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93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回首战“疫”,这些逆行者也值得被记住!
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阶段性控制。当我们盘复这场战“疫”时,有一支特殊的民间力量不应被遗忘。 通常普通社区医院能提供的检验项目通常只有十几二十种,三甲医院可以达到几百上千种,而国内一流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已可以提供两三千种检验检测项目。所以当疫情来临时,第三方机构二话不说直接上。 在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的同时,社...
【研究】在研疫苗对健康受试者到底有多大风险?
成千上万,可能有接近好几百万人待在家避免社交接触以免感染新冠病毒。研究者们在讨论可能结束这场流行病的一个极端的方法:通过大量的健康志愿者接触病毒来加速疫苗的测试。 许多科学家都说,疫苗是治疗流行病的唯一的方法,一种候选疫苗的临床安全测试从这个月开始,后面的疫苗也会马上陆续投入测试中。疫苗能否成功是目前一个最大的障碍。一般来说,这种疫苗已经通过了大型III期研究,已经有上万人使用了疫苗,或者安...
【Nature】国内前列腺癌大规模基因组分析,和老外存在明显差异
近日,海军军医大学孙颖浩院士领衔,于《Nature》在线发表了文章,对208份中国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样品进行研究,解除了一直以来的牵制,结果发现:41%的肿瘤包含FOXA1突变,18%含有ZNF292和CHD1缺失。 作者分析了来自中国的208例经历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原发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其中177份前列腺癌组织之前未经...
【热点】《科学》杂志专访高福院士:不戴口罩预防冠状病毒是一个“大错误”
近日,《科学》杂志通过短信、语音邮件和电话交谈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主任高福院士,为简洁明了起见,对本采访进行了编辑。 外国媒体尚未特别了解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前沿的中国科学家。许多人都不知所措,试图理解这个病毒并反抗它。响应媒体的要求(尤其是来自中国境外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并不是当务之急。 高...
【研究】究竟如何鉴别神经相关的肺间质巨噬细胞亚群
肺部有效的免疫防御依赖于髓系细胞,这些髓系细胞包括吞噬细胞,突起,和进入呼吸道的包含病原体的异物。乌拉和其他人一起研究了肺间质巨噬细胞表达CD169的一个子集。肺间质巨噬细胞表达VD169主要存在于支气管血管分支中。这些神经与气管相连的巨噬细胞是自我更新,卵黄囊细胞需要集落刺激因子1(CSF1)刺激其发展,神经和气管相连吞噬细胞在肺部发炎中充当免疫调节角...
【新发现】渐冻症“元凶”可能是它!
近日,哥伦比亚科学家在Neuron中报道的一项研究,为TBK1基因突变如何引起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提供了新的见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行为举止,甚至会最终杀死他们。研究人员发现,TBK1中与ALS相关的突变可对转基因具有ALS样症状的小鼠的疾病进展产生正向和负向影响。这些发现提供了遗传学和机械学方面的见解,可为开发ALS治疗方法...
【热点】临床症状消失8天后仍有传染性,全球疫情形式严峻!
为了弄清病毒清除和症状分解的时间动力学,研究人员选取了2020年1月28日至2月9日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治疗中心发布的所有16例确诊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隔日收集了咽拭子并进行了分析。患者恢复并通过至少两次连续的实时PCR确认“病毒阴性”状态后出院。在本次研究中,只有一例假阴性结果,其中6号患者被检测为阴性,随后是阳性检...
开展中国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ACH)人群的疾病调查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 OMIM600310)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是由于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突变所致;其特征为不成比例的矮小、关节松弛、早发型骨关节病、脊柱、骨骺和干骺端发育不全。考虑到普遍对该疾病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使患者的就医、诊疗常常面临极大的困难。本文将从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
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药监局已批准22个检测试剂产品注册,不断满足疫情防控需要。近期发现,个别未经注册的相关检测试剂产品进行虚假宣传,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为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切实保障公众健康权益,现就严厉打击非法制售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剂等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emsp...
【新发现】“女性的福音”——微生物组可能是鉴定感染HPV前期癌症风险的关键
高危HPV持续性感染是宫颈癌必要条件,如能在癌前病变期间通过加强宫颈癌知识的普及,定期妇检、普查TCT,必要时配合高危HPV检测,则能达到预防和早期发现宫颈癌的目的。阴道菌群(Vaginal Microbiota)以往认识并不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随着微生物组学的兴起。先前韩国有一项研究,是对双胞胎感染HPV差异的研究,认为阴道内微生物态,确实与HPV感染有关。那么,微生物组是否真...
