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umina宣布李庆担任中国区总经理,来看
李庆正式加入Illumina,担任大中华区总经理。中国团队不到300人,在华销售额超过4亿美金的llumina,可谓是医药行业的独角兽。
第二届转化医学奖获奖名单公布:黄晓军、李校堃获
按照《转化医学奖励计划章程》,第二届转化医学奖于2018年6月启动,共收到20份推荐材料,其中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11人;转化医学创新奖9人。经初审(资格审查)、初评(网络函评)、复评(评审专家会议评审)和公示环节,最终评选出2名“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获奖者和5名“转化医学创新奖”获奖者。
饶毅演讲:基因编辑带来什么危机?
生命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发表主旨演讲“基因编辑与人类未来”.编者按: 1919年1月15日,北大教授陈独秀用“赛先生”指称...
97岁“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今天院士退休,
今天,海军党委在这为廖院士和我召开院士退休座谈会,让我既激动不安,又骄傲自豪。此时此刻,请允许我衷心感谢海军党委、感谢沈司令秦政委,感谢王主任和海军机关各位领导。
【2018年度盘点】回顾转折点写过的那些行业大
美好的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消消逝去2018年已经接近了尾声若隐若现的时光流淌的光华无不告诉人们珍惜现在在这一年里,转折点精选了多位生物医药行业的著名人物,整理成文。介绍了他们的知识、思想、品行、精神,希望能让你了解他们的同时,发现新的天地,打开新的大门。以他们为标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视他们为榜样,让自己学会把握时光不负流年。
盘点2018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贡献卓越的女科学家
2018年临近尾声,这一年科学家们的科研结出累累硕果,转化医学网年终特别策划,盘点今年科研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女科学家们。
【张江人物】披荆斩棘制药路,不忘初心得始终
刘世高曾任美国UBI副总裁2017生物产业年度人物生物制药行业的一流专家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系博士第三批“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CEO“我在这个行业呆了很久了,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做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要非常长的时间。还是有个信仰在里面,觉得是对社会有帮助的,是公益的事情。”当前中国医药产业的快
2018未来科学大奖揭晓,袁隆平等7位科学家获
生命科学奖 | 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 物质科学奖 | 马大为,冯小明,周其林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 林本坚
艾吉泰康杭兴宜:终结垄断,打造基因捕获“中国造
中国的基因测序企业多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目前专业基因检测的服务公司已超2000家,而上游公司屈指可数,大量的市场份额被美国公司占据。
基因编辑让我们有了上帝的手术刀 专访观梓健康李
“基因测序让我们进入到‘读取’生命源代码的时代,基因编辑则可以让我们进步到‘编写’生命源代码的层面。现在上帝的手术刀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要用它来推进药物研发进程,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疾病预防与治愈。”——观梓健康CEO李程
祝贺!郜恒骏入选2018“谈家桢生命科学奖”
郜恒骏入选2018“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届时将作为重要邀请嘉宾之一参加第二届现代临床分子诊断研讨会并作题为“从“样品”到“产品”创新性分子诊断标记物的筛选与应用”的演讲报告,敬请期待!
《峰客》专访博雅辑因首任CEO魏东博士:以审慎
测序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开始对自身遗传密码进行“阅读”,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发展,则让人们可以着手对自身遗传密码进行“修改”甚至“书写”。这对于生命科学,是一场革命。
我们会以什么样的价格治愈所有疾病?丨诺奖得主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在《财富第五波》一书中指出,健康产业将引发全球“第五波”财富革命,可能取代 IT 业成为未来十年内领导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但这个预言背后的一个隐忧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又将付出什么样的“价格”才能治愈疾病?
用了20年的癌症药物,能治疗帕金森病吗? |
著名科学家和企业家Milton Werner博士认为,最近几项关键研究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帕金森病进程背后的生物化学的理解。事实上,他的公司Inhibikase Therapeutics正在利用对已上市的激酶抑制剂药物的理解,开发新一代靶向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疗法,以便对患有传染性或神经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长期和全身性治疗,从而降低CNS药物开发的风险。
潘跃银教授:正确认识肿瘤免疫治疗的获益
和假性进展。既然肿瘤免疫治疗独特,那我们如果用“旧”的观念来评价它,是不是不太合适呢?而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转变“老”观念来适应新变化呢?
【基因时间】专访 | 精准检测在结直肠癌全程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云鹏教授分享精准检测在结直肠癌全程管理上的应用。
《转》访基纳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
第二阶段,则由贝瑞和康与华大等无创产前检测公司引领,集中在无创产前检查领域.一波三折,但是无创产前检查还是飞速发展....
【科学家特辑】百济神州杜争鸣:为商业化做好各项
12年归国后,杜争鸣先后历经本土企业,后又重回跨国制药巨头,最终来到了百济神州。在切换了两次跑道之后,杜争鸣觉得找到了让自己最适应、最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片土壤。
栏目推荐
专访丨王剑博士:罕 |
专访元码基因CEO |
《转》访北大肿瘤医 |
专访博奥晶典总裁许 |
近年施一公院士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