为刚性,它们相对更不容易通挤压来穿过组织内的三维结构。当遇到这样的三维结构或基质时,正常细胞可以通过移动细胞核,以在细胞内产生压力差的运动形式穿过特...
时隔八年的试管"双胞胎" 冻宝宝年龄差8岁
白色冷气不停地升腾而上,装满-196℃透明液氮的罐子中,一个个冷冻胚胎等待苏醒……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冷冻胚胎迎来了复苏期。近日,记者来到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观看了冷冻胚胎移植的全过程。 据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卢伟英介绍,老百姓说的“试管婴儿”就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也就是在体...
樊代明与郎景和两院士畅谈医学人文
近日,在扬州市召开的“健康中国与医学人文精神建设”高峰论坛上,来自中国工程院的樊代明和郎景和两位院士分别作了《加减乘除话医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医学》的精彩演讲。他们幽默、风趣的讲解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慢性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主讲人:樊代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人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经过了三次考验,第一个是缺吃少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