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转化医学是什么?
推荐活动




专家访谈
找到约54778条结果 (用时0.1656秒)
重磅!王福生院士团队发布最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临床研究成果:能够显著改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损伤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院士团队近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COVID-19重症患者肺损伤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期临床试验》研究的文章。 该项试验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
艾普拜生物芯片分析仪器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及生产许可证,开启数字PCR产品临床新篇章
近日,艾普拜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生物芯片分析仪器(苏械注准20212220646)获批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批文及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艾普拜生物的Naica CN数字PCR系统(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生物芯片分析仪器)正式进入临床应用市场。 病原体载量较低,结果假阴性?液体活检,检测不到靶标信号?质控品定量还得做标准曲线?采血量受限,检测项目少几个?人工操...
【行业动态】发挥转化医学大科学设施的临床研究引领作用
2020年12月,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正式启用,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我国首个国家级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重点针对肿瘤、代谢性和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其发病机理和规律,建立预测、预防、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解决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全国政协委...
全球疫情拐点已现,关键点原来是它
据伦敦时间3月6号ourworldindata的数据显示,全球共接种约3亿人次的疫苗。目前COVID-19疫苗接种至少单针剂量总量靠前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中国、欧盟、英国、巴西、以色列等。美国与英国分别是在当地时间2020年12月8日和14日开始接种COVID-19疫苗,截止到2021年3月6号,美国和英国已经完成8791万人和2289万人份的疫苗注射。通过统计发现两个国家的新增确诊人数和...
【新进展】都知道喝茶能降压,但是你喝对了吗?
茶的生产和消费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世界每天饮用超过20亿杯茶,消费仅次于水。常用的绿茶、乌龙茶和红茶都是从常绿茶树的叶子中产生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叶片发酵水平(分别为未发酵、部分发酵和完全发酵)引起的,从而赋予了其独特的特性和风味。 尽管一些研究证实了茶对健康的益处,但很少有人研究其作用的分子机制。 美...
大会通知 | 第六届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第一轮通知
2015年10月,在魏于全院士和李继承教授等七位院士和专家的领衔下,中国转化医学联盟成立。2016年8月中国科协批复作为中国精准医学学会主管单位,并在民政部申请注册。学会以“政府搭台、学会架桥、人才引进、技术融资、企业落地、成果转化、精准医疗、服务健康”的理念举办了5次“中国转化医学大会暨中国精准医学大会”,推动了我国医学成果转化,促进了精准医疗发展。 由中国转...
【行业动态】全国政协委员高福院士提议成立国家疫苗研究中心
“我反过来问您一个问题”,接受专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向中新社记者反问道,“您觉得像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从全球的视角上看,我们全球准备好了吗?” 中国首份疫情通报发出一个月后,新冠肺炎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到三个月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1亿。世人未曾料到新冠疫情“会发展这么快”,对人类...
【新研究】你知道吗?通过基因表达可精确测量生物年龄
衰老是多种疾病、器官功能下降和生理完整性进行性丧失的驱动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计算生物年龄对于鉴定衰老基因、评估环境、营养或治疗对衰老过程的影响非常重要。我们的细胞有可能比我们的实际年龄老化得更快或更慢,我们没办法像数生日蜡烛数量那么简单的计算生物年龄,需要根据不同的生物标记物来衡量。 因此,研究生物体老化的生物标志物,对...
【行业深度报告】肿瘤早筛驶入发展快车道
1 恶性肿瘤与肿瘤早筛 1.1 恶性肿瘤——全球民众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 1.1.1 肿瘤的定义及其分类 肿瘤是一种人类自身细胞的异常增生引发的疾病,是机体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 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 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医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
2020年度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揭晓
为了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促使生物技术产业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日前,2020年度第十三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按照《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章程》和《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选办法》开展工作,共收到89份申请材料,经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的资格审查,共有89位申请人推荐材料符合“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申报条件。其中成就奖申请者共...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加强精准诊疗技术应用 支持中国医疗企业走出去
“核酸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呼吸道传染病精准诊疗,防范抗生素滥用和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日前,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深度参与者,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688289)董事长戴立忠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强核酸检测精准诊疗手段应用,构建常态化的呼吸道传染病精准防控体系。 本届两会,戴立忠还对我国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
ctDNA指导早期三阴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多中心研究等你加入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2020年国际癌症研究数据显示,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乳腺癌已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三阴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在众多评估复发风险的手段中,ctDNA因敏感性和便捷性被寄予厚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逸仙乳腺肿瘤医院刘强院长便携手吉因加,开启了ctDNA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发现高精度 ctDNA ...