【研究】特定的脱乙酰化酶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许多患者用这些新的靶向治疗没有效果,而且他们还可能发展为有耐药性。墨菲特癌症中心的研究者们尽力寻找可替代的策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在《科学报道》期刊上的新发表的论文,他们强调了靶向脱乙酰化酶11可能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的治疗策略。 脱乙酰化酶是通过改变DNA压缩和调整蛋白质来调节基因表达和基因活性的蛋白质。脱乙酰化酶通常在不同种类的癌症中被分解,有...
【突破】鼓动人心!更新更有效的干细胞移植方法可以帮助血癌患者
近日,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使脐带血中的干细胞“更易于移植”的新方法,这一发现在小鼠中可以改善对儿童和成人多种血液疾病的治疗。这项研究发表在《细胞干细胞》杂志上。这一发现潜在地为所有年龄段的患者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都能使用那些原本会被丢弃的医疗设备。 所述脐带是血液干细胞的有用来源,和导致比...
【Cell子刊】躲猫猫!删去一个基因令胰岛β细胞“遁形”,或成防治1型糖尿病的迂回路线
近日,威斯康辛大学生物化学系的专家Feyza Engin团队在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重要结果,为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再下一城;发现删去小鼠胰岛β细胞中基因IRE1α,能诱导β细胞暂时性去分化,进而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可能是高危人群在免疫浸润之前预防1型糖尿病的新策略;相关药物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 &e...
助力全球新冠筛查丨博奥晶典“呼吸道多病毒(含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芯片试剂盒”获CE-IVD认证
3月26日,由博奥生物集团旗下博奥晶典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设计开发的包括新冠病毒(2019-nCoV)在内的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恒温扩增芯片法),英文名:Respiratory Virus Nucleic Acid Detection Kit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Chip Method)获CE-IVD认证(证书号:60354619-...
数字PCR企业「达普生物」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达普生物2017年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2018年8月入驻浙江嘉善产业新城,公司专注于微流控技术体外诊断平台的自主开发,目前已授权和申报的国内外专利累计16个,拥有仪器、试剂及芯片研发中心,芯片生产厂房也在 2020年第 2 季开始投入量产。 据公司联合创始人&CEO周国辉介绍,目前在体外诊断行业,普遍存在一个痛点,即病人在做检查时,所做每项检测需要的样本使用量非常多, 检测检测灵敏度不够,...
【Science】:中英联合研究!人口流动和旅行限制的快慢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疫情的发展
根据武汉方面消息,在武汉采取封城措施前,春节前从武汉流出了500多万人口,周边省份受此影响最大。尽管中国目前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向好,但全球疫情形式严峻,依然需要就中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旅行限制,分析其对COVID-19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以此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甚至于部分国家现在已经在效仿中国的做法,限制在本国境内的人员流动,而数十个国家也对国...
【新发现】高纯度鱼油不只是保健品!可预防至少70000例心血管疾病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医学院心脏病学系教授兼心脏病预防计划主任Nathan D. Wong博士团队预测在美国,通过使用高度纯净的鱼油疗法,每年可以预防超过70,000例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该统计分析的摘要已被美国心脏病学会接受,并将在3月28日至30日举行的ACC.20世界心脏病学虚拟会议上发表。 此前,...
【突破】500,000+单细胞的RNA序列揭示所有主要人体器官的细胞类型图
在周三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中国研究人员根据来自中国汉族捐赠者的500,000多个单细胞的RNA序列,描述了所有主要人体器官的细胞类型组成。这项研究为人类生物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mRNA测序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很好表征的许多组织的层次结构。他们建立了所谓的单细胞人类细胞景观(HCL...
【热点】30000+病例在纽约爆发,全球应对疫情放大招
纽约领导人命令大家待在家的几天后,在星期三,当局就动员人们避免这个潜在的公共安全隐患。纽约作为美国最大的新冠病毒的爆发点,紧急拉响警报也给美国其他地方敲响了警钟。 贝尔维尤医院医院外面搭建了一个临时停尸房。由于更多人感染,警察队伍的人数也在逐渐减少,现在他们需要继续在空旷的街道上巡查以保证社交距离。 公共卫生官员们搜寻床和...
【科学周刊】令人心碎!大流行期间实验室正在对成千上万的小鼠施以安乐死
近日,美国科学周刊官网一篇文章就对实验小鼠进行安乐死一事进行了相关思考。 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的微生物免疫学家Sunny Shin不得不向实验室经理传达一个坏消息:尽快安乐死200只小鼠(占研究动物的四分之三)。许多啮齿动物都来自欧洲和亚洲,并且花了数年的时间才获得它们并对其进行繁殖,以适应实验室研究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