【Cell子刊】为什么减肥总败给肚腩?腹部脂肪才是脂肪中的“战斗机”
众所周知,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癌症等许多重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减肥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意志力与脂肪时刻都在PK,此消彼长。为了对抗肥胖引起的代谢紊乱,许多饮食干预法也脱颖而出,其中最流行的当属间歇性禁食。近几年来,间歇性禁食成了瘦身界的新宠,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肥、增强精力,甚至还可以延寿。 ...
【新发现】哈佛大学发现63岁患癌,19岁时癌细胞已开始在身体中出现了
众所周知,年龄是癌症的最大危险因素,所有癌症患者确诊的中位年龄为66岁。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癌症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发展,然后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因此,癌症被确诊之时,癌细胞往往已经秘密生长了数年之久。 但迄今为止,我们仍然没有弄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癌症到底是...
【Nature子刊】乳腺癌患者手术后怎么重建乳房?再生组织填充物可解决这一难题
全球每年有近130万乳腺癌患者进行乳房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癌组织。 但如何保留乳房的形状、外观,以及顾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由于肿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充满不可预测性。当前,还没有恢复、重建或再生诸如乳房的软组织的商业产品,所以外科医生要预测此类手术的...
李智教授|5930例结直肠癌荟萃分析:中国人群中2B3D较单核苷酸多检出近30%的MSI-H患者
微卫星不稳定(MSI)是非常重要的泛癌种标志物,其检测结果在多个癌种中都具有多维度的临床检测意义,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所有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小肠腺癌以及胰腺癌患者进行MSI检测。此外,林奇综合征相关癌种患者和有机会接受免疫治疗的实体瘤患者也推荐进行MSI的检测。因此,MSI应检尽检是上述肿瘤患者需要参考的检测策略。 PCR+毛细管电泳法由于方法稳定,检测灵...
【Science子刊】科学家发现有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新方法
在美国,每年虽然只有不到25万卵巢癌病例。但是,早期卵巢癌通常是无症状的,而到晚期出现的症状通常是非特异性反应,例如:恶心、体重减轻或腹痛。 晚期卵巢癌的治疗越来越复杂化,因为出现腹水等继发性疾病,它会导致肿胀并将癌细胞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由于这些原因,卵巢癌可扩散到...
【倒计时1天】直播 | 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方法线上研讨会,大咖云集!
(点击图片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 2021年3月6日下午13:30-17:00,由吉凯基因转化医学研究院、上海肿瘤药物基因靶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Thermo Fisher公司联合主办“精准医学前沿技术与方法线上研讨会”将进行线上直播! 本次研讨会特邀组学...
强强联合 | 吉因加携手新格元生物,超高通量测序服务助力单细胞领域深入研究!
单细胞测序技术自 2009 年被报道以来,先后问鼎Nature Methods年度技术(2013)、Nature封面(2017)、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榜首(2018),并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海量单细胞技术更形象地被称为解析细胞异质性的“瑞士军刀”。近年来,随着国产测序仪的推出以及测序成本的不断下降,单细胞测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与推广。DNBSEQ-T7 测序仪作为国产超高性...
丁健院士出任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院长
3月3日,“浙大欢迎您”丁健院士求是讲座教授暨浙江大学癌症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在紫金港校区举行。 浙江大学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原浙江省人大副主任郑树教授出席仪式;浙江大学副校长周天华代表学校对丁健院士的加盟表示欢迎,并为其颁发浙江大学聘书,佩戴校徽。 丁健院士表示,浙大肿瘤学科一直以来坚持临床导向,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克学科难题,勇担时代...